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患者外周血CD62p及血小板指数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探讨

2020-05-12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血小板血栓血流

赵 蒙 李 丽 刘 松

1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省青岛市 266000; 2 临沂市中心医院

在急性心梗直接PCI 术中,缺血心肌由于在功能、代谢、超微结构及电生理等方面的变化,使心外膜下冠状动脉前向血流中断,从而得不到有效灌注,这种现象被称为无复流。急性心梗直接PCI 术尽快开通闭塞血管是实现冠脉早期迅速有效再灌注的最重要手段,无复流是冠脉介入治疗后临床常见的现象,其发生率为5%~14%[1-2]。发生无复流后,患者出现左室扩大、心功能下降、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大大增加,成为PCI术后病死率较高的主要原因。血小板活化在 STEMI 直接 PCI 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CD62p)是目前检测血小板活动程度和功能的特异性指标。目前对于CD62p、血小板指数(PDW、MPV)的研究更多停留在探讨其在STEMI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上,而对其与无复流现象是否存在相关性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这些指标对STEMI 患者直接 PCI 术后出现无复流的预测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因STEMI发病12h以内在本院行急诊PCI治疗患者,根据 TIMI 血流分级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41例作为病例组,其中包括无复流组17例(TIMI血流分级≤2 级),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57.1±8.2)岁,和有效灌注组24例(TIMI血流分级>2级)。病例组中男25例,女16例,平均年龄(59.5±9.2)岁。另外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3±8.4)岁。其性别构成、年龄与病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入选标准:(1)符合STEMI诊断标准[3];(2)首发心肌梗死患者;(3)单支病变,植入1枚支架;(4)术后罪犯血管病变部位的残余狭窄<10%。排除标准:(1)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2)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心源性休克史、急性心衰史、恶性心律失常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史;(3)多支血管病变准备行冠状动脉搭桥者;(4)术前1个月内持续应用抗血小板药物史;(5)严重的心脏瓣膜病、房颤或安装起搏器者。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研究对象均已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MPV、PDW、CD62p测定方法:对照组于体检当天,病例组于术后即刻采集肘静脉血4ml,标本采集要注意使用粗针头的采血器,第一管血EDTA抗凝,采用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HST-N302/XE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测定PDW、MPV。第2管血用枸橼酸钠抗凝,处理前避免摇动,固定前不应冻存,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ZPICSXLL流式细胞仪及配套试剂进行CD62p测定。上述检验均在我院检验科进行。

1.2.2 PCI手术方法:PCI手术在我院介入手术室进行,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Allura Xper FD20C臂,操作方法按照标准的冠脉内支架置入术施行,本研究入选患者均为右桡动脉径路,导引导管、导丝、球囊及支架的选择根据冠状动脉的解剖、病变部位直径及斑块情况、病变血管对支撑力的要求、是否需要双球囊对吻扩张、手术者对导引导管及导丝等的控制能力等因素确定。

2 结果

2.1 病例组与对照组MPV、PDW、CD62p水平比较 病例组PDW、MPV、CD62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MPV、PDW、CD62p水平比较

2.2 无复流组、再灌注组MPV、PDW、CD62p水平比较 无复流组PDW、MPV水平与再灌注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复流组CD62p水平与再灌注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Emergency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 treatment)能尽快开通犯罪血管、恢复血流,使缺血心肌细胞得到有效灌注,已成为临床较成熟的治疗手段。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急诊PCI 开通罪犯血管后,其末端微血管仍未得到有效血流,缺血心肌细胞无氧代谢得不到有效缓解,发生功能性无复流现象。这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一种表现。其发病机制包括:(1)微栓子学说,即机械开通犯罪血管过程中,导致粥样斑块碎裂,通过破损内皮,经血流栓塞远端微血管。(2)凝血功能激活,即破碎的粥样斑块,激活组织因子,启动凝血机制,形成血栓,栓塞血管。(3)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犯罪血管急性闭塞,导致梗死部位血管内皮细胞水肿或坏死,对神经、体液调节反应不敏感,血管扩张功能受损。以及血管痉挛、再灌注损伤等其他机制。但目前关于血小板指数及CD62p与无复流相关性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其在无复流发生中的意义。

表2 无复流组、再灌注组MPV、PDW、CD62p水平比较

由于血栓的形成、血管的痉挛、栓塞的发生及缺血后组织的迟发性损伤等均存在血小板的参与。血小板指数是反应血小板活性的指标,在血栓性疾病发生过程中均有明显变化[4-6]。目前研究发现血小板活性与MPV、PDW相关[7-8],MPV、PDW水平升高,提示血小板具有较高的活性,更易形成血栓。有研究发现,MPV和PDW的值越高,血小板功能越活跃,越容易形成血栓,提示STEMI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的异常活化与血小板体积的不均一性,发生无复流的可能性越大[9]。本研究发现病例组PDW、MPV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该研究结果一致,无复流组PDW、MPV水平与再灌注组相比,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无复流组血小板活性更强,血栓负荷更重。

CD62p(P-selection,gmp-140)又名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表面膜蛋白,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40 000的膜糖蛋白颗粒,由一条多肽链789个氨基酸残基所组成。正常状态下的CD62p位于血小板α颗粒内,很少表达于血小板表面。当血小板被激活后,CD62p较多的表达于血小板表面,作用于血小板与内皮下基质的黏附及与纤维蛋白原等结合过程。当血小板被激活后凝血酶敏感蛋白和血小板膜糖蛋白一起,加速血小板与内皮下基质的黏附及与纤维蛋白原等结合。而在黏附过程中最早起作用的是作为血小板外层表面上的重要成分CD62p。所以CD62p成为血小板活化的又一个特征性指标[10],是启动血栓形成级联反应的重要标记物。本研究发现病例组CD62p水平高于对照组,无复流组CD62p水平高于再灌注组。CD62p升高表示机体处于严重高凝状态,血栓形成风险高,较高的血栓水平进一步引起冠脉内皮功能下降,从而导致无复流的发生。

综上所述,STEMI患者存在高凝状态,急诊PCI术无复流的患者血栓负荷更重。CD62p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急诊PCI术后冠脉无复流的发生,该指标对STEMI患者在直接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猜你喜欢

血小板血栓血流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段血流胶囊治疗上环后月经过多的疗效观察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