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2020-05-13邓炎兰
邓炎兰
摘 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语文学科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及语言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背负着繁重的语文教学任务。教师必须着力提高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这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要培育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学能力;培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2-0054-01
小学生只有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开启崭新的学习大门。小学语文教师都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育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及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教育与互联网之间出现息息相关的联系。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正在运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及知识面,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教学方式。然而,教师必须更加多元化地运用信息化技术,在真正意义上帮助小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必须认识到培育自身发展教育的重要作用,必须对传统教育的优点有深刻的认识。
(二)不断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培育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不断提升语文教学品质及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自学能力无疑拥有难以估量的重要意义。通过自主学习,小学生会拥有大量发表见解、自由发挥的空间。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更加注重理解。若不断强化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育,小学生就会在真正意义上懂得如何自立,为语文成绩的不断提升及自身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根基。
二、培育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自学兴趣。在我国过去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无法将小学生的注意力及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吸引力欠缺。在培育小学生自学能力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及时引入趣味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自学积极性及主动性,实现语文课堂趣味性的有效提升。
(二)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现,并不是全部课文都适合进行趣味教学,在培育小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教授小学生一些正确的自学方法,进行科学的方法指导。一般来说,培育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首先是做好课前预习工作。每一次教授新课之前,教师可以督促学生自主预习所学文章,将自己存在疑惑及不解的地方用彩色笔直接标记出来。面对自己不懂的生字,小学生必须翻查字典,完全学会这些生字。其次是课后主动复习,在每一节语文课结束之后,小学生必须及时复习课堂所学内容;再次是阅读课堂上抄记的笔记,按照老师的要求自觉完成家庭作业,及时熟背生字;最后,小学生必须仔细思考文章的用意。面对每一篇文章,小学生必须坚持做到深入、审慎地分析、思考,大幅度提高自学能力。
(三)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步骤。面对十分宽广的学习领域,一些小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经常不知道从何下手、手足无措。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心智尚在发展,面对这些困难必然感到沮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训练小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步骤,进行经常性正确练习。举例来说,小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必须一心一意地做作业,而不能看电视或玩手机,不可以三心二意。自学步骤大致包括课前及课后这两个环节。在语文课堂开始之前,小学生必须掌握文章大意、阅读通篇课文,并划出自己不太熟悉的生字词。完成之后小学生可以再一次阅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的组织及形式,复述出文章的大意。此外,小学生必须对课文的中心思想及用意进行深入思考。在语文课堂结束之后,小学生必须及时咀嚼教师讲授的内容,及时查阅课堂笔记,熟练背诵那些要求背诵的内容及生字,深入思考课前及课后的感悟,并进行延伸拓展及设问答疑。通过实施这两个步骤,小学生会更加深入、深层次地培养自学能力,教学质量及效率都会持续提升。对于小学生而言,自学步骤可以有效提高语文自学能力,发挥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予以充分重视,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转变观念,不断培育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不断优化措施,充分发挥出主动性,不断整合教学途径,从而实现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深入研究,本文总结出几方面的对策,分别是趣味教学,激发学生自学兴趣;正确指导,养成良好自学习惯;训练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步骤。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必须做好交流沟通工作,与学生及时交流,从而对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产生较为深刻的认识。针对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适时提出一些建设性对策。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基于学生的语文自学情况,以新课程改革要求为目标,实现教学实效及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一步一个脚印,万万不能急于求成,渐渐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芮莉.论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2(36):155-157.
[2]李千秋.浅谈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艺术,2014(10):6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