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篆书有利于小学生提高书法书写水平深厚文学涵养的探究

2020-05-12李锡锋

考试周刊 2020年36期
关键词:篆书认知美感

摘 要:书法是不能丢掉的中国基因,文字和书写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脉络,书法应该是从小学抓起的民族文化之根,而小学阶段又是儿童识字的最佳时段,再加上我们现行的简体字舍去了很多文字的关联要素,要找到文字的原意就得从最初文字的书写开始,其原意也更加容易让学生记忆和识别,书法就是帮助小学生学习文字的最好途径。通过学习篆书既有利于提高书法书写水平,也通过传统的书写文化深厚了文学涵养,对小学生的认知大有帮助。

关键词:书法;传统;认知;篆书;美感

书法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开设,引导学生学习传统书法艺术,包括我国历代的书法字体的认识与书写以及与书法相关的各类知识。对于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已经渗透在语文课程之中。这是因为作为根文化的语文,具有工具性的功能,其以识字和写字教学作为基本的内容。同时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地去识字写字,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这对书法教育是一种促进和发展。在语文教学之中将书写实践融入进去,对学生来说,能够提高他们的识字能力以及对于书法的审美能力。书法教育与语文课程相融合,二者相互促进。在当前号召全民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浪潮之下,书法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书法教育中,小学生在掌握技法,养成好的书写习惯的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小学生的实践,更要侧重培养小学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产生更高的艺术期许,不断完善自身,有效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一、 汉字的起源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中华民族对汉字的创造经历了漫长时间,汉字字体也在不断地演变。甲骨文、金文演变为小篆,小篆演变为隶书,再从隶书演变为楷书。而汉字的起源也有多种说法,有结绳说、刻划说、图话说、仓颉造字说、八卦说等等,众多学者经过研究认为,“刻划”当为汉字之源头,是我国文字的萌芽。当然也有部分近现代学者认为汉字起源于记事的象形性原始图画。而象形字被称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利用图像作为文字进行使用,这些文字所代表的事物,形状相像。比如“日”字,它的最初图形就是一个圆圆的太阳,慢慢才变成我们今天书写的样子,大山的“山”就是把山形按照山势的高低错落,前后遮蔽关系用象形的手法创造出来的文字。这些都是比较简单的象形字,还有一些比较难的象形字,尤其是对动物的刻画和描写就要注意到动物间的形象区别,比如“马”,马头、马身、鬃毛、四条腿。而“象”字也是象头、象身、四条腿,没有鬃毛,但有长鼻子,经过多年的演变,这俩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字形也相距甚远。随着要表达的内容越来越多,单纯的象形字已经完全不够表达,之后便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又发展出指事字,就是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减少笔画或符号,让这个字产生出其能表示的客观存在,如“本”字,“木”字下面加一横,表示根部。而“末”字因为指的是树梢,一横则加到上面。像这样的字还有很多,“上”“下”都是没有办法表明的方位,就用横将两个指事画出来,上面打一点就是在高处,意为上,反之则是下。随着事物越来越多简单的象形和指事字已经完全不够用,慢慢演化出会意字,具有高度抽象的画意。比如“目”,就是一只眼睛,在眼睛上放置一只手就成了“看”,意思是远望。像这样的例子在浩瀚的文字海洋里比比皆是,种种组合在篆书里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式,美妙不可言传的美感带给人们视觉冲击之余,也正是古代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深刻认识。正所谓,汉字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其形成过程也正彰显了先民的大智慧,高度抽象的审美能力,让汉字成为中华儿女孕育的一粒粒“珍珠”。最初的漢字具有浓厚的图画意味,经过几次演变之后,汉字则变得越来越简练与概括。从最初不规则象形形态的字形到渐渐规划的字形,让充满图画写真的诗意汉字最终规正的进入到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扁方形的格子方块之中。只是由于最初选择书写的工具不同,字也受到不同材质的限制,书写呈现出不同的味道。龟甲和兽骨主要是靠刻来完成,呈现出比较细的笔画,而且字的大小也不相同,但是还很有秩序美感。但当字体出现在铭文中时字体就没有规则可言,大多数字体是靠铸造时刻画在模具上,经过翻模有些字体就变得模糊不清,有些形状也会随着铭器的热胀冷缩发生变化,但整体保持了文字的书写凝练,雄伟挺拔,字体大小因体而施,非常得体。

二、 汉字书写与演变

汉字的书写从最早的崖壁图画到刻划符号再到象形文字,随着汉字从初期到文字化,前后对比,有了明显区别。而随着不断地演变,汉字则更为抽象化和规范化。汉字字体有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等,由此在通过排比比较后就会发现,环环相扣的文字演变过程,使得汉字可追溯源线路清晰,毋庸置疑,中国汉字的厚重感与历史感,震古烁今。中国汉字保持着传统,而文字的书写很早就有了可遵循的法度,从有毛笔书写开始,就是篆书一统天下,而篆书的书写法度就是我们民族最早的文化基因,就是文字起源发展的传统。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其特点就是笔法瘦劲挺拔,且有较多直线。方笔、圆笔、尖笔等是起笔的惯有手法,在书法中运用毛笔则“悬针”较多。甲骨文、籀文、金文、六国文字等的字体是大篆,将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保存下来。被称为“秦篆”的小篆,在当时的秦国,被作为通用文字。小篆是大篆的简化字体,形体齐整均匀,与籀文比较,小篆字体容易书写。而篆书书写用笔比较平直,古人在造字时就很注意美感,到秦代文字统一为小篆后,就更加注意文字的美感,所以小学生在书写篆书时即便书写的比例结构有问题,文字本身的构建就能呈现出该有的美感,而且能从最早的文字形象中找到文字原意和引申意,对小学生认识文字,牢固对文字的理解非常有帮助,所以学习篆书对小学生认知理解非常有帮助。小学生的书写过程和文字的产生相契合,小学生写字是一个熟悉文字的过程,要认识文字就要经过听、说、读、写四个基本程序,而最后的写成为识字的关键,从古代开始写字的工具就是毛笔,毛笔书写历经了几千年,到现在发展成为独立的书法艺术。学生最初写字手上没有力度,没有间架结构概念,和最初刻画象形字的状态是吻合的,更是自由的,释放天性的。随着对书写要求的拿捏有度,逐步地开始注意字的关系构成,将字的美感注入到一笔一划当中,这就和文字发展过程一样开始注意到文字美的要素,这就有了大家共识的文字美感。

三、 篆书有利于小学生提高书法水平,深厚文化涵养

我们都能从中体会到怎么样书写才是美的,逐渐地形成了一套书写标准和文字美的标准。这就和小学生的学习认知体系相吻合,小学生也就知道自己的字应该怎么去书写,在这些基本书写素养的基础上,再往后发展就和书法的发展同步了,隶书、楷书、草书几乎同一时间出现,所以学生在这个阶段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针对性地投入某个书体的练习和提高。这个过程书法篆书既帮助小学生认识了文字,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文化,了解文字的含义演变过程等等,又通过认识文字和书写过程相契合,完成了从认识文字到书写水平提高的一举两得,也印证了小学生学习书法篆书有助于对文字的认知,是对中国博大精深文化在小学阶段入门最好的敲门砖,是打开中华文化之门的钥匙,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也是发扬发展中国文化的第一个台阶。

书法是不能丢掉的中国基因,文字和书写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脉络,书法应该是从小学抓起的民族文化之根,而小学阶段又是儿童识字的最佳时段,再加上我们现行的简体字舍去了很多文字的关键要素,要找到文字的原意就得从最初文字的书写开始,书法就是帮助小学生学习文字的最好途径.也是使学生文化变得深厚的必由之路,对文字的不了解就会成为文化发展的瓶颈和障碍,通过学习和练习书法既提高书写水平,也深厚文学涵养。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传统艺术,遵循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书法是以其一种书体笔法、特有结构以及章法等对汉字特点及含义加以书写,这一书法作品具有艺术美。作为汉族独创的汉字书法,其表现艺术行云流水,在无声无画中尽品其中的独特韵味。作为书写的法度,书法同汉字一同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毛笔,毛笔写字成为最为主要的书写形式。毛笔字与指书、硬笔等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以字立形,相安呼应,分布错综复杂,疏密得宜,虚实相生,全章贯气。我国古代文房四宝,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主阵地,也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在创造书法时,都是根据汉字形态以及偏旁搭配来进行书写,通过书法来将集形音义于一身的汉字之美展现出来。汉字赋予了书法同样的特殊性,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大背景就是书法生存与发展的沃土。电脑时代人们习惯了敲击键盘打字,有不少人提笔忘字,甚至于毕业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能交出流光溢彩的求职信,却无法用笔写出一份像样的简历,或者提笔就忘字,在书写时可能错别字连天,再或者就是书写龙飞凤舞,文字的辨识度不高,写出的汉字没有美感,整篇书写混乱,歪歪扭扭,就连书店里的练字帖被挤在角落,备受冷落,不少专家学者和家长为此很担忧,方块字几千年文化的传承,难道要终结在键盘里?当下很多人认为书法就是写好字,把字写漂亮,这些事情交给电脑写的又快又整齐,追求快捷高效。而书法不是用手去书写的技能,其内涵丰富,既包含有独特风骨,又遵循章法、笔法、字法等的技法,由此也形成不同派别体系,不同的个性气质与创作者独特的人文情怀,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书法品论,带给人们强烈的审美感受以及艺术美与精神美等,让人们流连忘返于不同的书法艺术作品中。作为教师,引领学生去欣赏书法之余,来讲述书法的历史故事,陶冶情操,引发共鸣。同时,就学生在练习书法中,矫正错误姿势,并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展览,让学生从中品尝到书法的乐趣,自觉养成良好的写书法习惯,让书法深厚的文化底蕴托起明天的希望。

书法的精神美是直观的,可以观察到的。精神美是需要通过感受来体悟的。当欣赏一幅书法作品时,首先被其技法所吸引,或龙飞凤舞,或厚重凝练,或点染巧移,使得书法艺术呈现出斑斓之态势,也让一代又一代传承者模仿中沉醉,创新中发展,再形成多元的书法创造艺术,这些从历史走出来的艺术,成为现代的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书法体现了一种风骨,更让人们逐渐地提高了审美。面对书法作品,心灵已穿越到远古,或许,这也是一种民族文化之通灵,实现民族文化的共生共长,源自一个根脉,引发相同的情感共鸣。

参考文献:

[1]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9.

[2]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鐘明善.中国书法史[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4]钱文忠.解读三字经[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李锡锋,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合水路小学。

猜你喜欢

篆书认知美感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邓石如篆书《唐诗集句》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清代篆书第一人
——钱坫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