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理想信念观在不同时期的体现
2020-05-13李静
李静
关键词:毛泽东;理想信念观;不同时期
中图分类号:A84;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4 — 0026 — 03
理想信念观可以说是一个人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外的又一重要思想指南,是一个人生而为人的精神动力和前进道路中的指向标。如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样,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逐步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观。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其理想信念观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前期(1893-1910)——“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17岁之前,毛泽东没有离开过韶山冲,少年毛泽东接受的是旧式私塾教育。1910年他考上了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东山高等小学堂原为东山书院,随着清末教育制度的革新而改为新式学堂。同旧式私塾相比,东山高等小学堂除了传统的经籍课外,还设有自然科学和地理、英语等新科目,学校还新设了藏书楼,里面收藏大量中外书籍和新潮报刊。临行前,他改写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政治活动家西乡隆盛的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以表达其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诗的内容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死后埋葬尸体何必在故乡的土地,人生到处都是可以埋葬尸体的青山。〔1〕可见当时毛泽东的理想信念观是不甘心一辈子待在闭塞的家乡,希望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学习知识,发挥力量。虽然当时的理想信念观还停留在实现自我价值上,但这成为了毛泽东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
(二)中期(1910-1918)——“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毛泽东此时在长沙的湘乡驻省中学求学,他毅然报名参军。1912年清王朝覆灭,毛泽东退伍。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1914年,该校并入省立第一师范,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求学生涯中最重要的四年。1917年,24岁的毛泽东写下文章《心之力》,老师杨昌济大为赞叹。在《心之力》中,毛泽东提出必须创立“新学”,以代替传统的“旧学”以及当时流行中国的“西学”。他认为宇宙的本质不是物质,而是生命力,生命力进入物质、激活物质,从而产生了宇宙的进化过程,而生命力注入人,则使人发展出高级的心智,从而造就了“人心”,宇宙之道,就是生命力的运行和进化,而它的最高成就,便是有心智的人,是人的心智的进化和培育,这就是人类文明的硕果。而中华文明的衰亡,就是人类文明衰亡的表现,帝国列强此时的所作所为正是在摧毁人类文明。这一观点立足于宇宙和世界大势,反驳了“旧学”和“西学”。〔2〕这体现了他胸怀天下,创立新学说的理想信念观。
(三)后期(1918-1927)——“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921年,毛泽东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进入中共领导核心,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国共合作。1925年,32岁的毛泽东踩着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洪流回到家乡韶山一带创办农民夜校,组织农民协会,同地主民团进行斗争。后因遭到反动军阀的追捕,离开韶山来到长沙。旧地重游,物是人非,在长沙读书生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情景历历在目。此时国难当头,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曾经的书生有责任树立起救国救民、改变国家命运的理想信念观。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一)前期(1927-1937)——“战地黄花分外香”“雄关漫道真如铁”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观点。之后发动秋收起义,并进行三湾改编,确定了“党指挥枪”的原则。1928年率领部队在井冈山与朱德会师,合并为红四军。1929年,毛泽东深入福建省上杭、永定的农村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正值重阳节,10月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菊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不禁发出“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的感慨,可見其昂扬振奋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为夺取革命胜利而战斗不止的理想信念观。
毛泽东与朱德带领红军成功反击国民党三次大规模军事围剿,但王明领导集团进入中共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将毛泽东排斥于中共和红军的领导之外。由于王明领导集团的错误指挥,1934年,红四军在对抗国民党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毛泽东在这一危急时刻提出向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方向前进。1935年1月到达贵州遵义后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然而遭遇阻碍,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再次跨越娄山关。〔3〕于是便有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样面对挫折和阻碍时从容不迫的理想信念观。
(二)中期(1937-1945)——“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毛泽东努力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强调,日本是小国,是失道的,是不正义的;中国是大国,是得道的,是正义的,因此只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团结全国人民持久抗战,最后的胜利一定是中国的。此时的他有着“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观,即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拯救中国人民于水火,还要拯救同样备受战争伤害的全世界人民。这就需要击败日本侵略者,直至战胜英美列强,实现“世界和平”,使全世界都处在和平之中。当然他也做到了,他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近百年来第一次对抗外来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免遭殖民奴役的厄运,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鼓舞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起来反抗侵略者,保卫国土,对全面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贡献,包括后来的抗美援朝。
(三)后期(1945-1949)——“人间正道是沧桑”“进京赶考”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就和平建国的问题在重庆进行谈判并签署《双十协定》。然而不久蒋介石便露出真面目,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内战爆发。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最终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解放了全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强渡长江时,毛泽东发出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感慨。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民起来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实现完全的解放,是历史发展的正常规律,这也是毛泽东此时的理想信念观。
1949年3月,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出发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周恩来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 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4〕毛泽东深知行百里者半九十,虽然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勝利,但应该戒骄戒躁,因为进入北平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即将面临新的挑战,新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的筹备也是艰巨的任务,所以“进京赶考并取得好成绩”是他此时的理想信念观。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一)前期(1949-1956)——“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毛泽东带领人民进行大刀阔斧的社会主义革命。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3年春天,全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存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工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1952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与此同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许多重要指标已有确实把握提前完成,面对蓬勃的事业,蓬勃的生机,毛泽东不禁发出“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感慨。可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是当时毛泽东的理想信念观。
(二)中期(1956-1966)——“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959年前后,苏联切断了对中国的一切支援。雪上加霜的是,中国又遭遇三年自然灾害,国内经济非常困难。于是,毛泽东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左倾错误,使国民经济得到比较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61年的冬天,毛泽东写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咏梅诗,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困境绝不屈服,勇敢挑战的决心和乐观主义精神,还有斗争在前、享乐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这是他当时的理想信念观。〔5〕
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其不同时期的理想信念对中国共产党人正确的理想信念观的树立,具有重要的标杆作用。无论是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现在的和平建设年代,中国共产党人总是拥有最强大的战斗能力,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热爱人民,为人民服务。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观,人终会走入歧途,于人于己百害而无一利。只有拥有正确的理想信念观,人才会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明确的方向,遇到任何挫折都不会退缩,遇到任何诱惑都能够抵制。毛泽东理想信念观将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在前进道路上勇往直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让中华民族更加繁荣昌盛。
〔参 考 文 献〕
〔1〕苏莉.孩儿立志出乡关〔N〕.湖南日报,2019.
〔2〕韩毓海.立国显始做宏略:青年毛泽东《心之力》特立独行倡“新学”〔N〕.北京日报,2015.
〔3〕黄辉映.毛泽东诗词赏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4〕孟昭庚.毛泽东进京赶考记〔J〕.福建党史月刊,2019,(03).
〔5〕 黄辉映.毛泽东诗词赏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