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及其提升路径探析

2020-05-13李琳

理论观察 2020年4期
关键词:提升路径

李琳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4 — 0147 — 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主要承担者,解决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这一难题,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要树立职业自信,当好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中国梦的筑梦人。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的本质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作为思政课堂的主要组织者,思政课教师直接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只有具备高度的职业自信,才能更好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与其他专业教师相比,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具有特殊性,是以政治信仰为根本,以“三个规律”为基础,以“四个统一”为内在素养的高度自信。

(一)政治信仰自信是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的根本

一个人没有了信仰就会迷失前进方向。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信仰与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密切相关,其信仰必须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的根本。

1.做真马克思主义者,坚定政治信仰。“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思想、主义坚信不疑,并以之作为行为准则和终身奋斗的目标”。〔2〕步入新时代,多元社会思潮激烈碰撞,在历史虚无主义和一些关于共产主义假大空等的言辞面前,部分思政课教师不敢发声。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政课教师,在面对西方意识形态的肆意渗透时,才敢于斗争、敢于亮剑。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1〕思政课教师必须坚定政治信仰自信,才能真正坚持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拔节孕穗期”帮助大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2.把握教学内容,引导前进方向。在课堂上向大学生传播何种理论是思政课教师信仰的间接体现。中共中央宣传部文件中指出:“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3〕弘扬主旋律是对思政课教师的必然要求,凡是不利于社会稳定、国家团结和人民幸福的言论皆不可出现在课堂上。大学生正处于思想矛盾的凸显期,课堂是解决他们思想问题的主渠道,如果理论宣讲不正确,价值传递有偏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解释不规范不严谨,大学生就不能客观理性地认清国际形势,进而在甚嚣尘上的一些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前失语,因此必须注重把握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的前进方向。

(二)“三个规律”是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的基础

思政课教师既要立足本职“教好书”,又要为学科建设“出好力”、社会发展“育新人”,就必须在遵循以下“三个规律”的基础上传道受业解惑,并将其贯穿到职业发展的全过程,最终完成政治使命与历史责任 。

1.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领悟教学真谛。所谓“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4〕当代大学生思想极具变动性、心理状态不稳定,往往存在感性大于理性的情况,思政课教师若只停留在基本层次的教学上,而忽视他们内心的想法,就会导致此种现象的恶化和重教轻育的恶性循环。因此思政课教师要杜绝“重智育轻德育”观念的产生,在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问题的基础上,逐渐深入了解其心理状态,明晰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当好他们成长的指路人,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2.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助力学生成才。新形势下,鱼目混杂的网络信息狂轰滥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及西方价值观念的恶意推崇等都制约着大学生健康成长,其成长是诸多因素矛盾运动的过程,但复杂并不意味无序,同样有章可循。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与他们多交流,在走进他们内心的过程中探寻思想矛盾点与兴趣关注点,掌握他们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努力开拓他们表达自身发展诉求的渠道,通过理论灌输、行为引导、情感共鸣等方式帮助他们应对成长过程中非主流价值观的渗透、共产主义信仰淡薄、急功近利等因素的挑战,引领他们与各种矛盾做斗争。只有真正弄懂大学生,才能设计出符合他们特点的思政教育活动,最终实现育人目标。

3.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推动学科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5〕体现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及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的紧密关联性。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这项工作是否做得好,关系到整个国民的理想信念与价值取向。随着国情的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逐渐系统化与制度化,党的理论成果每发展一步,思政课教师就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同步迈进,并及时学习党的会议精神与最新文件,将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顶层设计具体落实,同时将思想政治工作与教学工作、管理工作等结合起来,使之更加贴近大学生实际和更加注重解决思想偏差问题,体现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

(三)“四个统一”是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的内在素养

思政课教师在明道传道、思想引领、铸魂育人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职业自信是完成每项使命的重要依托,“四个统一”是职业自信的内在素养,必须在坚持“四个统一”的基础上真正获得源于职业的成就感。

1.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教书和育人相互联系,“教书的目的是育人,功能是育人,评价标准是育人。”〔6〕思政课教师的职业价值并非用分数来衡量,而是通过大学生未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出来。一个大学生如果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敢于主动进行自我批评,有质疑问难的勇气,这就是达到了教书与育人的双重目的。教育的本义在于立人,思政课教师必须要在帮助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确定他们正确的价值取向、升华其家国情感并将情感外化为具体的实际行动,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2.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言传”是指思政课教师将书本知识、道德规范等通过口头讲授的方式传达给大学生,但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特别是道德规范只能被动地传递,至于能否被学生接受或消化,就得看教师的传递技巧和教师自身行为所表达出来的信息。”〔7〕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信行”构成,从知到行才真正算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完成,只知但未经过吸收外化为行,仍达不到教育效果。这时就需发挥“身教”的强化功能,思政课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大学生有深远持久的影响,须用自身良好的行为表现使他们感受具体且直观的行为体验,进而形成稳定且长期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行为模式,实现从知到行的真正转化。

3.要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潜心问道是学习理论的需要,关注社会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前提。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深入钻研理论,不断挖掘前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才能在三尺讲台上铿锵有力地宣讲理论。马克思提出“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8〕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实践性,教学也从来都不是书斋养成的产物,只有认清现实、投身实践,避免知行脱节,不断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才能找到有价值的学术研究点和创新点,并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真正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说服力。

4.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近年来,学术剽窃、学术作假等学术不端现象日渐弥漫,教育部于2014年出台《高等教育学术委员会规程》对学术道德滑坡现象进行管制,旨在做到自由与规范相统一。“学术自由是开放的原则,是自由争鸣的原则,是多元并存的原则。”〔9〕只有存在学术自由,思政课教师才能尽情表达学术观点、发表独到见解,掌握更多真理性认识,在多样的思想碰撞中真理也会越辩越明。但真正的自由是规范的自由,思政课教师学术的发表也必须符合相关制度的规定,划好线、不越线是思政课教师学术创新的第一步,一旦出现学术不端现象,在学生面前树立起来的示范性人格就会瞬间崩塌,进而走向学术研究的对立面。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的重要作用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党的全面领导下,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职业自信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坚定“四个自信”的具体表现,也是实现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我们要发挥其具有的内驱力、催化剂和助推器的重大作用,培育好时代新人。

(一)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是激发教师积极职业情感的内驱力

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的思想观点和政治立场起把控和引领作用,其职业自信能激发出积极的职业情感,助力教师更好完成教学目标。积极的职业情感是教师对自身职业价值所抱有的一种正面态度及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积极体验,促使思政课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强化职业归属感和职业荣誉感,自发的为思政课教学投入时间与精力,永葆教育教学活动的动力。将积极的职业情感投入课堂,会激励思政课教师应对职业倦怠,保持职业激情与热情更好的为大学生阐理释道,同时也能够走近大学生群体,心与心的碰撞才产生共鸣,变更以往课堂上学生积极性不高、被动学习的状况,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二)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是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功能的催化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自信,其教学自信是职业自信的重要体现,教学自信是指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的一种积极心态并由積极心态外化出的有效行为的表现。具有教学自信的思政课教师必然能够突破教学瓶颈、把控教学过程、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自主设计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从而使大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区别于其他课程所独有的理论自信,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强他们在思政课上的获得感,以教学自信推动理论自信,彰显职业自信,最终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功能。

(三)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助推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5〕思政课教师肩负着塑造新人的重担,具备职业自信的思政课教师能通过自身过硬的政治素养与深厚的理论积淀,在课堂上展现思政课的魅力,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政治认同感,培养他们的国家站位、民族站位和人民站位,将个人小梦融入国家梦,在思政课教师的助推下最终共同圆梦,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体现。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的提升路径

党和国家相继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等一系列文件,给思政课教师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思政课教师仍面临学生获得感不高、教师职业认同感不强等问题,失去了应有的职业风采。新时代强化思政课教师职业自信需通过理论学习“储”力;平台搭建“借”力;机制设定“激”力;方法创新“合”力,这个积蓄自身力量的过程就是职业自信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

(一)加强理论学习,储存理论力量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是否坚定,取决于它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态度。越是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个人信仰越是坚定。”〔10〕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经典文献的钻研解读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是个人信仰坚定的理论基础。思政课教师虽身为人师,但并非“万知万能”,须用时代的“活水”汲取养分,在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在结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对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有更深刻的感悟。同时,思政课教师也是理论的宣讲者,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成为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大众化理论并最终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内核,需要思政课教师以深厚的专业底蕴和渊博的学理基础去为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提供有力支撑而并非生灌硬灌,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知识存量由一桶水转化为一片汪洋,知识增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

(二)注重实践锻炼,借助平台力量

通过思政课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升华,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自信推动职业自信。从学校层面看,要定期开展校际交流活动,学习同行教学模式、授课方法,并组织优秀在岗思政课教师及退休思政课教师开展经验交流分享会,不断融合多种教学经验,教学经验越丰富的思政课教师就越能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体现出超高的教学智慧。从教师个人看,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公式一样,思政课教师要常请别人听自己的课,通过教师自主学习、同行之间互助以及学科带头人的专业引领,提高教学能力,加深对教材的把握度即一定的理论深度和情感温度,发挥思政课价值引领的功能,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深信不疑,最终让思政课成为名副其实的固本之课。

(三)健全保障机制,激发内在力量

思政课教师是为大学生培根铸魂的关键人物,这种特殊的工作性质使得思政课教师与普通教师在教育内容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大不相同,特殊的工作性质呼唤特殊的保障机制。一是改善考核机制。除传统考核方式外,更应将思政课教师在教书育人、学科建设、学院发展等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细化为具体的考核指标,并结合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学术道德、精神风貌进行统一评估,最后将考核结果与其职称、奖惩和职业发展挂钩,让他们感受到自身职业价值的存在。二是完备激励机制。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是每个人的客观需求。国家在为思政课教师各项权益提供针对性的政策保障之际,学校要严格执行中央要求,对思政课教师的师资队伍培养、课题项目等提供支持,并坚持重点与全面相结合,既着眼成就突出的关键少数,也放眼所有思政课教师,综合运用物质激励、榜样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同,产生职业幸福感,从而提升他们的职业自信。

(四)坚持改革创新,融合教学力量

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不再是书本知识的单一搬运者与转述者,知识内涵与外延的无限扩大要求打破传统“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探索契合大学生心理、思想与情感的新模式。一是改革教学方法。新时代较为显著的特征是信息呈现的多媒体技术手段日新月异,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进行热点讨论,在适时引导中培养他们的政治认同。二是创新教学话语。通过活泼生动的语言把思政课讲“新”,焕发内容的吸引力和理论的科学魅力;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知识讲“活”,将具有理论性、严肃性和政治性的教材话语转化为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教学话语,以顺利实现教材内容入脑入心。”〔11〕

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自信是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前提,关系到自身能否更好成为大学生的理论教师、课堂名师与人生导师。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必须树立职业自信,在为党育才和为国圆梦中彰显职业本色,使其不仅是教师传统意义上的延续,更是深层次意义上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种子的播种人。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2〕郝潞霞,韩建新.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社科〔2008〕5号.

〔4〕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7,(01).

〔5〕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6〕刘建军.论师德师风建设的“四个统一”〔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02).

〔7〕樊昕.关于高校教师言传身教现实意义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33).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4-57.

〔9〕劳凯声.创新治理机制、尊重学术自由与高等学校改革〔J〕.教育研究,2015,(10).

〔10〕陳先达.理论自信: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6:6.

〔11〕李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4).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提升路径
现代企业中财务管理职能的提升路径研究
提升山东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研究
文学修养对播音员主持人的重要性分析
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研究
甘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路径探究
搭建高效的劳动就业教育平台提升就业管理水平
试论当代大学教师文化素养及路径提升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