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020-05-13石礼义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庖丁曾皙庖丁解牛

石礼义

语文特级教师韩军说:“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文言文是我们祖先使用的语言,其间包孕着中华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教育专家指出,学习文言文,也就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加大了文言文的教学内容。在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并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下面逐条谈谈文言文教学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关系问题。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

每一篇经典文本,在语言运用上都有它独到的个性特色,文言文本更是如此。如《烛之武退秦师》在语言上使用的是简约与空白的语言艺术,教师就可以考虑使用想象性扩写的教学方法,我抓住烛之武见秦伯说的十句话,要求学生写一个烛之武和秦伯对话的情景片段。《项脊轩志》六个自然段六个语言风格:第一段写项脊轩用的是整饬典雅的文艺性语言,第二段写祖母与母亲用的是家常琐事的口语化语言,第三段写项脊轩的变故用的是简洁凝练的敘述性语言,第四段写项脊生的自述用的是典故说理的议论性语言,第五段追叙与妻子魏氏的幸福生活用的是时空跳跃的概括性语言,第六段写庭院枇杷树用的是虚词点染的诗化语言。六种语言风格完美地熔于一炉,在一般的文章中会形成一种语言诟病,可在以真情统领全篇的《项脊轩志》中却更加显出作者笔法的灵活和感情的真挚。所以经典文本的语言需要反复推敲,细心发掘,只有这样,才能走进文本精美的语辞世界。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

思维如同文本的经络,贯穿在文本的语言文字组合运用之中。不同文本其思维表现形式不同,或直觉思维,或形象思维,或逻辑思维,或辩证思维,或创造思维。语文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主要表现形式是形象思维,但凡事不能一棍子打死,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也有的文本表现为多种思维形式。比如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的教学中,我发现文本中运用了多种思维形式,就逐步启发学生感悟。在整篇文章的行文结构上,孟子开篇借梁惠王之口提出“为什么民不加多”的问题。这个问题是梁惠王的忧虑,说明也是当时很多国君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这一问题怎么解决?是直接还是间接?孟子作为一位思想家直接回答这一问题肯定不难,但效果可能不理想。孟子很聪明,思前想后,避开梁惠王问题的锋芒,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巧妙地回答了梁惠王的问题,可谓是“四两拨千斤”。梁惠王个人的疑虑是解决了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怎么办?这时孟子再针对“怎样使民加多”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施行王道。“为什么民不加多?”“怎样使民加多?”整篇文章表面上是梁惠王与孟子的一次日常生活对话,但实际上暗含着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结构。

再说形象思维,孟子的文章“长于譬喻”。比喻的作用就是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从思维性质来说,比喻手法是形象思维的体现。孟子的“譬喻”同一般单纯的比喻手法不同,他擅长将归谬法与比喻融合在一起进行说理,使比喻效果诙谐机智。如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回答梁惠王“民不加多”的问题时,比喻里就套用了归谬法。喻体“五十步笑百步”的两个逃兵行为本身就显得滑稽可笑,同样道理,本体梁惠王想通过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就盼望民加多的想法也显得荒唐可笑。孟子没有直接指出梁惠王的荒唐,而是借比喻说理,当梁惠王意识到自己的想法荒谬可笑时,孟子一把打住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所以有人说,孟子善于采用“请君入瓮”的方法将别人不知不觉地导入自己事先设好的圈套之内。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方面

每一篇经典文言文,都好比一件精致的艺术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仔细端详它,都会获得一种健康向上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如在《庖丁解牛》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验、评价庖丁的形象美就采用了三个步骤。第一,结合农村孩子的生活体验谈自己观看屠户杀猪的场面。班上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点头表示有过这种生活体验。

“那你们觉得屠户杀猪的情景怎么样?”我继续问。

“残忍,不敢看。”有几个男生回答。

“恐怖,猪被三四个男人强压在地上,动弹不了,只能拼命地挣扎,悲惨地嚎叫。”

“还有吗?”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地上溅得一地的猪血,血腥!”

“很好,”我立刻在黑板上写下了“残忍、血腥”二词。

屠户杀猪的场面让学生看到了“残忍”与“血腥”。牛比猪的力气更大,块头也是猪的好几倍,按照常理,杀牛应该比杀猪更难,场面更残忍、更血腥。庖丁杀牛的场面是不是这样?你看到了残忍,闻到血腥味了吗?于是,我的教学进入第二个步骤——从语言、句式和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庖丁解牛的场面描写。

“没有,”学生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

“为什么庖丁杀牛没有残忍与血腥?庖丁又是如何杀牛的呢?请从语言、句式和表达效果等角度欣赏第一段。”

学生低头欣赏第一段,同桌之间有的在小声议论着。

我在教室里来回巡视了一圈,估计学生应该讨论得差不多了。

于是在全班相机点了几名同学,请他们分别说说自己的见解。

甲学生说:“写到了庖丁杀牛时所用手、肩、足、膝的部位,可以说庖丁手脚并用,动作娴熟。”

乙同学说:“句式整齐,简短有力。在场面描写中,前七个句子用的是四言句,后两个是六言句。”

丙同学说:“前四个短句是视觉描写,都是身体的部位+之+所字结构,后两句是听觉描写,最后两个长句是写庖丁解牛的整体效果,像音乐舞蹈家在表演,有一种旋律节奏的艺术美。”

丁同学补充:“这些简短整齐的句式,既突显了庖丁高超的杀牛技艺,又写出了庖丁杀牛的美感。”

“所以,庖丁解牛给人的整体感觉是什么?用词语概括。”我问。

“艺术”“优雅”“高明”……学生很快想出了一些好的词语来概括,我在黑板上写下了“艺术”“优雅”两个词语。

第二步庖丁解牛场面描写文字的体悟与第一步现实生活中的杀猪场面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对比在学生的心目中至少会形成三种认识。一是庖丁解牛技术的高超,超出常人的想象;二是庖丁的技术为什么如此之高?三是庖丁解牛的技术如此之神,可信吗?后两个认识在课文的第三段,也就是我的下一个教学环节解决。对于第一个认识,我再次引用名家的评点拔高学生对庖丁形象美的感受。

“对于庖丁解牛的场面描写,国学大师南怀瑾有过一段经典的评点叫‘杀生的艺术,”于是我用幻灯片显示了南怀瑾评点的文字:

“这一段描写杀牛,杀得高明,我们无以名之,只好叫杀生的艺术,杀生已达到艺术的境界。实际上,庖丁杀牛的技术,使被杀的牛痛苦很少……”

“这个评点真是绝妙,这牛是在享受死亡,在黄泉路上它都没有惊吓与恐怖,这牛死得很快乐。”

通过这三步,我相信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庄子笔下所塑造的庖丁形象之美。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

文言文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批判性地继承和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文化的传承与反思是学习文言文的最终落脚点,也是学习文言文的终极目的。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浸染有中国古代光宗耀祖的家族传统文化观念,项脊轩的败落本身就流露着作者对传统家族文化逐渐没落的感伤之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体现了一代教育家孔子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和因材施教的文化教育观念。其中曾皙志向是理解的重点更是难点。我采用了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的方法进行解决。

第四组甲同学说曾皙的志向是“暮春郊游图”,理由为:“暮春时节,天气变暖,曾皙带着五六个成年人和六七个儿童,一起到沂水沐浴,到舞雩臺吹风,大家玩得很开心,最后唱着歌回家。”

第二组一女同学举手说:“曾皙所叙述的志向像他演奏的音乐一样,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情境。你看,晚春时节,天气变暖,大家穿着单衣,大人和小孩十来个人,到沂水沐浴,到舞雩台兜风,一起享受着大自然春光的美好,最后,唱歌而归,其乐融融。”

第四组乙同学回答:“曾皙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图。晚春季节,大家脱下了棉袄,穿上了单衣,曾皙能够带着五六个成年劳力和六七个小孩,到外面游玩,说明百姓生活富足殷实。”

第三组一男生兴冲冲地站起来,说:“老师,我在我姐姐高二语文选修课本里看到孔子主张‘礼治和‘乐治。我觉得曾皙的志向就体现了一种‘乐治。你看,课堂上曾皙‘鼓瑟很投入,孔子没有阻止他,课堂继续进行,另外曾皙的音乐声也没有影响大家。这起码说明两点:曾皙的音乐技艺很高,瑟音不是噪音;孔子的课堂学生奏乐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像朗读时的音乐伴奏。曾皙在说志向时‘歌而归,应该是大人和小孩都唱着歌愉快而归,这种景象就体现了孔子‘乐治的美好祥和景象。”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后,对曾皙的志向竟然领悟出了四种不同的理解,对于这四种解释我都给予了肯定,最后,我再用PPT出示王充《论衡·明雩篇》对“曾皙气象”的解释:

曾皙对孔子言其志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曰:“吾与点也!”鲁设雩祭于沂水之上。“暮”者,晚也。“春”,谓四月也。“春服既成”,谓四月之服成也。“冠者”“童子”,雩祭乐人也。“浴乎沂”,涉沂水也,像龙之从水中出也。“风乎舞雩”,风,歌也。“咏而归”,咏歌归祭也,歌咏而祭也。说《论》之家,以为浴者,浴沂水中也。风,干身也。周之四月,正岁二月也,尚寒,安得浴而风干身?由此言之,涉水不浴,雩祭审矣。

“曾皙气象”历来就是一个谜。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多种解释,都没有定论。我从学生的解释理解中再次引导他们回归文本。说:

“大家对‘曾皙气象的解释不同,但有一点是完全相同的,它渲染了一种祥和高远的意境。正因如此,孔子大加赞赏,‘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就是孔子对曾皙的赞扬,既有言语又有神态,表示孔子很激动。从曾皙‘鼓瑟和曾皙志向,你认为曾皙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温文尔雅。”“儒雅好学。”……

“至于孔子施行的教育思想是,……”我的话才说了一半,有的学生就高喊:“因材施教。”

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来看,文言文具有很好的学科育人功能,其中包含的思想、文化、语言信息和生活智慧是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和思想宝藏。

[作者通联: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猜你喜欢

庖丁曾皙庖丁解牛
对《庖丁解牛》一文几处细节的解读
牛的断想
解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三·四·一”密码
立足经典传承文化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灶王爷秀逗记(八)
“庖丁”解小度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视阈下的“解牛之美”
曾皙,我心目中的诗人
从《庖丁解牛》看当代职业教育的技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