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小单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对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后VAS评分及血清TNF-α、IL-1、α1-AT水平的影响

2020-05-12李小虎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大疱肋间自发性

李小虎

河南省开封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475000

原发自发性气胸主要是由胸膜下肺大疱或肺小疱破裂所致,表现为胸部不适、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者可合并呼吸循环衰竭,危及其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包含经腋下小切口、常规后外侧开胸及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y,VATS),其中VATS因具有出血少、并发症少、操作便捷等优势,成为当前治疗原发自发性气胸首选方案。但经临床不断实践,有学者研究表明,传统VATS操作孔多且大,患者术后疼痛感较为明显,影响术后恢复[1]。微小单孔VATS是在传统VATS基础上进一步改良而来,具有切口小、疼痛轻、美观、效果好等优点,但关于其在原发自发性气胸中疗效仍存在争议[2],基于此,本文以微小单孔VATS作为实验组,以传统VATS作为对照组,以探究其在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中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12月我院74例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各37例。实验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20~69岁,平均年龄(32.54±8.55)岁。对照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21~70岁,平均年龄(33.67±7.49)岁。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选取标准 (1)纳入标准:经肺部CT检查证实为原发自发性气胸;均为单侧气胸;患者知晓本研究,自愿参加。(2)排除标准:肺部恶性肿瘤者;存在手术及麻醉禁忌证者;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1.3.1 手术方法:对照组施行传统VATS。气管插管全麻,侧卧位,分别于腋中线第7和6肋间做一约4.5cm、2cm切口,作为操作孔与观察孔,插入腔镜,明确肺大疱部位,借助切割缝合器切除含肺大疱的肺组织,用纱布球反复摩擦壁层胸膜,直至出现充血状,确定无漏气现象后放置引流管,关闭胸腔。实验组施行微小单孔VATS。气管插管全麻,侧卧位,分别于腋中线第6肋间、锁骨中线与腋前线间第5肋间作观察孔及操作孔,切口大小均为1.5cm,放入腔镜,检查胸腔,利用钳夹固定并提起肺大疱,以切割缝合器切除,对于体积较小肺大疱采用单纯缝扎法。剩余操作同对照组。

1.3.2 检测方法: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取上清液,保存于-70℃冰箱内待测。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1、α1-AT水平。

1.4 观察指标 (1)两组胸腔总引流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长及术后24h疼痛程度。其中疼痛程度应用VAS评分进行评价,满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2)术前、术后24h两组血清TNF-α、IL-1、α1-AT水平。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指标 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长、胸腔总引流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对比

2.2 血清TNF-α、IL-1、α1-AT水平 术前两组血清TNF-α、IL-1、α1-AT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4h实验组血清TNF-α、IL-1、α1-A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3 讨论

针对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既往多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穿刺透气等保守治疗,但由于其无法从本质上消除病因,复发率高达25%,约有53%患者需接受手术治疗[3]。近些年,随胸腔镜技术不断发展,VATS在自发性气胸患者中应用价值得到临床广泛关注,胸腔镜引导下施行手术,能更加清晰显现胸膜腔,同时能探查其他肺上肺大疱,对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复发率具有积极临床意义[4]。传统VATS需通过2~3个切口进行观察及手术操作,特别是副操作孔位于腋后线,此部位胸壁肌肉层次多且厚,稍有不慎便可损伤肋间神经,引发出血、切口疼痛。相对而言,微小单孔VATS操作切口位于锁骨中线与腋前线间第5肋间,此部位胸壁肌肉薄弱,肋间相对较宽,不易损伤肋间神经,术后疼痛较轻。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4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小单孔VATS用于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可减轻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同时朱爱萍等[5]研究表明,原发自发性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炎症反应,经微小单孔VATS治疗后,TNF-α、IL-1、α1-AT等炎性因子水平逐渐降低。本文结果显示,术后24h两组血清TNF-α、IL-1、α1-AT水平较术前上升,分析原因可能与手术创伤有关。同时术后24h实验组血清TNF-α、IL-1、α1-A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小单孔VATS手术创伤更小,术后炎症反应及应激反应较弱,利于机体恢复。此外研究指出,单孔操作范围有限,在暴露困难及胸腔粘连严重情况下,可延长手术时间[6]。本文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及胸腔总引流量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微小单孔VATS能获得与传统VATS相同效果,并不会延长手术时间。

表2 两组血清TNF-α、IL-1、α1-AT水平对比

综上所述,原发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微小单孔VATS治疗,可减轻术后疼痛,降低血清TNF-α、IL-1、α1-AT水平,缩短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大疱肋间自发性
体检发现肺大疱,需要做手术切掉吗
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后肋间痛的研究进展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膝关节自发性骨坏死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miR-21在早、晚期肺癌及肺大疱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
经电视胸腔镜手术肺大疱切除治疗气胸的临床分析
两孔法胸腔镜手术处理肺大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