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设计
2020-05-12郑春艳
郑春艳
引言
目前,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采用“读前—读中—读后”即“PWP”模式,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目标和相应的阅读活动。其中,读后活动作为阅读教学的拓展和延伸,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重要过程,是对阅读主题和内容的深化与巩固。教师通过精心设计具有关联性、综合性、阶梯性的读后活动,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起到积极作用。
一、读后活动设计原则
“读后活动的本质是在新的语境中应用相关的语言和内容去表达意义、表达思想。”经过读前和读中活动,学生获取了新的话题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在学生获得了新的语言之后,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回应文本的语言和文本的内容。因此,在设计读后活动时,教师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关联性
读后活动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基于语篇主题内容和重点语言,要保持迁移性输出与文本内容的相关性和相似性,即保持语言输入与语言输出一致,使读后活动切实起到深化主题内容、巩固所学语言知识的作用。同时,读后活动还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在学生通过阅读语篇了解了文本主题与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读后活动,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推动学生对主题的深度学习和对文本核心语言的综合运用,使学生站在新的角度审视文本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二)综合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整合发展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不断增强文化意识、不断提升思维品质、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教育部2018)读后活动作为检查阅读效果、巩固和运用所学语言的环节,应帮助学生把通过阅读文本所获得的主题内容、作者观点与所学语言知识相结合进行语言输出,同时,让学生有机会对主题内容、作者观点进行独立的思考。
(三)阶梯性
根据布卢姆(Bloom)“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认知过程维度目标分类体系和《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要融合语言、思维、文化,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这一策略,读后活动要保证学生能运用所学话题内容和新知识进行有效表达;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定的“支架”,在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和加工,将新、旧知识内化并进一步整合成新的能力后,在为后续拓展性活动作好语篇话题信息、文本脉络、写作技巧的分析和提供相关语言知识的支持后,指导学生自主建构(戴军熔、郑春红,等2019)。
二、读后活动设计策略
本文选取吉林省延边朝鲜自治州2019年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比赛中的几个教学片段,探究读后活动的设计策略。
【教学片段1】(龙井高中·李晶华)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八Unit 1的阅读语篇California,是阅读课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具有多元文化的美国”,Reading部分的语篇主要介绍了加利福尼亚州的人口及民族、种族构成、融合、变迁的历史。阅读文本以“加利福尼亚”为题,介绍了美洲土著人、西班牙人、俄罗斯人、金矿工人、后来移民、最近移民与未来移民。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能进一步认识到加州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地方,并对加州的变化、发展过程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开阔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认识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差异,求同存异。
文本主要介绍了加州的移民历史,体现了加州的多元文化特点。文本的明线是按时间顺序介绍不同时期的加州移民,暗线则是移民者与本土人之间的关系变化:由最初的欧洲人和西班牙人攻击和统治本土人,即入侵者与被入侵者的关系,转变为俄罗斯人和金矿工人为争夺生存资源与本土人互相竞争,即竞争者的关系,到后来移民和最近移民在不同行业为美国的发展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与本土人合作共赢,也就是合作者的关系。
文本是一篇说明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段落清晰,适合引导学生对篇章结构进行分析。第一自然段是对加州的简要介绍;第二自然段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来加州的移民及对未来移民的展望,并且每一时期都有明显的副标题。
在带领学生理清文本脉络、提取并整合文本信息之后,李晶华老师设计了如下读后活动:Summary and discussion
Q1:Why is California a place of multi-culture?How did it develop?
Q2:Is your hometown a place of multi-culture?
Q3:What a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living in a place of multi-culture?
Q4:What will you do to make use of the advantages and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课例分析】
此读后活动首先要求学生回应文本内容,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深化对主题的理解。这个任务作为文本信息和语言的吸纳环节,为后续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架”。然后引导学生在相似的情境中应用所学话题内容和语言去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启发学生加深对自身及所居住环境的审视、思考。此教学课例的读后活动既有评判、推断,又有构建、创新,涉及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评价,也涉及对人与自身、人与社会的主题的进一步探究,对文本的文化价值有进一步的升华。
【教学片段2】(珲春一中·李欣)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八Unit 5的阅读语篇A Visit to the Zhoukoudian Caves,是阅读课的第二课时。
本单元的主题是“考古学”,涉及历史和人类学,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都是围绕这一主题设计的。Reading部分的语篇设计了一组英国学生到北京周口店遗址参观的场景,通过学生与考古学家的对话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住宅、工具、穿着)让读者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增长考古学知识,体验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同时激发对考古学的兴趣。
文本通过“学生提问—专家解答”这一形式展开,呈现了应用大量非传统信号词作为文本语义和结构发展线索的语言特点,如呈现客观结论的信号词suggest that,conclusion等,此外,还有表达观点的信号词think,guess等。另外,文本以对话形式展开,体现了礼貌表达和提问的语言特点,基于以上认识,李欣老师设计了如下读后活动:
1.Review
Task 1:Review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passage.
2.Appreciation
Task 2:Focus on the subtle languages—the expressions of evidence and conclusions of a find(见下表).
(1)How does the archaeologist explain the questions that S1 and S2 put forward in the first topic?
(2)How does the archaeologist explain the earliest people made clothes from animal skins in the second topic?
(3)How does the archaeologist explain the necklace was made of fish bones in the third topic?
3.Summary
Task 3:Find the writer’s way to give evidence and conclusion.
Task 4:Learn to use the writer’s way to show conclusion.
【课例分析】
本堂课读后活动设计的意图是在完成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及语言形式的认知后,对语言形式加以提炼。读后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同时加强对文本核心内容的学习与运用。教师创造与文本话题相关的、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境,指导学生在这个情境中对文本内容的核心语言进行及时运用,且将目标语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学习和运用,而不是碎片化地注意某一词汇或结构。
【教学片段3】(延边二中·藏文)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4的阅读语篇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是阅读课的第一课时。语篇文体是说明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及进化过程展开的,通过对“宇宙大爆炸”理论进行科学性分析,介绍了“宇宙大爆炸”使宇宙中物质四分五裂,原子开始形成并结合成恒星和其他天体;随着时间推移,地球大气层形成,更为重要的是地球表面开始出现了水并且长期存在,这对生命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随后出现了水陆两栖动物和陆地动物,后来出现了哺乳动物,人类进化而来。为说明生命的起源及生物进化过程中每一环节的相互关系,文章运用了大量、丰富的因果关系表达方式。文章讲述的生命发展过程让学生体会其漫长及不易,文章最后讲述的人类对地球影响启发学生思考:地球的未来,生命的未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脉络和语言风格,并对文章深意有所思考,藏文老师设计了如下读后活动:
1.Retelling
Task 1:Go through the whole passage and pick out the key words to represent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Task 2:Read Para.2 to Para.5 and answer questions.
Task 3:Retell the development of life according to the key words(见第143页图).
2.Discussion
(1)What are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2)What other problems are caused by human beings?
(3)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课例分析】
教师帮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理顺文本信息点及信息点之间的逻辑联系,回扣标题中的“How”,借助构建的信息链上最后出现的生命体“human beings”提问,让学生思考人类与地球、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在地球上继续发展,对文本内容和思想进行批判性评价,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运用阅读获取的信息进行推导,构建新的内容,深化主题意义。
结束语
读后活动需要根据文本内容、语篇结构、学生情况、文化背景等因素合理设计。读后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优化读后活动设计有助于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帮助他们巩固和运用所学语言,进一步理解主题内容和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