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5-13安东妮
安东妮
【摘 要】 阅读和写作是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要且紧密相连的两个部分。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发展,对于个人语文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当前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阅读和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试图探求有效的读写培养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读写能力;现状;策略
一、小学中高年级读写现状
1.存在的问题
首先,写作训练忽视了学生内在能力的培养。传统的小学语言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语言的系统和逻辑能力的培养。教学中,读写能力更多地以写作知识为纲,从教学模式来看,低年级注重写语句,中年级注重写片段,而高年级则注重写完整的作文,阅读能力通过记叙文来提升,加入少量的应用文练习。这样的授课方式忽略了写作中的思维生成性,教学不仅是写作知识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分析以及概括能力。
其次,教学方式缺乏内在训练。教学中,教师通过研读课文和模仿练习来达到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模仿练习局限在词、句以及相关联的环境之下,学者通过大量的练习可以获得文字的运用能力,从短期来看确实可以起到扩充词汇量和句型运用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机械僵化的训练。比读写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情感、思维以及价值取向等内在因素,这种僵化的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压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
最后,教学中忽略了学生作文口语表达的能力。我国曾经长期处于应试教育制度下,导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偏弱。从语言能力来看,说和写都是信息输出方式,其中,说话更具有应变性,通过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可以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实际教学当中,作文教学忽视了口头作文的练习,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产生了消极影响,也影响了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高年级读写能力培养策略
1.彰显阅读方法,积累写作经验
传统教学习惯默读,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将书面语言转换为口头语言,是多感官共同参与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地加深印象。背诵是通过记忆念出识记过的文章语句,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情况下熟读而实现背诵。诵读和背诵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长期且合理适度的练习可以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所以,中国古代将诵读作为蒙童学习的重要方式。当然,现代教学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传统诵读的优秀经验。在阅读课堂上,单纯的“听懂”,和“在教师引导下自己读懂”,两者有着天壤之别。小学阶段的学生更多地通过形象来认知世界,语文教学也应该具有形象性,借此触动学生的情感意志,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建立学生的语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基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引领学生理解课文。传统教学模式下的阅读理解更多以教师讲授为主,但是重要的是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知识。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读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带领学生反复诵读,教师将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传达给学生,带领学生用感情诵读,不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诵读不是僵化式朗读,而是要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认真阅读至少应该做到三点,分别是目的、方法和感情。学生要带着问题,具有目的地读,让阅读成为思维发展的过程。在阅读中,教师要教学生从哪里思考,如何找到关鍵词句。在朗读中融入情感,体会作者想法,逐步加深对课堂的理解和认知。
总体来看,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一是培养学生爱读书,积累素材的习惯。教材中的课文是很好的读书材料,但是不能局限于教材,应该扩展学生的阅读面,建立良好的阅读氛围,不断积累学生的文学素养。第二是做到会读书。阅读不仅仅局限于读懂文章,实际教学中一些学生看似读懂了文章,可是用笔来书写自己的阅读感受时却无从下笔,这说明学生需要在阅读学习中提升专注度,具有思考的习惯。阅读学习不是教师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学生能够自己思考问题,在思考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第三是培养精读和略读的能力。精读和略读都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这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引导。
2.深挖读写资源,创立写作情景
现代教育技术为课堂情景创设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语文教学获得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可是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最终的教学呈现还是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完成。
现代教育下,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如果读写训练过多地依赖多媒体,对学生的语言实践反倒会产生负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必须要满足学生的需求,应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阅读和感悟文字。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传统课堂中,教师通过语言来进行传授。可是小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较少,对教材当中描绘的风土人情、道德思想、时代背景等不熟悉,难以产生共鸣。这时阅读写作显然具有更大的难度,教师应该在恰当的时机将信息技术导入到教学中,为读写实践提供更大的助力。语文教学必须注重情感的融入,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升读写教学的效率。
可以说,信息技术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是一种辅助工具。教师要意识到语文课程的基础特质,在实践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语言读写能力。
3.探寻阅读材料,实现写作迁移
实现读写一体化并不是传统的题海战术,而是使学生将对文本的感悟和个人的生活体验结合一起,获得更深的认知,将这种认知变成自己认知领域的知识。
在当前的小学低年级课本中有大量识字内容,到了中高年级课本词语以四字成语居多,生字量减少,从而实现学生自主识字用词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对照课本上的图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认识字词,通过图画更加形象地理解文本。另外,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为写作提供素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词组组合成句,将语句组合成为段落。其中,教材中的插图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插图的描绘比较简略,为师生的想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图画的作用,激发学生对于图画的想象能力,并结合图画形成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不同的文章有着不同的默写侧重点,文章详略得当可以展现更好的条理性,而留白可以给读者更多的思想拓展空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利用留白,引导学生尝试丰富文章,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言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利用仿写提升学生的书面能力也是极其有效的手段,仿写不需要通篇模仿,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仿写中融入文章中的词句,延伸自己的阅读收获。
【参考文献】
[1]陈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与写作整合的教学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申春霞.小学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刘政权.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5(2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