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县乡村振兴战略调查研究
2020-05-12李姣琦朱新杰
李姣琦,朱新杰
(1.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2.铁岭市凡河镇人民政府,辽宁 铁岭 112008)
1 铁岭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条件现状分析
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铁岭县隶属于辽宁省铁岭市,地处辽宁省北部,东面靠抚顺,西面接法库县,南面临沈北新区,北面与开原市接壤,中部环铁岭市银州区,西北连铁岭调兵山市,位于北纬41°59′11″~42°32′28″和东经123°26′24″~124°32′54″之间[1]。
铁岭县下辖15个镇乡(场)、2个街道,共有216个行政村和14个社区[2]。铁岭县政府驻地位于凡河镇,紧邻铁岭市政府驻地。
1.2 民族情况与人口分布
铁岭县辖区内人口约42万[1]人(截至2011年末),其中,凡河镇人口最多,约6.3万;种畜场最少,人口约0.32万。全县民族以汉族居多,另有满族、蒙古族、锡伯族、朝鲜族等24个少数民族分散居住[3]。其中,横道河子镇以满族居多,约占全镇人口总数的42%,满族文化色彩浓厚。
1.3 地形地势与地域面积
铁岭县地形东西长、南北窄,地势东部高、西部低。东部属于吉林哈达岭的延续,平均海拔200~300m,主要为山地丘陵地带,植被多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等;西部土壤含水量较高,土质肥沃,是辽河流域冲积平原。
县域面积2 249.536 km2[4],其中,耕地面积1 045.76 km2,占比46.5%;林地面积775.47 km2,占比34.5%;水域面积115.34 km2,占比5.1%。在下辖各乡镇(场)面积方面,李千户镇以291.3 km2居首;种畜场面积最小,约为14.154 km2。
1.4 主要交通情况
铁岭县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公路、铁路、管道等,交通干线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地带;中东部因地形、地势等原因,交通干道较少;各乡镇(场)之间的公路交通以省道为主(见图1)。
图1 铁岭县主要交通干道示意图
1.5 主要粮食与经济作物的分布及产销
铁岭县主要粮食作物以水稻和玉米种植为主,另有部分乡镇有高粱种植。因地形、气候、土壤等原因,西部地区以水稻和玉米种植为主,东部地区以种植玉米为主。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达20 480 hm2,约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19.6%,年产量约为156 666 t;玉米种植面积达48 750 hm2,约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6.6%,年产量约为412 753 t[5]。而水稻、玉米、高粱等主要粮食作物总种植面积约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66.2%。铁岭县是优质大米产区,大米洁白醇香,新台子镇、双井子镇都已有自己的大米品牌,在本地和域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如新台子镇嘉强牌大米、双井子镇富硒牌大米等。
根据调研情况和本人理解,笔者将全县主要粮食与经济作物的销售渠道,按产业融合情况划分为两类(见表1):产业融合渠道和非产业融合渠道。
1.6 畜牧渔业情况
表1 铁岭县主要农产品及经济作物销售渠道
铁岭县各乡镇(场)家畜、家禽的饲养比较普遍,全县生猪、肉鸡、肉牛、肉羊等的年产量比较大,畜牧渔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村居民创收的重要产业。全县畜牧优质产业有:李千户镇和新台子镇的生猪、肉牛、肉鸡产业,双井子镇的奶牛、肉鸡产业,横道河子镇的肉羊产业等。近年来,“互联网+”带动全县畜牧渔业在塑造品牌和产品营销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例如:阿吉雅森屠宰场注册了“琞天龙”牌驴肉和“辽小屯”牌生猪,利用“互联网+”成功将驴肉销往北京、上海等地。
表2 铁岭县各乡镇(场)主要旅游资源
1.7 主要乡村旅游资源
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全县山川、河谷、平原错落分布,植被茂密,拥有许多风景优美的旅游资源(见表2)。
近年来,随着全域旅游的开展,全县各乡镇(场)的以乡村为核心的景区(景点),或凭借独特的民俗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如:鸡冠山乡龙王顶民俗村乡村旅游),或依靠独特的节庆活动开发旅游产业(如:大甸子镇当铺屯村大甸子羊汤文化旅游节和大甸子镇农耕文化旅游节),或借助自身瓜果种植业优势开发旅游(如:熊官屯镇小白梨村葡萄采摘乡村旅游)。
2 制约铁岭县乡村振兴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际入村考察、与村民交谈、向村委委员和其他乡镇同行了解等多种方式,初步了解到制约全县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些问题:
2.1 部分农村常住人口偏老龄化
乡村常住人口偏老龄化,村里青壮年劳动力少,很多年轻人选择进城居住、工作或外出打工。这种情况在很多整体动迁村尤为明显,因为家里没有了土地,而周边工作机会和工作收入都相对较少,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去沈阳等大城市或出国打工赚钱。乡村常住人口老龄化,弊端远不止青壮劳动力减少这一点。因大部分老年人欠缺对新知识的快速理解能力,缺乏对现代信息化手段或工具的使用技能,给很多乡村实用种养殖技术的推广带来不便,长远来看,制约着本县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2 部分村屯村民家庭收入来源较为单一
各乡镇(场)农户的家庭收入来源不一样,有的依靠旅游业创收,有的依靠种养殖业赚钱,还有的主要依靠在乡镇(场)的企业工作挣工资。但是,在调研中发现,有些村屯村民的家庭收入来源还是较为单一。在没有被征地也没有企业的村屯,传统的水稻、玉米承包、种植及退休时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仍是他们收入的主要来源,而粮食作物的产量与当年的气候密切相关,年收入也不稳定。在整体动迁村屯,因家里没有了土地,年轻人的收入来源只能是在外工作或打工赚钱;而到退休年龄的村民,因合适的工作机会少,加之自身身体原因,多以征地补偿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和被征地养老保险(趸保或双倍新农保)养老金为主要的收入来源。例如:凡河镇、腰堡镇、新台子镇等乡镇的动迁村,按照规定,符合条件的被征地村民可以申请参加被征地养老保险(趸保或双倍新农保),到龄后若没有社保,可以领到养老金(当前标准:趸保600元/月,双倍新农保85元/月)。
2.3 乡村经济整体发展不均衡问题
长期以来,全县部分村屯集体经济发展较好,有的因为开发旅游或企业在村屯内建厂,使得这些村屯的集体收入较为稳定。但是,有些村屯集体经济发展较弱或基本没有集体经济,村集体收入较少或基本没有,很多村集体活动的开展因此受限。村屯的全面振兴才是全县的乡村振兴,当前乡村整体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亟待解决的问题。深究其原因,这和各地的自然资源等分布不均衡有关,也和各地营商环境发展不均衡有关系。
2.4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不均衡
当前,各乡镇(场)村级公路等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大多数村屯都实现了道路硬化。但是,还存在部分村级道路等设施建设滞后或维护不及时的问题,如:很多地方村内土道仍未硬化,下雨时泥泞不堪;有的地方缺少必要的路灯、路牌;有的路面已经坑洼不平;有的道路两侧未修建排水沟,或者修建的排水沟堆满垃圾。在医疗卫生设施方面,不同乡镇(场)村屯之间差距也很大,村里较富裕或邻近城区的村屯卫生条件较好,设施也相对齐全;有的村屯的医疗卫生条件还有待改善。此外,很多乡村公厕的建设及维护、垃圾站点建设等也是群众反映比较多的地方。
3 铁岭县乡村振兴的主要对策
3.1 重视人才建设
伴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弱,以及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需求量的增加,2018年伊始,国内许多城市掀起了“抢人才”大战,人才之争从根本上说是未来发展潜力之争。铁岭县要赢得未来发展,就需要重视人才建设,统筹考虑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留住人才三方面的方式与方法,重视人才库建设质量,拓展人才发展的空间维度。
人才引进,要创造和提供发展的机遇,营造创新且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努力吸引优秀的高校毕业生、种养殖技术专家、优秀企业家落户铁岭县,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新鲜血液。人才培养,既需要给人才担子,也要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成长、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拘一格用人才。留住人才,需要加强对人才的人文关怀。人才建设绝不是也不能是“一锤子买卖”。从美国等发达国家挽留人才的措施可以看出,留住人才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贴心的人文关怀有时候也很重要。
3.2 夯实基层党建
党的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党是领导一切的”。首先,要抓好抓实乡镇(场)、村二级党建,建设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积极化解村屯矛盾纠纷,做好所在村屯的脱贫攻坚工作。其次,积极发展优秀青年党员,将政治思想上过硬、有思想、敢作为的青年人吸纳到党的组织队伍里来。再次,要通过党建带动村集体活力,通过各村第一书记和其他基层党员干部的率先示范,引导和激励广大村民奋发向上,群策群力共建美好乡村。
3.3 走融合共赢的大乡旅之路
拓展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在开发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要积极融合一二三产业的资源要素,拓展乡村旅游的前向、后向产业链条,在链路上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增收。比如:引进企业,生产特色旅游产品;改进游览方式,建设牛车、驴车、马车等创意性的游览方式;改善民居,开发特色乡村民宿产品。
提高农户的乡村旅游参与度及融合度。大乡村旅游就是要提高农户的参与度,共同参与,资源融合,共建共赢,使得乡村旅游不是少数人的“摇钱树”,而是大部分村民的增收途径。而扩大参与是有序的参与,是为了达成“1+1>2”的效果,避免无序的竞争及潜在的矛盾,而不是不劳而获的“分蛋糕”。
建立乡村旅游的共赢机制。要从共同参与、生态和谐、利益共享、争端解决等方面来建立全县各村乡村旅游的共赢机制[6]。而共赢机制必须建立在丰富旅游形式、延长旅游产业链的基础上,同时让全体农户积极参与,依靠政府引导、社会组织协调来实现。
3.4 重视小微企业,优化营商环境
在全县大型企业较少且分布不均的现况下,小微企业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和就业的重要环节,实现乡村振兴,需要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带动作用,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便利,税收给予优惠。小微企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延长相关产业链条,增加就业。例如:乡村的果蔬合作社可以建设一个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大棚农家院,打造出独特的田园式综合体品牌,吸纳就业,促进成员创收。
优化全县的营商环境,从纵向上来看,就是要在政策支持与保障的前提下,做好前期办企服务和后续协调服务。前期办企服务包括提供厂址、水、电、税、费等便利的办企条件和优化精简的审批流程。后续协调服务则是能有人员负责为企业协调解决遇到的所有问题。
优化全县的营商环境,从横向上看,就是要始终如一提供廉洁、高效、服务良好的政务环境,建设好互利、共赢的开放环境,维护好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打造好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3.5 加强环境治理,建设美丽乡村
振兴的乡村必须是美丽的乡村,要认真做好乡村的环境治理工作,使得村屯日常垃圾能够分类处理,污水等能够集中进行处理,道路两侧不再垃圾遍地。
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通过环境治理、合理绿化和美化等,把游客吸引来,当地农户把农产品、旅游纪念品以及相关配套服务卖出去,企业把交通、餐饮、住宿、旅游产品推介等服务提供好,最终,让村屯居民住的温馨,让游客能够游所值、游所获,成为乡村旅游的“回头客”和“引金人”。
3.6 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
加强全县公共设施建设及维护,要做好村级主干道路及路灯、路牌、排水沟渠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在必要的地方适当拓宽乡村道路。多方筹措资金,搞好村内各生产组之间道路的硬化工作。在乡村医疗卫生设施方面加大投入,确保日常主要药品及应急器械等的及时补充。继续响应国家“乡村厕改革命”,做好乡村公厕等建设与维护工作。
3.7 科技兴农
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强的重要保证。利用科学技术,可以因地制宜实现差异化生产,打造差别化品牌,最后实现科技兴农。可以通过人才引进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与智力支持,解决好传统的种养殖弊端,以更优质的产品打开市场,让农业成为科学化、专业化、产销一体化的行业。各乡镇(场)的可以充分利用各类生产合作社在集中土地上优势,利用科技发展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