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纪念日活动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0-05-13刘萍
刘萍
关键词:国家纪念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4 — 0048 — 04
习近平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提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时必须做到“六要”。第六要就是要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从2014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纪念日就十分重视,相继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烈士纪念日”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这些重大国家层面的纪念日及其庆典活动对于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不可小觑。但是,目前国家纪念日活动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对国家纪念日活动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 、对国家纪念日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国家纪念日活动开展的制度保障欠缺等问题。面对全球化进程中各国进行意识形态较量的尖锐的外部环境与目前我国高校受教育的青年群体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复杂的内部环境,为了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我们积极探索国家纪念日活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成为必要。
一、国家纪念日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紀念日是指为了纪念重大事件、伟人先烈等而设立的特定节日,并开展相关的活动。国家纪念日是为了纪念自鸦片战争以来牺牲的革命先烈而设立的法定纪念日。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有很多纪念性节日,这些节日传递着一种文化信息,生发出催人奋进的力量,不断丰富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生活、精神视野。可见,国家纪念日及其庆典活动承载着丰富的价值内涵。
(一)历史意识的培育
历史意识是一种跨越时空审视历史的思维方式,它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在对复杂的历史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后,把一切事物看成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根据历史启示与历史发展的规律来理解历史、观察现实,展望未来,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对自身、民族、国家、文化的历史及其发展的认同感、自豪感与责任感。〔1〕国家纪念日以法定的形式确立下来并举办相应的庆典活动时就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典型的仪式活动。仪式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巫术,它作为祖先应对环境挑战的一种方式流传下来,即使从形式到内容上都简化了很多,但我们由此说仪式是人类历史记忆的沉淀一点也不为过。国家纪念日庆典活动可以通过各种符号、道具、人物角色等仪式把真实的历史事件以最简洁、最生动的形像展现在大学生群体面前,可以借此加深大学生对近代中国的这段屈辱与奋斗历史的了解从而萌发出以史为鉴、奋发图强的历史意识。
(二)爱国情感的提升
二十一世纪,随着网络信息全球化进程加剧,“地球村”式的生活让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国家意识逐渐淡化。与此同时,当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时,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把中国臆想成阻碍他们发展的劲敌,担心他们在世界上的垄断地位不保,他们在采取一些不文明的手段对我国的政治经济领域进行遏制的同时,更是通过宣传西方的普世价值观来根本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方向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或是通过推动所谓的“学术交流”来解构中国的传统文化,摧毁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虽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与生力军,如果他们的家国情怀不足,即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力一流,我们的大学教育反而有“替他人做嫁衣”的风险。为此,习近平在南开大学庆校100周年大会上就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要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国家纪念日活动就是一种培养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爱国意识与爱国情感的活动载体。该活动通过不同的形式把近代中国人民在西方列强的欺凌下英勇反抗的场景呈现给新时代大学生群体,让他们产生对西方列强的愤慨之情和对那些为了祖国独立、民族复兴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的缅怀之情,爱国情感随之得到提升,进而深刻体会到现在的和平来之不易:如果大家不珍惜美好时光奋力拼搏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西方列强一旦用各种手段打垮中国,近代中国的历史悲剧就会重演。
(三) 正确三观的形成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成长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都显得与众不同,而且猎奇心理特别强。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议上说,“我为什么要对青年讲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与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2〕 国家纪念日一旦以法定的形式确立下来,其传递的积极思想就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国家纪念日活动就可以成为加强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一种隐性教育活动载体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因国家纪念日传递着珍惜和平,热爱祖国等积极信息,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追求和平、寻求国家归属感、实现个人价值等需要可以在国家纪念日活动中得到一定的满足,于是他们就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把国家纪念日活动传递的这些信息内化到自己的态度体系中去,内化在此就成为信息交流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久而久之就会推动大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
二、国家纪念日活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代表特定国家或政党做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活动。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与生力军,他们的能力与思想品质关乎国家与民族未来发展的整体效果。为此,高校作为代表党和人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阵地,国家纪念日活动在这块主阵地的价值不容小觑,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国家纪念日活动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
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体系建设经验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根本保证。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规律的深入认识从而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四个自信意识地不但增强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淬炼出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深厚的力量。思政课建设长期以来形成的成功经验为思政课的守正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这一切前提表明,思政理论课这种显性的教育资源成为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性课程不容置疑。然而一些我们熟知的、非系统化的隐性教育资源(国家纪念日活动就是其中的一种),部分教育工作者对其还不够重视,即使注意到了其价值在开展活动时可能由于缺乏活动经费的支持也只是走走形式、应应情势。面对全球化进程中各国进行意识形态较量的尖锐外部环境与目前我国高校受教育的青年群体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复杂内部环境,殊不知利用国家纪念日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国家情怀、责任意识的重要性。马克思曾说过要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时代在发展,网络已经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人们尤其是部分青年大学生的国家观念、主体责任意识逐渐模糊。为此,我们不仅要守好思政理论课这“一亩三分地”继续精耕细作,还要站在全局的角度,以更宽广的视野,尽可能挖掘出更多鲜活的、立体的、有说服力的隐性教育资源与方式才能满足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思想发展的需要。当然,这种现象的出现与高校管理者与教育者没有足够重视到国家纪念日活动的教育价值有直接关系。其次,因为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国家纪念日活动的开展,于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工作者即使注意到了国家纪念日活动的教育价值,付出的精力也不会很多。
(二)国家纪念日活动的宣传力度不够
纪念日给人们的印象是与相关纪念品相联系的,而国家纪念日目前却没有任何引起人们注意的标志性纪念品。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因利益驱使在很多西方的纪念日比如情人节、圣诞节来临前就做好大量的宣传,促使人们对宣传的對象形成强烈的情感期待,于是人们对这些纪念日的意义及其重视,在节日这天他们会毫不吝啬地花几百元买束玫瑰花或者圣诞服,可见要使国家纪念日活动有效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宣传工作是多么重要。然而由于多年的管理体制的影响,高校各部门大多数工作人员把精力都放在看得见的、有现成的制度支撑的显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上,而在国家纪念日活动这类隐性教育资源地开发上就进入了盲区,不但没有制作相应地纪念品提示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积极关注国家纪念日活动,更没有通过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来扩大该活动的影响面。
(三)国家纪念日活动开展的制度保障欠缺
第一,目前高校没有制定成文的关于国家纪念日活动的运行制度。显性教育活动地开展都会根据一套完整的流程来推进:开学前,有教务部门安排课程、联络任课老师,然后由后勤部门落实图书的采购、教学设备的维修等工作;开学期间由学生部门协助做好学生工作确保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期末教务部门做好组织学生考试等工作。而国家纪念日活动的开展则由组织活动的教师一个人来统领所有工作,活动地开展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没有成文的制度支撑的国家纪念日活动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显得不够重视。第二,目前高校没有制定成文的关于国家纪念日活动的考评与反馈制度。目前高校的显性教育活动地开展都会进行考核考评,老师可以根据考核的成绩来调整教学计划,学生可以根据考核成绩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目标,这样教学双方在考评与反馈制度的指导下共同努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而在开展国家纪念日活的动过程中,没有任何考评制度,老师或是想为了调节氛围临时组织活动,有时候甚至是应学生要求为活动而活动,活动结束就各自离场,至于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老师不会过问,学生自己更不会关心。
三、国家纪念日活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重视国家纪念日活动的意义
教育界有句格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就是做人的思想工作,教师言行的恰当性和一致性与其本人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密切相关,教师言行的可信度与教师言行的恰当性与一致性密切相关,教师言行的可信度又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其传递的思想的接受度。为此,高校的全体教职人员就要坚定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祖国的安定团结、繁荣昌盛服务的意识。国家纪念日活动给国人传递的就是要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思想。为此,高校要通过多种途径督促教师加强研究诸如国家纪念日活动之类的隐形教育资源的作用规律,从而使教师重视该活动的教育价值并积极研究其发挥作用的策略。当然,高校还要分拨足够的资金支持国家纪念日活动的开展,不然即使教师想认真办好活动,也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
(二)加强宣传,提高国家纪念日活动的影响效果
受传统重理轻文,重专业知识轻社会通识的教学习惯的影响,部分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匮乏,我们要使国家纪念日活动尽快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以扩大该活动的影响面。大学生对国家纪念日活动的意义的接受应遵循知、情、意、行这个逻辑过程,我们可以通过课堂与非课堂的形式宣传国家纪念日活动的意义所在。在“知”这个环节,主要通过课堂进行宣传,要求教师授课时有意识地把与课堂主题有关的中国近代历史知识灵活地穿插进来让学生获得关于国家纪念日活动的历史知识。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偏向于简单枯燥的单向的传授无法激起大学生的兴趣,反而增加他们的抵触感从而降低宣传效率,也就是说在“情”这个环节堵住了,我们需要选用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更青睐的非课堂的宣传方式来进行情感疏通。比如,举行与国家纪念日相关的征文评比活动,开展“我心目中的国家纪念日”的演讲比赛活动,举办“国家纪念日”主题的板报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与国家纪念日意义相似的更多纪念日活动等形式。当然在这个宣传过程中还需注意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他们在认同某事物时无时无刻不受利益需求的影响。这些大学生成长所处的环境,正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日益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的阶段,他们对社会发展具有很高的认同感,容易将自身利益与国家前途命运联系起来。〔3〕因此,我们在进行宣传时必须讲好“国家纪念日”这个真实的故事以凸显出学生现在的美好生活环境的来之不易,让大学生在全面理解国家纪念日活动的教育意义的同时产生对国家纪念日的敬畏之情,并逐渐上升为理想信念。当然仅仅做好国家纪念日活动的意义宣传工作还远远不足以让其自然而然地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学校要尽可能多组织与“国家纪念日”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对国家纪念日意义的自我认同与践行能力的提升时会产生一种情感共鸣:我是一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青春与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12月19日视察澳门时所说: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了解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屈辱史,才能理解中国人民对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也就是说,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国家纪念日意义自然而然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当中,是促使国家纪念日活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径。
(三)制定一套完整的制度来保障国家纪念日活动地顺利推行。
其一,建立国家纪念日活动的运行制度。国家纪念日活动得以科学有序地开展需要有规范的活动制度来指导,因此高校的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将国家纪念日活动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计划中,以文件的形式把开展活动的工作分配到相关部门去落实,学校管理部门还要督促教务部门、学生工作、共青团、后勤部门积极配合,引导专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做好这项教育活动。〔4〕这样国家纪念日活动地开展就能规范化,常态化。其二,建立国家纪念日活动的评估与反馈制度。要使国家纪念日活动地开展规范化、常态化,既离不开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更需要通过评估与反馈制度来维系。由于国家纪念日活动地开展具有时效性,为了保证获取的活动结果资料的真实性,需要有科学的评估表以便活动组织者现场进行记录考核。为了督促教师积极开展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还要有及时的反馈结果来支撑,从而避免出现组织者产生出力不讨好的困惑和学生出现“应付形式”的不良感觉。
〔参 考 文 献〕
〔1〕 徐兆仁.历史意识的内涵、价值与形成途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01).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
〔3〕沈洪豪.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内在理路和实现条件〔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18,(12).
〔4〕戴锐,陈王平.中国传统节庆在高校的教育价值的实现机制〔J〕.德育论衡: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