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研究
2016-12-14李丽荣常涵
李丽荣+常涵
摘 要:通过对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梳理,探讨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的几种路径:首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夯实理论根基,拓展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增强传播多样性;其次,加强其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再次,搭建提升的平台和拓展提升的渠道。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B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8-0168-02
国内外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主要有:毛跃等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研究;赵丽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研究,还有对价值观概念的界定,与历史演进研究,培育和践行方式研究等等;国外关于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主要有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文化软实力研究,尼克松的1999不战而胜,还有价值、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方面,这些研究往往借助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以及伦理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进行了梳理,提出了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的几种路径。
一、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的重要性
1.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是“三个自信”的重要支撑。习近平同志说,只有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想明白、真认同,才能坚定不移地朝着正确方向努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其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契合,同现阶段的国情相结合,同时代需要解决的问题相适应。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刻认识,可以增强普通群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与发展,可以增强普通群众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坚强信念,“三个倡导”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为广大群众奠定了理论自信的思想基础。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把握,可以增强普通群众对制度的坚定信念。当前,我们党已经把社会建设的经验加以科学的总结,形成一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创设了明确方向和价值追求。所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是“三个自信”的重要支撑。
2.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文明”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统一。其中,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是培育核心价值观念,这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思想保证,这也是一个价值体系建设提升的过程,只有核心价值观念深入人心,才能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核心价值观引领,依法治国涉及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领导方式、作风建设等各个方面,都要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与我们党的价值观相契合,凝聚了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
3.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历史上无数事实证明,具有正能量的核心价值理念,有利于国家发展和进步。首先,一个国家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需要价值体系来定向导航;其次,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是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再次,价值观是国家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走向世界的不竭动力,价值观可以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凝聚价值共识,整合社会发展的正能量,汇聚具有共同价值观与奋斗目标的公民主体。
4.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可以以其巨大的理论力量、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凝聚人、感召人、鼓舞人,可以锤炼人们的优良品德。“国无常俗,教则移风。”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顽强生存并不断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本民族一脉相承的价值追求、价值特质和价值脉络。这对于丰富我们的民族精神家园,具有根基性、决定性作用。习近平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以其巨大的理论力量,使普通群众用正确的价值标准界定日常行为的是非善恶,以社会“最大公约数”作为日常价值共识。
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1.改革开放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改革开放后意识形态领域的阵营双方变成了贸易上的伙伴,各国都在刻意淡化意识形态上的冲突而有意打一张文化牌,中国需要以一种最适合的身份名片重回世界民族之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是一张最好的名片,它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具有催人振奋的精神、高尚的品格、坚定的志向,她将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如梁启超所说:“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特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自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
2.道德价值重建是当前中国社会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商品社会给人们带来道德价值挑战,人们渴望主流价值观念。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主流意识形态,主流价值观念的弱化已经成了趋势,很多人出现价值观的失落和空虚。与此同时,商品社会所带来的浮躁、拜金,给现代化转型中的现代人造成精神紧张,使这代人渴望怀念一个主流价值观念。另外,市场经济转型期,诚信问题,成为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日益显现,人们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建设必须有一个强劲的伦理基础,就是在这样一个多重需求和呼唤之下,价值观被赋予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建道德伦理观念的神圣使命,这样一种精神正是当前中国社会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
3.文化建设是“五位一体”社会发展中的短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灵魂,也是文化的建设重点。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强弱,根本上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等原因,致使文化建设成为社会发展中的短板。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没有骨骼难以自立,没有血肉难以生存,但是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所以,首先,通过确立共同理想,为提升文化建设软实力提供“主心骨”;其次,通过凝聚整个社会成员的精神力量,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精气神”;再次,通过倡导社会道德规范,为打造良好社会风尚提供“主旋律”。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提升的路径探讨
1.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夯实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的理论依据。特别在提升影响力的重大意义、主要内涵、表述语句、客观规律等方面,需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从揭示人的本质出发,奠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传统文化中的“以德为本”,与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本要求相符合;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相符合。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敬业、明礼、知耻等基本道德规范,都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相符合的,这些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基础。
2.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力,增强其传播的多样性。建设受众广、信息量大、影响力强、覆盖全球的国际一流媒体。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内向传播等多种方式,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比如:人际传播,通过电话、书信、电子邮件等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依然是当代社会最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组织传播,以具体的社会组织作为主体的传播方式,其传播可以在组织成员内部、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传播和交流;大众传播,是相关机构通过技术手段构成专业传播群体,如报刊、广播、电影,向广大的受众传播符号内容;内向传播,通过个人接手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等等。通过多样化传播手段,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
3.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增强其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角度多侧面挖掘其内涵,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经济上,必须将解决人们的实际利益作为突破口;政治上,努力加速马克思主义与本民族的进一步融合;文化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还要在完善法律政策上,通过法律保障。另外,还要构筑学校教育体系。分层级完善学校教育体系,坚持开放的价值系统,增强对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包容度;立足国情,关注民生,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
4.树立战略思维,搭建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的平台和拓展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的渠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向世界。首先,搭建传播平台,以政府为主导,调动民间力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调动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的力量,调动高校、基金会、文化团体、商业网络媒体、企业等的主体力量,通过互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其次,是拓展提升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的渠道,通过理论网站、文化艺术节、图书推介会、孔子学院、纪录片、宣传片等传播方式达到传播效果。另外,传播过程中充分考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和接受心理。要尊重国外的文化价值、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尊重传播对象的需求和感受。树立战略思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