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意写作教育理念透视语文教育的变革
2020-05-13谭旭东
谭旭东
【摘 要】创意写作是一种全新的文学教育理念和模式,在面对语文教育四个突出问题—教材、教法、考试和作文教學方面,其推动作用体现于四点:让语文教育落到创造力激发与培育上来,让语文教育满足个性的塑造与形成,让语文教育回到教育民主化的轨道,让语文教育真正完成母语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创意写作 语文教育 教育变革
自2009年葛红兵把创意写作课程及完整的硕士、博士生招生计划从英语国家引入上海大学,与此同时,复旦大学开设创意写作作家班,然后其他多所高校也相继开设创意写作课程或进行研究生招生之后,创意写作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可谓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不但得到了很多高校的认可,而且也引发了学界对大学文学教育的新思考。但创意写作的本土化创生还在路上,真正理解创意写作的人并不多,相比其他的学科,创意写作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而“创造论”作为一种文艺理论和方法,还未如“阐述学”那么系统化和学科化,因此,创意写作还远未为人所理解。
一、创意写作及其实质
目前,国内有300多所高校开设了创意写作课程,虽然师资良莠不齐,且课程五花八门,但“创意写作”这四个字的确对现有的大学中文教育产生了冲击,且渐渐走进了通识教育系统,如清华大学率先开设了“写作与沟通”的全校通识课程,并成立了专门的教学中心。中小学校尚未普遍开始创意写作教学,但可以预见它会对语文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且将推动语文教育的改革。
1.如何理解创意写作
创意写作表面上是一门写作课,其实是一种全新的文学教育理念和模式。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等英语国家,随着创意写作课程和项目的开设,不少大学原有的英语系被取消,传统的以古典学和经典阅读为核心的英语专业教育被通识课程所取代。创意写作既具有通识课程的功能,又可以作为专业课程和培养计划而存在,因此,创意写作课程兴起后,英语国家的文学教育被刷新。创意写作不但在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耶鲁大学等学校成为通识必修课,而且还涌现了很多具有独立学科属性的学士、硕士、博士培养计划,因此创意写作不只是一门课程,更是一个培养体系。有研究表明,在一些英语国家,“作为学科,创意写作是一个包括工作坊、驻校作家制度、课程、学位、写作系统在内的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具有130多年的实践历史、80多年的学科历史,在许多地方它已经向中小学课程延伸。”[1]也就是说,在一些英语国家的中小学校,创意写作也成为基本的课程,与阅读课程一同,起到了语文课程的作用。
可以说,创意写作是英语国家全新的语文课,它的出现与英语国家的现代化密切相关,从其19世纪末的诞生到20世纪后期的兴盛和全球化的传播,就不难看出它是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和科技革命及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步的。创意写作课程与研究生培养体系之所以能够被引入中国,并在短期内为多所大学关注,也与我国大学的传统中文教育出现瓶颈,尤其是写作教学一直存在无法突破的困境有关。且随着创意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意写作人才培养被提上了重要议程。
2.创意写作的实质
很多人看到“创意写作”这个词语很时髦,就把这个词语像贴标签一样贴在了自己因循守旧的教案上,甚至美其名曰“创意语文”“创意读写”。其实,阅读是理解,对经典作品就应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安静地读,理解文字背后的内涵,感受作家的文字创造力,阅读不需要“创意”。但写作是可以“创意”的,除非是公文写作和一般的事务性文书。创意写作的实质有三。
第一,承认优秀的文字作品都是被创造出来的。有人质疑,写作不就包括了“创意”吗?为什么还要说“创意写作”?其实,这种质疑是因为不理解什么是创意。写作是人人可为的,但创造、创意却需要学习,且要用心、用力、有技巧。就相当于日常生活当中的语言交流,不要刻意,一般人都可以顺利进行。但要说出优雅和感染人心的话语,则要想一想,还要练一练,更要有意识地进行一番设计与创造,使自己的话语“言有尽而意无穷”。一般人受过教育,都会认识几千个汉字,但为什么有的人就能用这常见的几千个汉字写出优美的篇什?这就是文字的创造,就是文字组装的艺术。
第二,承认文字面前人人平等,即创意写作是一种文化的民主和教育的民主。语言和文字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创意写作深层的内涵是承认每个人都有使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包括文字创造的权利,即人人可以写自己想写的文字,人人可以用文字写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如果只允许按照一样的规矩和写法去写,其实是剥夺了人运用文字的权利和写作的权利。
第三,认可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都可以通过文字的创造过一种创意的生活。人的生活包括多个方面,现代文明人还要过一种美好的审美的生活,而审美的生活就需要美好的文字这个角色,也就是说,创意文化和创意写作都是人的创意生活的一部分。
二、语文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回顾语文教育的历史与现实,它出现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困境,是无法用一两篇论文述尽的①。下面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谈一谈。
1.教材的问题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语文教材基本上是统一使用一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教材”,这套教材虽然经历过多次修订和重编,但基本面貌未变,且编写思路和思想是一致的。2000年以后出现了“一纲多本”的局面—以“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和“语文版”四套教材为主,其他地方教材为辅。这种“一纲多本”的局面很快被打破,从2017年开始又回到了“统编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独家垄断的局面(其中,2019年小学、初中语文“统编教材”推向全国,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通过审查)。教材统一的最大好处就是体现国家意志,有利于“立德树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全国各省、市、区儿童的早期阅读和语言启蒙状况不同,语文教育基础和师资状况不统一,语文教育教学发展不均衡,使用同样的教材不利于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
2.教法的问题
几十年来,语文的教法基本上没变。教材中每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或配套阅读材料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因此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都是“主题教学”,一篇课文无论怎么讲,都要落实到对“中心思想”的理解上。这种“主题教学”是以“先见”取代“原意”。“先见”即所谓的“主题”,是教材编写者(包括教师参考书编写者)主观预设的。导致作品的“原意”不是教师教学的重点,甚至挖掘原意还可能会偏离语文教育的主观预设。
3.考试的问题
语文考试一是考基础知识,二是考阅读理解,三是考作文。基础知识部分曾长期占比70%。现在比重变小了,只占到20%,阅读理解和写作占了绝大部分比重。看起来好像是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考试目标和价值取向还是与之前一样,把知识看得比创造与审美更重要。笔者认为,语文课应该分解为两部分:一是阅读,二是作文。阅读这一部分,要读最能展示中国文字智慧的文本,应当从古今优秀经典作品中选取最有代表性的文章供学生阅读,同时,鼓励学生阅读外国优秀经典。考试时,阅读部分不出传统的知识性题目,而是要求学生写心得、读书笔记或小论文。作文部分就要教创意写作,让写作课变成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和想象力的课程。事实上,阅读课和创意写作课完全可以达成知识积累这一目标,一个能读会写的学生,一定是具备相当水平的语文知识的。并且,大学教育有专门的语言专业教育,没必要刻意在中小学阶段完成语言专业训练和考查。
4.作文教学的问题
传统的作文教学采用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三种文体的教法,是沿用民国时期叶圣陶等人设计出来的传统“作文”教法。民国时期的“作文”是与“识字教学”配套的,那时,绝大部分国民是文盲,儿童入学前几乎没有接触过文字和文学作品,因此,“识字教学”就很重要。1949年以后,“绝大多数群众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直到1955年,农村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根据1955年11月16日《光明日报》刊登的一篇《进一步开展扫盲工作迎接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文章记载,1955年全国农村15岁至45岁的青壮年约有2亿2600万人,其中文盲、半文盲约占80%”[2]。 由此推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口总体文盲、半文盲比例可能超过90%,再加上推广普通话运动,就把“拼音”和“识字”一样重视起来,以至于到今天 “拼音”和“识字”还是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目标,这已经不符合语文时代变化的规律。更有问题的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三种“作文体”的教学与语文教材中的文体是“两张皮”。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包括了儿歌、新诗、散文、童话、现代寓言、名人故事、民间故事、古代寓言、小品文、古文、律诗、绝句十二种文体,与“作文体”不一致,这容易导致即便培养起了学生的文体意识,但对三种“作文體”的写作没有更多的帮助,因为文体意识的培养和“作文体”之外的文体的写作能力本身不在教材大纲的考虑范围之内。再加上语文教师自身写作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育教学很难充分建立起学生的文体意识,培养出不同文体写作的技能。
三、创意写作如何推动语文教育变革
从以上对创意写作和语文教育的思考不难看出,创意写作是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方式方法,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推动语文教育的改革。
1.让语文教育落到对创造力的激发与培育上来
我们应摆脱过去语文教育的知识化思维,不要刻板于语言教育,更不要拘泥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育。还要去除语文教育所谓的“人文论”和“工具论”的“二元对立”模式,语文教育的属性应该更加丰富。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是实践得来的。对于语文学习来说,通过阅读和写作实践来收集和理解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系统,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学习。中国人学语文,绝大部分是在母语环境里学习,不需要专门开设口语交流课,日常生活和学校里的每一门课都可以实现口语交际,因此,语言课程应以第二语言(即外语)习得为主,甚至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开设第三语言。语文课则应该分解为阅读和写作两门课,阅读课的目标是在欣赏和感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写作课除了涉及生活写作,还要有创意写作,鼓励学生学会用文字创造的方式来树立自信,培养独立精神。
2.让语文教育满足个性的塑造与形成
语文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里的位置和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语文课在中小学阶段的课程体系里起着核心作用,属于“垫底性”课程,是课程体系的核心之核心。学生的识字程度、文字理解力、线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文字的创造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想象力等都与语文课程有关。这些能力是一个人的内心通向更加广阔世界的前提,因此,语文教育对人格的形塑、品格的养成、精神的提升都起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因此,语文课程要形成创意、创造的属性,充分释放个性,充分张扬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发展其创造力和个性人格的目的。这是创意写作所能推动并形成良好结果的。
3.让语文教育回到教育民主化的轨道
受教育是文明社会每一个人的权利,我国法律保护每一个人的受教育权,尤其保护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民主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要公平、公正,能够发展个性,激发潜能,让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语文教育的民主化,就是教材和课堂要让每一个人充分享受阅读和写作的权利和快乐。因此,不但阅读课要让学生在相当程度上享受经典阅读的权利,创意写作课更要让学生享受文字创造的权利和快乐。只有这样,语文教育才能实现其素质教育的功能,而不仅仅是充当一种工具。
4.让语文教育真正完成母语意识的培养
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文化追求,就是建立母语文化认同,培养全民母语意识。传统语文教育虽然在做传承,但是在培养全民母语文化认同这一点上还有很多不足。比如,语文教材中存在传统文化植入生硬、选文混乱的问题。选入课文的诗歌、散文、小说和古文等不能全面显示我国几千年文学的创造性及汉语文学的变异与传承,不能清晰展示汉语发展之轨迹,不能透彻表现母语之魅。所以,以创意写作的思维和方法来改良并推动语文变革,可以振衰起敝,让人找回汉字创造的魅力,发现汉字里的奇迹。
目前,创意写作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尚待时日。创意写作进入中小学校,并逐渐丰富与优化语文课程,取代传统的作文课程,还需要基础教育的顶层设计者和一线语文教师的切实努力。但随着文化全球化浪潮的涌动,尤其是创意文化浪潮的冲击,特别是以创造力培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普及,创意写作必定取代传统作文课,而且会走到更新语文教育体系的道路上来。也就是说,创意写作的中国化创生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其进入中小学教育系统并成为创造性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个关键点。相信,创意写作会给语文教育改革带来契机,其中也会有很多挑战和思考,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葛红兵,许道军. 创意写作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
[2] 叶凤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壮举—扫盲运动[J]. 北京档案,2020(2):59-60.
(作者系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创意写作和儿童文学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