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阶层视阈下的中国道路

2020-05-13沈先陈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

沈先陈

【摘 要】 文章解析了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农民阶层的地位与作用。旧民主革命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反映了农民阶层具有天生的阶级局限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但农民阶层又具有很大的革命潜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阶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需要结合中国国情来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农民阶层的作用也发生了转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农民阶层

中国历史以鸦片战争为界,从而分为古代和近代。近代的中国面临最大的问题即是: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由这两个问题,才引申出中国道路问题。因为以前封建循环的道路,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已经行不通。为了解决现实的问题,我们不得不另寻一条道路: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个阶层所做的各种尝试;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所探索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艰辛孕育

农民作为一个阶层已经存在数千年,以往封建王朝的更替,大多是农民阶层率先起来进行反抗,来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些都显示出农民阶层巨大的斗争潜力,限于研究视角,本文不做过多的论述。在旧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层对中国道路最先的探索则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在面对国家危亡、清廷统治腐败时,洪秀全、洪仁玕为代表的农民阶层,率先站起来进行反抗,探索救亡之路。从金田起义到天京陷落,天平天国运动持续十几年,转战十几个省份,沉重的打击了清廷的统治,加速了其灭亡,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天平天国对中国道路的探索是比较全面的,为后来的探索之路提供了很多的借鉴。从经济层面看,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这一主张有利于整合农民阶层,调动他们革命的积极性,有利于革命运动的继续发展,能够有效打击清廷的统治。虽然具有农民阶层固有的局限性,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但它反映了农民的心声,对后来的土地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又颁布《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我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反映农民阶层斗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符合时代的潮流,也表明农民一旦被有效的组织起来,加以教育,会具有巨大的革命潜力。在政治层面,坚决反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外国人交流;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吏制度;这些都是符合时代潮流的主张,具有进步意义。在社会层面:主张男女平等,都有受教育权利;禁鸦片;改革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迷信;设报馆,开民智。这些措施相较于清廷统治下的社会,具有很大的进步,初步具有资本主义的色彩。

由于时代条件限制和没有正确理论的指导,这场运动没能改变中国命运,但是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探索,具有先导的意义,为后来的革命者提供了借鉴。中国共产党正是从天平天国运动中,看出农民阶层具有天生的阶级局限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但农民阶层又具有很大的革命潜力,一旦被组织起来,则会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焕生机

在20世纪20年代,发生了两件影响中国进程的事件: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党的改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无产阶级政治运动和中国革命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无产阶级政治运动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入绝境,中国革命需要另一个阶级的领导,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完成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并没有过于重视农民问题,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注重领导工人运动,想走苏联的城市到农村的革命道路。1924年,孙中山对重新改组国民党,联合中国共产党,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这标志着当时中国最革命的两个政党站在了一个战线上。在国共两党的努力下。国民大革命顺利开展。在大革命期间,我们党逐步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1927年初,毛澤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肯定了农民的作用,初步形成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观。党还积极领导农民运动,成立农民协会。当时农民协会是农民普遍的组织形式,从省农协会、县农协会到乡农协会,农协成了地方上唯一的权力机关。[1]这些农协会还提出“一切权力归农会”,“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这成为党领导农民进行革命的最先尝试,为后来的土地革命提供了必要的经验。

大革命失败之后,党内一部分人仍认为要坚持走苏联式的“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主张先占领大城市,由城市到农村的革命路线。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坚决抵制这种错误思想,主张要走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路线。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中,提出中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在这些文章中,充分肯定农民的作用,提出要建立工农联盟,要依靠农民、发动农民、教育农民。土地革命时期,农民阶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军队其主要构成来源于农民,农民承担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物质生产活动。依靠广大的农民,中国共产党才能扎根农村,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成星火燎原之势。在抗日战争后期中,毛泽东十分重视农民的作用,维护农民的利益,提出要没收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要发展为人民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至此,我们党对农民问题的有了清晰的认识。

三、新中国成立之后作用凸显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之后,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中国共产党需要结合中国国情来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农民阶层的作用也发生了转变,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破除落后的封建土地制,党领导全国农民进行土地改革。这极大的调动农民参加中国革命的积极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农民作为小生产的代表,本身具有落后性、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在我国社会主义继续向前发展的前提下,这种生产所有制显然不适合我国社会的发展。因而,改造农民、农业,走农业集体化就逐渐的提上了日程。党通过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形式,逐步对农业进行改造,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1956年底,农业完成了集体化的社会主义改造,为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农民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在1956-1978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广大农民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农业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材料,支援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农民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援边疆建设,参军入伍,保卫社会主义新中国。农民阶层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为社会主义事业默默奉献。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党在农村又实行人民公社。人民公社超越了社会的发展阶段,无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必须改变这种不符合实际的生产关系。1978年,凤阳县小岗村的农民率先行动起来,将土地分配给个人经营,由个人决定土地的生产。这种土地承包责任制得到党的肯定,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场从农村掀起的生产关系变革,揭开了整个中国变革的大幕。从农村改革开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革。中国道路又有了全新的特色。我们党在继承建国以来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的直接原因来源于这场由农民所发起的农村生产关系变革运动。在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中,农民广泛的参与到这场社会变革中。农民进城务工,为中国的改革开始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助力中国的工业化;农民进城定居,加速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农民阶层以自己独特而重要的方式参与到中国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农业”、“农村”、“农民”等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须着力解决相关问题,确保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发展。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我国的农村依然有大量贫困的人口。党有针对性的出台扶贫政策,实行脱贫攻坚战略,确保在2020年前取得这场战斗的完全胜利,让最广大的人民感受到发展的成果。党还针对农村现在出现的萧条现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2]党中央这一系列举措,抓住了农村问题的症结,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振兴乡村具有重要作用。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项措施稳步实施,初步改变了农村缺乏生机活力、旧宅残垣断壁、老弱妇孺留守农村的现象。农村人口的回流,新农村的建设都取得不小的成就。依照目前的发展,我们相信农村发展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广大的农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中,农民这个阶层在中国历史中一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论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还是义和团农民运动,农民在中国历史进程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以往各个阶层在选择中国道路时,都未能重视农民的作用。唯有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的重要性,将农民阶层也纳入到中国道路中来,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在新中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农民始终保持紧密的联系,充分发挥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我们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注 释】

[1] 葛定华.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85.

[2]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N]. 人民日报,2018-07-06(001).

【参考文献】

[1] 葛定华.1924~1927年的国民革命[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85).

[2] 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N]. 人民日报,2018-07-06(001).

【作者简介】

沈先陳(1994.10—)男,汉族,安徽蚌埠人,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道路.

猜你喜欢

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名单
中国道路视域下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研究
浅议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中国道路与湖南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领导干部要着力培育战略思维、辩证思维与创新思维
中国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