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和储氧面罩氧疗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疗效的对照研究

2020-05-12宋小雪赵军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面罩动脉血入院

宋小雪 赵军喜 康 征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六科 455000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局限在肺脏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性间质性肺疾病,其组织学或(和)胸部高分辨CT特征均属于普通型间质性肺炎[1]。IPF发病过程表现多样,其中相当比例的患者可在相对稳定期发生不可预测的急性加重,出现呼吸衰竭等情况,更甚者可致死;流行病学研究表明,IPF患病率逐年递增,疾病急性加重的早期预防与治疗越来越受临床关注与重视[2]。IPF 2015年治疗指南更新中指出,有条件者推荐使用尼达尼布、吡非尼酮及肺移植,但在2016年经国际工作组专家分析后指出,给予IPF急性加重患者对症治疗及氧疗便可获得理想效果,目前氧疗也成为IPF主要治疗手段[3-4]。目前主要的IPF氧疗手段包括储氧面罩氧疗及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二者均具备疗效好、舒适性高、不影响患者正常饮食与交流等优势,患者接受度均理想,但其应用的优先性及局限性目前仍备受争议[5]。基于此背景,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80例IPF急性加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患者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及储氧面罩氧疗,旨在对比分析不同氧疗手段用于IPF治疗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征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后,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IPF急性加重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全部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实施内容知情,并由患者自行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3.21±10.21)岁;肺间质病程5个月~5年,平均肺间质病程(2.12±0.74)年。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4~80岁,平均年龄(62.97±10.17)岁;肺间质病程5个月~5年,平均肺间质病程(2.21±0.7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全部患者均符合《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6]中IPF相关诊断标准;(2)有明确的IPF病史;(3)1个月内出现典型急性恶化或进展的呼吸困难;(4)高分辨CT检查符合在网状影或蜂窝状影等基础上出现新的两肺磨玻璃影或(和)实变影;(5)入院后经查血气分析等无机械通气指征或拒绝机械通气;(6)气管内吸出物无明显肺部感染证据;(7)恶化不能完全用心力衰竭或液体负荷等解释。排除标准:(1)不符合诊断上述诊断标准者;(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肺心病、肺栓塞、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者;(3)肺外病变者;(4)合并严重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者;(5)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衰竭者;(6)合并严重心理疾病、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无法很好地配合研究者;(7)理解能力有缺陷或语言交流有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在就诊时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烦躁等表现,给予患者常规抗感染、导管吸氧、解痉、祛痰、支持等治疗后,分别给予对照组储氧面罩氧疗,使用Venturi储氧面罩吸氧,吸入氧流量:8~10L/min。给予研究组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氧疗系统由费雪派克公司提供,型号为AIRVO2型,设置参数:温度:31~37℃,输出气体流量:30~60L/min,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对氧流量和氧浓度进行调节,保证氧饱和度在90%以上。

1.4 观察指标 (1)动脉血气分析:分别于入院时、入院2h时、入院24h时、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动脉血气分析,采用全自动动脉血气分析仪,检测指标包括酸碱度(pH value,pH)、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PO2/SiO2)。(2)肺功能:分别于入院时、入院2h时、入院24h时、出院时,使用德国耶格公司提供的JAEGER MSD IFFUSION肺功能检测仪检测患者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capacity of carbon monoxide,DLco)。(3)记录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记录治疗期间因治疗失败转为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记录治疗期间鼻干、鼻部压红、鼻黏膜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死亡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各时点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各时点,两组患者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h时、24h时及出院时,研究组PaO2、PO2/SiO2均较对照组升高,PaCO2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各时点肺功能检查结果比较 入院时,两组患者肺功能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h时、24h时及出院时,研究组TLC、DLco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比较 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6.31±2.5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12±3.1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85,P=0.000)。研究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IPF急性加重患者的肺活量减少,随之肺顺应性也大大降低,氧合能力下降,引发弥散功能减退及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降低氧分压[5]。多数患者常伴严重的低血氧症,此时若单纯为患者开展普通的氧疗纠正效果并不理想,故临床常给予患者储氧面罩氧疗及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表1 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注:与同组入院时比较,aP<0.05;与同组入院2h时比较,bP<0.05;与同组入院24h时比较,cP<0.05。1mmHg=0.133kPa。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各时点肺功能检查结果比较

注:与同组入院时比较,aP<0.05;与同组入院2h时比较,bP<0.05;与同组入院24h时比较,cP<0.05。

表3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死亡率比较[n(%)]

储氧面罩氧疗是经面罩吸氧,该治疗手段能够提高氧浓度的吸入量,纠正患者因低通气与血流比值导致的轻中度缺氧状态,但其临床纠正效果不佳[7]。而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IPF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中能通过吸气相气道压力帮助患者克服肺弹性阻力及气道阻力,促进支气管与肺泡的扩张,使得肺活量增加,增加其呼吸面积,提高氧气弥散能力,改善通气/血流之比,达到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另一方面可经呼气相气道压力促进萎缩肺泡重新开放,使得功能残气量增加,肺内分流减少,肺泡氧合增加,故纠正患者低氧状态;同时,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开展所用呼吸机还能够减轻患者呼吸功耗,减少呼吸肌疲劳,降低患者氧消耗量[8]。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入院后各时点除pH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动脉血气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最大肺活量等肺功能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提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用于IPF急性加重的治疗效果较储氧面罩氧疗好,利于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提高其肺功能。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期间转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率、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提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少,安全性理想。究其原因可能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以下优点有关:(1)提供60L/min经空氧混合的精确氧浓度气体,在37℃的条件下其含水量为44mg/L,相对湿度可达到100%,经充分加湿加温气体摄入,能有效避免因储氧面罩氧疗带来的弊端,患者舒适度高;(2)可减少患者生理死腔,起到冲刷上气道的效果,促肺泡内气体交换,改善患者体内气血流的比例,故改善其缺氧情况;(3)可提供高速气流,该气流速度高于患者最大吸气流速,这样能够产生呼吸末正压的效果,有效减少患者呼吸困难发生时的辅助呼吸肌做功,达到缓解疲劳的效果;(4)经加热单回路管产生加湿加温的氧气,患者吸入气体完全经湿化,这对保护其气道黏膜纤毛功能有着积极意义,利于保证气道的湿润性,使其近似于生理湿化的状态,可帮助气道分泌物排出,故氧疗效果好,患者上气道出血、干燥等情况少[9-10]。但本研究的实施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选择样本较单一、病例数较少、研究随访时间短等,研究结果可能出现一定偏倚,因此还应在未来的研究中将样本量扩大开展随机双盲长时间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其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IPF急性加重患者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治疗效果较储氧面罩氧疗好,更利于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提高其肺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猜你喜欢

面罩动脉血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理想面罩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的使用和保养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