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事件框架下韩国语词汇化类型小考
——以路径动词为例
2020-05-12单清丛
文化学刊 2020年2期
单清丛
一、运动事件框架理论
运动事件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经验之一,反映在语言上的表征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对运动事件的认知及概念化的过程。Talmy[1]曾提出运动事件框架的经典模式,其中包含四个内部概念成分:图形、背景、运动、路径以及两个外部副事件(原因和方式)。其中路径在运动事件中起着核心图式和构架的作用,是运动事件中最重要的成分,其他几个成分间的关系需通过路径才能得以实现。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实证方法,对余华小说《许三观卖血记》的2003年的韩译本共29个章节中的运动事件进行标注,共计约2 685个例句,删除无效例句后,最终对2 662个例句进行分析,相关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运动事件词汇统计分类
三、路径动词的词汇化分类
路径要素作为整个运动事件的核心,是连接运动事件其他概念的桥梁,与其他要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其通常包括方向性、起点指向、终点指向、中间指向路径动词等四种类型,现逐一分类说明。
(一)方向性路径动词
表2 方向性路径动词分类
(二)起点指向路径动词
表3 起点指向路径动词分类协
(三)终点指向路径动词
表4 终点指向路径动词分类
(四)中间路径指向动词
中间路径指向是指运动动体经过某一处所的运动。通过对小说中出现的约60个有关中间路径的动词进行分析,可大致分为以下7种类型(见表5)。
表5 中间指向路径动词分类
例(1)中的“胜利桥”指位移的轨道,其具有[+空间长度]的语义特征;例(2)中的“小学和电影院”指通过点,虽然具有空间范围,也具有一定的长度,但由于[+空间长度]这一语义特征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认识[9],此类经由点仍然被看作“点”。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以韩译本小说《许三观卖血记》为语料,从语义的角度出发对小说中运动事件框架的词汇化类型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得出如下小结:
(3)终点指向路径动词根据终点方向的明确与否,分为终点指向和终点趋向两类,前者目的地明确,后者更倾向于动作的趋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