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两山论”看中国环境治理生成与实践路径

2020-05-13许张琨琦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

【摘 要】 本文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思想来剖析中国环境治理的生成路径与发展价值,探寻从国家、地方政府、社会几方面综合发力将生态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的实践路径,发挥绿色生态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 环境治理;两山论;生态优势;路径

一、环境治理的时代背景

在国际上,全球生态治理俨然由阶段性、应急性的学术命题转变为一个常态性的战略任务。世界各国家间沟通合作也有所加强,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协会(IEPOA)、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地球之友(Friends of Earth)等环保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受国际环境治理运动浪潮的外部影响与社会自身转型的内在要求,国内环境治理也作为可持续公共治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得到了有效推进。但总体上,我国环境治理上还存在着治理效能低下、治理主体缺位、责任流失、社会整体参与意识较弱、防御性屏障不足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1]“两山论”是习近平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针对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所做出的同向并驱的重要指示,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二、“两山论”角度下的环境治理生成逻辑

恩格斯曾指出,人可以“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同时又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2]自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迁徙演变中,人类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和工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已远远超过了环境的承载与修复能力。

早在建国之初,为了保卫国家安全和发展经济的需要,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我国开启了艰难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从大量重化工厂群立,到大跃进时期的大办“五小工业”;从大炼钢铁时产生巨量废铁废渣到文革时期全国各地的毁林、弃牧、填湖开荒等现象。在这一时期内国家的政策导向总体上急于求成,并借“向自然界开战”等口号加以宣传动员,以期“跑步进入社会主义”,通过对环境资源的破坏掠夺来赢取阶段性的经济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推进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各地大批量钢铁、水泥、化工、煤炭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开工运行,重化工业扩张势头持续上升,这一时期以GDP论英雄之说长期占主流地位,而实际上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能源结构主要长期以煤炭为主,而一些可再生能源所占的比例较少,资源结构极不合理。同时这些工厂所排放的废烟废水废渣等也让环境污染遍布天空海洋、陆地河流、地表地下。随着资源过度开发、环境破坏所换取的经济成就带来越来越多的弊端的出现,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一定威胁,国内国外的批评声越来越多,党和政府开始转变基本政策导向。从《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从十八大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到十九大绿色发展,美丽中国目标提出;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立到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向纵深推进……这些均体现了“两山论”所持有的高瞻远瞩的宽广视域与攻坚克难的战略意义。

三、中国环境治理实践路径与增能机制

1、国家治理

从国家角度而言,党需要加强宏观布局与顶层设计,建立生态安全全域屏障与治理体系,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道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制度驱动为主,政策驱动为辅,改变过去以重化工业为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可以乡村生态经济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休闲娱乐、观光度假、养生医疗、农家乐、乡村手工艺、特色农产品等产业来实现绿水青山的价值增效。除此之外,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来实现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的有机结合,不断开发新能源,实现循环发展。

国家需要完善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海陆空”一体化全方位生态监测体系。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基本原则制定一系列概念清晰、主体明确、具有可测量性与可行性的相关指标,从激励性与约束性两个角度为绿色发展模式提供法制保障,建立公平公开、专业透明的现代环境监管体系。

国家还需要加强科研创新,实现环境治理技术突破,推动环境治理效能提升,依据“十三五精神”,强化科技创新对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助力与推动作用。现阶段我国需要推进从少数几种重金属污染物的单项治理发展到能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及物理、生物、化学方法进行治理。国家应对拥有技术创新能力且广泛应用于环境治理的企业给予嘉奖,推进一批创新标杆企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实现经济增长和污染物排放的逐步“脱钩”。

2、地方政府治理

政府需要强化行政责任,明确环境治理目标,挖掘地方生态产品总价值与其潜在增量,建立良好的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对环境治理的成本、收益进行明确核算,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环境治理与防御机制。行政主体之间要坚决避免相互推诿、扯皮所导致的治理责任转移缺失,地方政府上下级部门之间既要加强沟通协作,充分运用互联网与大数据,实现环保信息,绿色政策的畅通共享,同时也要划清事务界限,使权责明确。

政府还需要不断创新环境资源利用方式,我國地大物博,各地自然禀赋优势不同,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行政高位推动地区特色潜力与优势的发挥。适宜发展生态农牧业则建立机械化集中管理的大型农牧场,适宜发展生态工业的则延长产业链,丰富绿色产品的供给;适宜发展生态旅游的则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优势,发展好旅游业,坚持打造国家级风景单位。

基于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偏好不同,所反映到行为选择上也有所差异。政府应将政策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积极听取人民群众,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要求与意见,为人们提供充分的利益表达途径。增强政策回应性,使环境治理更加具有针对性,切合人民现实需求。

由于环境污染具有流动性与扩散性,政府间也应加强合作,建立跨区域环境治理合作网,解决邻避问题、公地悲剧,如建立河长制,湖长制,街巷长制等。同时政府也可以发挥市场利益杠杆的驱动作用,将环境资源市场化,实行碳排放交易制与配额制,对污染排放大的企业进行相对应比例的征税,对积极发展绿色产业的企业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同时设立地区专项环境保护基金。

3、社会治理

广大公民应以主人翁姿态投入环境整治建设中,自觉培养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共同营造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做到參与、主动奉献和理解支持。无论是农村的街区村民,还是城市的社区市民,都应积极投入到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承担社会责任,提高环境治理的参与能力,形成人改造环境、环境改变人的良性循环。

四、总结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任务与环境治理的压力要求我们处理好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浙江安吉作为“两山”理念的源起之地,已用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人居条件为大其它地区提供了借鉴。我们应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与内生动力,挖掘生态产业背后所蕴藏的巨大价值,整合优质生态要素,提高资源利用率与性价比,利用乡村生态旅游业等杠杆来撬动中国的绿色经济,让每个行动主体在实践中都自觉践行经济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实现中国的跨越式发展和绿色崛起。

【注 释】

[1] 党的十九大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2] 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

【参考文献】

[1] 陈宗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然辩证法》的续写[J].科技风,2019(24)236.

[2] 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实现路径[N].辽宁日报,2019-08-20(007).

[3] 张云飞.准确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意蕴[N].中国环境报,2019-08-08(003).

[4] 牛震.让乡村产业成为撬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金杠杆”——国务院新闻办就《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J].农村工作通讯,2019(15)12-15.

【作者简介】

许张琨琦(2000.6—)女,汉族,安徽滁州人,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本科学生.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
治理视角下的环境审计模式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治理的法律机制分析
社会资本与农村环境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浅析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保护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论“互联网+”下的社会治理转型
浅谈《环境生物学》中生物修复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