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联二路军历史贡献的社会学研究

2020-05-13曲凤元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社会学

【摘 要】 本文对东北抗战重要军事组织抗联二路军在东北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做了社会学研究。从社会学角度初步探讨了抗联二路军的重要历史贡献:抗日斗争持续的时间最长,东北抗日中抗联二路军是中流砥柱,抗联二路军对于民族觉醒具有主要促进作用。在党的领导下抗联二路军对于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关键性作用:对抗战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具有深刻正确的认识,推动建立了抗战统一战线;东北抗联二路军积极开展抗日斗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日军的“北进”;入苏整训并与苏联反法西斯斗争相配合。

【关键词】 东北抗联二路军;历史贡献;社会学

一、前言

东北战场在抗日战争及亚洲反法西斯战争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主战场,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东北抗日联军在这片战场上坚持了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在世界战争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二、抗联二路军在东北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1、抗日斗争持续的时间最长

日本帝国主义1931 年9 月18 日发动了“ 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侵略,中共发出“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号召,中华优秀儿女积极响应抗战,日本法西斯受到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游击战争的严重打击。我国东北是世界上开辟反法西斯战场最早的一个地区,在抗日战争中东北抗联经历的时间最长。“九·一八”事变后,在抗日斗争的14年中,从没有停止过地下活动和游击战争。

2、东北抗日中抗联二路军是中流砥柱

东北与关内抗日战场在抗日战争期间存在一定差异,关内战场分为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由国民政府为正面战场提供重要支撑,敌后战场主要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所承担。东北战场中由东北军余部组成的义勇军是对日军开始抗击的基本力量,在此之后主要由东北抗日联军担负东北战场的重任。根据中共中央1932 年提出建立抗日武装的精神,先后组建16支反日游击队,逐渐成为在东北武装抗日战场活动的重要武装力量。1934 年随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共中央中断了与中共满洲省委之间的联系。自1935年,对中共满洲省委及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直接领导。中共吉东特委提出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参加东北抗日联军一是抗日反‘满将东北失地收回;二是将对日本及走狗没收财产;三是与群众联合抗日救中国。8月1日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发表“八·一”宣言,向全国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1936年2月,中共中央要求深入开展在东北地区各级党组织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7-10月期间,3万余东北抗日力量相继组成了11 个军,在东北地区开展顽强的抗日斗争。为与斗争形势相适应,东北抗日联军根据其活动区域,先后分别组成归三省省委领导的3个路军,其中二路军将黑龙江地区的大批日伪军力量消灭。在东北抗日中抗联二路军逐渐成为中流砥柱,使抗日救国斗争在东北地区再次掀起了新高潮。

3、抗联二路军对于民族觉醒具有主要促进作用

抗联二路军为抗日斗争指明了方向,提高了抗战胜利的信心。将士在冬季长期雪深没膝的树林中行走,昼夜则在深雪中坐卧,爬冰卧雪,时常由于缺少冬装而受冻,严寒饥饿导致不计其数的将士死伤。夏季在丛林沼泽中穿行,日晒雨淋,在潮湿土地上栖居,在恶劣环境中,抗联二路军将士周旋于数倍敌人中,甚至战士用生命换取生存的服装及粮食,使抗日民众更坚信抗战的胜利。

三、在党的领导下抗联二路军对于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关键性作用

1、对抗战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具有深刻正确的认识

中共满洲省委在“九·一八”事变后,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东北地区各级党组织受国内外形势影响,对武装抗日号召积极响应,改编各地留有的东北军队余部组建抗日义勇军,对日军侵略进行抗击,为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良好基础。但在抗日初始阶段,“左”倾错误对东北地区武装产生严重影响。东北抗日一线的军民对东北社会作为主要矛盾的中日矛盾加深了感受,赵尚志、杨靖宇、周保中等将士战斗在一线,认识到抗日一定更要与反日义勇军相结合,使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更加广泛。在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东北地区日益变化的社会主要矛盾已成为重要社会条件,更为其初步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2、初步建立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于1933 年1 月26 日以中共中央名義下达“一·二六”指示,关于总同盟对日及伪满的坚决抵制,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更大规模的游击运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基于对参与东北反日斗争的汇报,向中共满洲省委提出与反日斗争策略有关重要指示的指示信。较深入地分析了我国东北地区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政治形势,探讨了东北地区反日游击运动,党在东北地区提出了有针对性地战斗策略及任务,对我党在东北地区的发展提出了总策略方针。对全民族反日统一战线提出民众革命军由游击队构成建立反帝民众政权的总策略方针。“九·一八”事变后对东北不断变化的形势及阶级关系进行正确估计,并对东北抗日义勇军进行分析。在“一·二六”重要指示下,积极行动使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相继组建反日统一战线组织,初步形成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 正式建立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1935 年6 月3 日下达“六·三”指示,号召将东北游击战争扩大,对日本侵略者采取反日武装力量的联合建立方式进行共同抗击。中共中央1936年2月要求东北地区各级党组织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深入开展,相继组建东北抗日联军,进而使东北抗日救国会这一组织日益发展、壮大,标志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其特点比较鲜明,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以军队统一战线形式组建的东北抗日联军,具有国际反法西斯武装性质,通过对义勇军的整体调整,联合作战及成立联合指挥机构等不同方式,进一步发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发展壮大的东北抗日联军对于东北地区抗日斗争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延伸、实践及拓展基于关键性作用。

四、抗联二路军在开展联合作战中是与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相配合的重要力量

东北抗日联军在在抗日战争中不只是对全国抗战进行了有力配合,也为二战反攻打下来坚实基础。

1、东北抗联二路军积极开展抗日斗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日军的“北进”

日本帝国主义在其“大陆政策”中,将进攻苏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8月制定了《对苏作战实施方案》,将我国东北作为前沿基地,计划对苏作战共发动25个师团的总兵力。日军自1933年向远东不断增兵,准备向苏联的发动战争。但因东北抗联二路军对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将日本对苏联的战略构想及体系彻底打破,对日军兵力具有一定的牵制作用,使侵华日军始终未能实施对苏联的侵略计划直至全面打响的侵华战争,对苏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具有重要贡献。在东北抗日战场上,东北抗联二路军不仅与日军顽强作战,对其向苏联侵略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而且,在战场上积极配合苏联红军对日作战,对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战略方面具有重要的掩护作用。

2、入苏整训并与苏联反法西斯斗争相配合

日军在1938年后,采取灭绝式搜剿东北抗联二路军,严重破坏了原有游击区和根据地。为使有生力量得以保存对部队实力进行积蓄,继续准备对日作战,陆续进入苏联境内的东北抗联二路军部分将士被整编为东北抗联教导旅,在苏联参加了比较系统的训练,不仅加强政治学习,还开展相应的军事训练,为与苏联红军相配合对东北反攻进行相应的准备。1945年8月东北抗联承担了作战向导及侦查的重要任務,积极配合苏军作战,彻底收复我国东北地区的失地,全部歼灭了日本关东军,获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东北作为整个抗日战争过程中的主战场,也涉及苏联红军对朝鲜的解放和打击日本北部军事目标,胜利离不开中、苏、朝三国军民的支援和协同作战,对于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仲云.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 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5[M].黑龙江省出版总社,2011.

[3] 张秀振.刘海涛.东北抗日武装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J].理论探讨,2016.10.

[4] 田艳萍.近三十年来东北抗联史研究综述[J].东北史地,2017.8.

[5] 苑芳江.从党史发展角度讲授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演变问题[J].黑龙江教育,2010.07.

【作者简介】

曲凤元(1983—)女,汉族,黑龙江宾县人,中共七台河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学.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社会学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会学专业“社会学概论”教学改革研究
意外遇见社会学
被误解的社会学
浅谈抗大对抗战胜利的历史贡献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
意外遇见社会学
体坛硕彦 留德先驱:江良规体育思想研究
《八路军军政杂志》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