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1)
2020-05-11郭培霞
【摘 要】 朗读能力提升更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但实际上,小学语文朗读内容单一化,学生严重缺乏朗读兴趣,朗读能力培养结果不尽理想。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充分利用学生感读与趣读等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语感等朗读能力,实现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能力;教学培养
朗读能力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朗读能够了解文章内涵,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常识,带动学生多方面发展。学生能力是相互促进与影响的关系,加强朗读能力培养,更利于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应当加强实践经验总结,根据学生学习与发展特征,合理采取教学方式,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学生感读
学生朗读过程中情感基调是不能缺失的,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视频或图片,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植物如何生长繁殖”与“植物如何换地方扎根发芽开花结果”等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最终得出植物传播种子生长的规律性结论,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拓展与整合课文朗读资料,利用《舟过望亭(杨万里)》中的“柳线绊船知不住,却教飞絮送侬行”、《自题写真(白居易)》中的“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等,为学生营造出植物传播种子与落叶衰亡的情境画面。
除此之外,古诗创作者常通过植物动态变化抒发内心情感,如植物生长缓慢暗指功夫无长进;植物落叶干枯暗指早衰体质;柳絮暗指离别;采薇暗指忠贞不渝的节操等,了解这些含义能够尽快实现情感教学目标。对此,营造课文将蒲公英与苍耳等植物拟人化表达的情境画面,采取意象教学方法,更能够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之情,促使学生体会独立生活的乐趣,更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在了解文章基本基调后,让学生以赞美自然的语气阅读文章,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从而丰富情感体验。同时,整合语文学科内容或课外阅读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对课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认识更加透彻,使朗读质量与效率随之加强。
二、学生趣读
兴趣是学生坚持自主阅读的重要前提。对此,应当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如在《寒号鸟》教学中,以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对鸟的认识。利用多媒体出示寒号鸟与喜鹊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表演寒号鸟哀号与哆嗦等动作,体会寒号鸟在冬天里痛苦的样子。标出文章中描写寒号鸟不耐烦等语气的词语,鼓励学生分别扮演喜鹊与寒号鸟角色,有感情地读出喜鹊对寒号鸟的劝告对话。
学生在体会寒号鸟懒惰与辛勤劳动获得美好生活的情感后,引导学生听课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节奏与情感投入,纠正错误读音与断句等。在其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有感情的课文朗读竞赛,激发学生表现与成功欲望,从而提高朗读兴趣与能力。
将课文朗读融入多个班级实践活动中,包括班会等活动,检查学生朗读学习成果与进步程度的同时,向学生提供更多提升朗读能力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朗读训练与表现的机会,最终实现朗读能力培养层次化与多样化。
除此之外,丰富朗读内容,如《寒号鸟千古奇冤》等课外读本,鼓励学生完成写读后感与故事的续写、故事概述等课后作业,巩固课文内容的同时,实现课外时间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三、教师范读
文章涉及轻声与停顿等阅读技巧。对此,学生朗读障碍较多,尤其是古诗词朗读。教师应当加强朗读技巧传授,包括平仄音的缓急读法,停顿处的拉长音或换气息等阅读技巧等,学生在掌握阅读方法的基础上,模仿教师范读的语言艺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教师应当多阅读经典片段,根据学生朗读问题做出针对性的分析指导,尤其是难读的长句,应当先从文章语句理解开始,最后通过讨论分析掌握作者情感表达,实现长句合理停顿与节奏的把控。
范读实则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使学生很快入境,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不仅能达到正确朗读,还能逐渐形成读书能力,自然而然,课文的阅读流利程度也就水到渠成。时间久了,有的学生朗读效果一点不亚于教师的“原汁原味”。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朗读的水平高,才能更好地去点拨和感染学生。教师的表情丰富了,学生才有更多的可能去做到声情并茂,甚至能从朗读中,感受到其中带来的快乐。
在此基础上,优化朗读评价方式,在教师评价基础上,引入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多媒体评分等方式,客观与全方位地指出朗读不足之处,给予学生最多的朗读鼓舞,从而快速提升学生朗读方式,强化学生朗读学习效果。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影响学生朗读能力提升的因素较多,包括阅读兴趣、朗读技巧、情感把控等。对此,教师应当加强朗读技巧的讲解,引导学生展开词语含义的讨论,掌握文章整体情感基调后,采取朗读示范与朗读比赛等实践活动,纠正学生朗读语气与发音等,实现情感的合理投入。教师在传授朗读知识的同时,应当加强学生反复朗读练习的督促与鼓励以及朗读学习成果的反馈,认识到学生朗读学习的不足与优势,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不断推动学生朗读主观能动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学高.浅淡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92.
[2]张志明.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133-134.
[3]蒋茂琼.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01.
【作者简介:郭培霞(1968-),女,漢族,甘肃临夏人,临夏县田家炳中学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