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性评价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0-05-13v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高中英语;口语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4 — 0174 — 03
一、表现性评价概念界定:
表现性评价就是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维等多种复杂能力的掌握程度和发展状况〔1〕。
二、表现性评价特征
1.明确的评分准则:与传统的客观评价方式不同,表现性评价没有固定且唯一的答案,但是它有对应的评分标准,根据这个评分标准构建评分准则。借助评分准则,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更好的改进自己的表现。
2.真实、多维度的表现性任务:“真实”即具有情境性,任务要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情境;“多维度”即评价标准不唯一,任务要能够从全方位、多视角地考察学生的各种能力。
3.开放、综合的评价内容:表现性评价的评分标准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还能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充分发挥理论知识对实践操作的指导性作用,通过问题的解决考察学生的知识整合、逻辑思维及交流合作等能力。
4.多样化的评价主体:表现性评价不仅可以是教师对学生做出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或者将三者结合起来,多样化的评价主体可以从不同角度判断学生的表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
5.评价存在于教学中:表现性评价强调寓评于教,寓评于学,强调教、学、评三者的有机统一。
三、表现性评价实施流程
1.确定评价目标: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评价目标强调应在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作为检索工具收集信息、處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用英语进行思考及表达的能力。
2.设置表现性任务
(1)设置任务情境:就是指明确任务的背景、实施的时间、地点以及需要的仪器、设备、道具等要素。任务情境应尽量真实有效具有可操作性,最大程度地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2)选择任务形式:常见的表现性任务形式有口头表达与角色扮演〔2〕。口头表达包括演讲、报告、辩论、采访、对话等;角色扮演则将口头表达、表演等形式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进行情境演绎。
(3)撰写指导语:指导语就是将有关任务的一切内容形成书面语,以便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任务的流程及目标,从而降低因为学生对任务的理解差异等不必要因素所带来的失败风险,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4)调整完善:初步完成表现性任务的设置后,可以让其他教师检查或修改已经开发好的任务指导语,使任务的设置更加规范;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实践,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对任务进行不断地改进和调整,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3.构建评分准则
表现性评价开放性、综合性等特点决定学生的表现并没有固定唯一的答案,因此为了确保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及公正性,我们需要预先设定能够衡量学生表现的标准,即评分准则。
(1)选择评价工具
评价工具是评分准则的载体,评分准则需要评价工具才能够变得具体可操作、可记录。本文将介绍三种常见的评价工具:检查记录表、等级量表和评分表。
1)检查记录表:是属于一种二分法(“是”或“否”)的判断。教师通过观察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先设定好的的评价标准,达到要求的就在该标准旁打钩。
2)等级量表:是对检查记录表的细化,将“是”、“否”替换为相应的等级,通过等级量表,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区分。通过观察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圈出相应的等级,但是设计量表的时候要注意等级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来说五个等级比较合适。
3)评分表:评分表就是对等级量表中各等级的表现特征加以客观详细地描述,是一种最为常用的评分工具。评分表有两种类型,分别为整体评分表和分项评分表。整体评分表是每个类别都包含几个标准,产生一个整体印象或评价的分数;分项评分表是将要评价的表现分解成几个相应的要素或者维度,然后对它们分别做出评价,每一项要素都能得到一个单独的分数〔4〕。整体评分表能够简单快速地对表现结果做出宏观整体的评价,缺乏对评价过程中具体的标准维度进行解释,因此通常应用于大型的表现性任务;与之对比,分项评分表可以用来评价相对复杂的表现,能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信息反馈,而且反馈的信息详细具体,便于被评价者明确自己的得失,缺点则是操作比较复杂、繁琐且费时。
(2)开发评分准则
一般来说,开发口语评分准则可以遵循以下步骤〔3〕:
1)向学生展示直观且具有代表性的口语表达范例,比如经典的电影片段;
2)根据评价标准明确评分维度,并对维度进行等级的划分,一般分为3~6级;
3)对每个维度的等级进行详细地描述并赋予一定的数值;
4)将相应等级的维度与数值对应起来,构成评分准则;
5)让学生结合评分准则,对范例进行评价;
6)根据师生讨论的结果,不断对评分准则进行完善改进。
开发评分准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很多一线教师并没有时间、精力或者专业技能来制定高信度且高效度的评分准则。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采取现有的、由专家开发的、并且经实践已经证明了其信效度的评分准则。
5.实施评价活动
首先,在评价活动开展前,教师向学生展示此次评价的目的、说明要完成的表现性任务及评分准则并向学生解释评分工具的使用方法。
然后,学生按教师设置好的任务进行表现。在活动进行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用纸笔或录音、录像等方式及时记录保留能证明学生学习状况的所有关键资料。
最后,教师对评价结果进行整合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在反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评分准则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具体、详细的语言描述,也可以向学生直接展示评分表,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彼此的表现。
6.反思评价结果
在评价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参照评价目标和评价准则,明确自己的可取之处并反思有待改进的地方,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努力缩小自己与评价目标之间的差距。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此次任务中相关错误信息,对表现性任务的设置,评分准则的构建进行调整和完善,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完善评价技能,以便表现性评价能够在下一次实施的时候更加规范和有效。
四、表现性评价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推进及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兴起,国内已经有很多一线教师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尝试使用了表现性评价。他们经常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各样的表现性任务,如演讲、采访、辩论、角色扮演等,通过表现性任务的实施,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氛圍,激发了学生对口语教学的参与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用英语表达自我的机会,进而提高了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质量。从这一角度可以判断,在现阶段,表现性评价在我国的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初具模型。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上述积极的改变并不能说明表现性评价已经得到了科学规范地应用。事实上,表现性评价在我国仍属于起步阶段,应用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了它并不能完全发挥其优势和功能,下面本文将从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试图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1.客观方面
(1)资源配置不足:依据表现性评价的特点,表现性任务需要真实化、情景化,然而普通高中的教学资源配置有限,配套设施不足,不能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或者模拟真实的情境,无法满足表现性评价所需的情景化教学的条件;
(2)班级人数众多:当前高中每个教学班级的平均人数在40~50人,班级规模较大,很难开展大型的表现性评价活动。在课堂活动期间,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有机会参与到评价中来,因此能得到教师评价反馈的也是少数人,这样的评价覆盖面低,对许多学生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3)高考政策的侧重: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推广,教育部正在强化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但由于当前口语考试结果并未列入高考总分之内,导致很多学校、教师及学生对于英语口语水平都不甚在意,因此在日常教学当中也是主要考察学生阅读和写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忽略了学生的口语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复杂思维能力的表达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主观方面
(1)教师对自己角色认识不清:多元化的评价模式成为当代的主流声音,但这却没有改变教师仍将自己作为实施评价主体的现状,长期的“经验主义”使得教师仍然以管理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成长,忽视了被评价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2)评价知识与技能的欠缺: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对表现性评价的推崇,通过书刊杂志,各种培训会等途径,越来越多的教师对表现性评价这种新型的评价方式是有所了解的,但是这种了解仅停留于概念阶段。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表现性评价方式的应用,基本也都是处于利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随意实践的阶段,对于评价的目标及标准把握并不是很清楚、任务的选择也过于简单不利于学生的多种智能的培养,评价反馈的信息过于笼统没有针对性,并没有完全按照表现性评价的操作步骤实施,这种应用现状影响了表现性评价真正作用和功能的发挥。
五、针对具体问题所采取的解决策略
1.客观方面
(1)增加资源配置:必要的资源配置是更好地开展表现性评价的前提保障,只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外部条件才能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国家教育部门应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方面进行更多的资源倾斜并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为学校增加一些多媒体设施和配套的电子设备以及教资、教具等,尽可能地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多维度的模拟情境,为表现性评价的实施、表现性任务的开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2)调整评价规模:根据当前高中的教师和教室等资源分配,增加班级数量,缩减班级人数的想法不太可行,但是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评价规模。在进行任务设置时可以将学生分组,然后选取一些小型评价活动,例如演讲、报告、对话、采访辩论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评价的主体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变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等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不但成为学习的主体,也能够成为评价的主体,力争每名学生都能够得到评价反馈,以此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热情同时也能兼顾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公平性及有效性。
(3)提高口语意识:相关教育部门应该正确认识到英语口语作为交流工具的重要性,对现有的关于口语测评的模式进行改革,适当地在高考中增加英语口语的分数占比,同时将学生日常口语表现成绩纳入高考评分范围。我们可以利用表现性评价的方式,将口语测试渗透到日常的口语教学中来。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表现进行评价,然后将评价结果形成档案袋,计入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再将三年的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寓评于教,寓评于学。
2.主观方面
(1)转换教师角色:表现性评价的方式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不再“凌驾”于学生之上作为评价的主体——管理者的角色被淡化;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评与互评——组织者的重要性被突出,因此教师的角色更加多维。
(2)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及评价技能: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多读书,多参加各种培训会以不断提高自己有关表现性评价方面的的理论知识技能,同时要更多的参与设计切实可行的表现性任务,更好地掌握评价的目标,准确地把握实施的流程,注重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的主观能动性,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等现实因素,构建高质量的评分准则并能够针对学生的表现提出有效的信息反馈,从而科学规范地实施表现性评价。
六、结语
随着中国的发展与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逐渐增加,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应该为表现性评价这种新型评价方式提供适合其发展的环境与土壤。因此,教学资源配备合理化,评价体系的规范化,英语口语重视程度的认同化以及教师角色的转变都极其重要;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学习有关表现性评价的理论知识,完善评价技能,从根源上解决表现性评价在应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课程研修手册—新课程与学生评价改革〔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9.
〔2〕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朱虹.表现性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09.
〔4〕James H. McMillan. Classroom Assess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for Effective Standards-Based Instruction〔M〕.Pearson Education, Inc.,2014: 233-237.
〔责任编辑:杨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