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浪漫曲的艺术价值以及在声乐教学中应用探析
2020-05-11常诚
常诚
【摘要】浪漫曲是俄罗斯音乐艺术的代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浓郁的俄罗斯本土特色,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俄罗斯浪漫曲的艺术发展;其后围绕文学性、情感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其艺术价值;最后从声乐风格教学、声乐思维教学、声乐作品鉴赏三个角度入手,研究了俄罗斯浪漫曲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俄罗斯浪漫曲;声乐教学;声乐思维
一、引言
俄罗斯浪漫曲最早起源于18世纪末期,其以俄罗斯民间的本土文化作为源头,为当时匮乏的俄罗斯音乐艺术体系带来了新的生机。其后,经过数代音乐家不断地继承与创新,俄罗斯浪漫曲逐渐实现了对西方音乐理念的借鉴与融合,从而从俄罗斯民谣民歌的改变状态中脱离出来,走上了更加专业化、特色化的历史舞台,成长为世界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我们有必要对俄罗斯浪漫曲的艺术价值及教学应用进行分析讨论。
二、俄罗斯浪漫曲的艺术发展
所谓“浪漫曲”,即俄国领域中艺术歌曲的另一称呼。在公元18世纪以前,俄罗斯本土的音乐艺术发展迟缓,且歌曲在内容、结构上都带有明显的程式化特点。18世纪末期,随着俄国启蒙思想的兴起与发展,克兹洛夫斯基、索科夫斯基、杜勃扬斯基等音乐家先后涌现,为俄罗斯音乐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在此期间,音乐家们广泛汲取俄罗斯地区的民间文化元素,创作出了大量带有浓郁俄国特色的歌曲作品,浪漫曲这一音乐类型由此初露头角。
19世纪初期,“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图1)秉持着融合化的艺术理念,将西方音乐的艺术特点融入俄罗斯本土音乐当中,并创作出了《云雀》《我记起那美妙的瞬间》等优秀作品,将俄罗斯浪漫曲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格林卡的影响之下,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科萨科夫、柴可夫斯基等“新俄罗斯乐派”的代表人物也纷纷投入到了浪漫曲的创作当中。至此,在多名音乐家的热切创作与共同努力之下,俄罗斯浪漫曲彻底摆脱了本土民歌民谣的旧模式,实现了极大程度的专业化、特色化变革。其后,经过拉赫玛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等数代、数名音乐家的创新发展,俄罗斯浪漫曲的艺术风格越发鲜明,逐渐成长为世界音乐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显露出了极具特色的艺术价值[1]。
三、俄罗斯浪漫曲的艺术价值
1.俄罗斯浪漫曲的文学性
在俄罗斯浪漫曲当中有很多歌曲取材于诗歌、小说、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夜莺》《不,不会欺诳》《早春》等。这些歌曲在表达音乐魅力的同时,携带有浓郁、真挚的文学属性,使受众沉浸于曲调与歌词构成的双重世界当中,形成强烈的内心共鸣与思维联结。同时,在俄罗斯浪漫曲当中,文学歌词与音乐曲调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映衬、相互交融的。因此,在曲的渲染之下,歌词的文学表现力更加灵活生动;在词的丰富之下,乐曲的起承转合也更显流畅美妙。例如,柴可夫斯基的浪漫曲作品《早春》取材于著名诗人列夫·托尔斯泰的晚年诗歌作品。在这一诗歌当中,诗人通过“生命!森林!灿烂阳光!……我不禁热泪涌流,凝望你深切面容!”等文学语言,表达出了他对生命、自然的歌颂与热爱。基于此,柴可夫斯基以柔和、欢快的浪漫曲旋律为基础,将诗句的情绪递进体现在阵阵的钢琴声中,使托尔斯泰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之感得到充分抒发,实现了文学与音乐的高度匹配。
2.俄罗斯浪漫曲的情感性
音乐作品作为创作者思想情感的具象表达,势必会带有独特的情感性特点。作为浪漫主义时代下的音乐产物,俄罗斯浪漫曲更是将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在浪漫曲作品《春潮》(图2)中,拉赫玛尼诺夫为了表现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采用了分段式的创作手法。在作品前半段,拉赫玛尼诺夫以大气、舒展的音乐旋律,为听众描绘出了冰雪消融后春潮萌动、万物复苏的蓬勃之象。其后,拉赫玛尼诺夫又采用降六级和弦半音上行分裂的手法,对春潮由小至大、由点直面的动态变化展开了细致入微的描摹,将乐曲带入了另一层新的情感境界。再如,柴可夫斯基在浪漫曲作品《泪水盈盈》中,从持续、绵长的低音入手,为乐曲营造出了压抑、晦暗的情感基调。其后,随着旋律的后续展开,歌曲的悲伤情感逐步增强,最终在“多么痛苦”一句时达到高潮,钢琴也在此时奏响了最强音。至此,受众的情感共鸣被牢牢吸引在乐曲情境中,使人在震惊于这种极致痛苦的同时,产生怜惜、悲悯的深层情绪。由此可见,在情感表现力这一方面,俄罗斯浪漫曲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是极为丰富的。
四、俄罗斯浪漫曲在声乐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1.将俄罗斯浪漫曲应用于声乐风格的教学培养
上文提到,俄罗斯浪漫曲当前的艺术价值与艺术地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社会、历史、艺术等多种背景的影响下,以及数代音乐家的努力下,逐渐形成的风格体系。由此,将俄罗斯浪漫曲应用到声乐教学当中,有助于学生更加具象化地了解声乐作品创作风格、演唱风格的变化历程,提升学生探究声乐作品、把握声乐风格的意识与能力。同时,基于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音乐家在审美特点、创作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其俄罗斯浪漫曲作品呈现出的风格也各不相同。此时,学生通过学习不同的俄罗斯浪漫曲作品,可以深切感受到创作者个人特点对声乐作品风格的影响,进而强化学生对作品风格的认知能力与鉴别能力[2]。
2.将俄罗斯浪漫曲应用于声乐思维的教学培养
声乐作品的创作、编排与演唱,并不是简单的技巧堆叠或内容组合,而是集社会观念、情感思想、技巧能力以及个人理解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表达。将俄罗斯浪漫曲应用于声乐教学当中,可为学生构建出多元化、真实化的音乐情境,进而使学生在聆听、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全面化、多角度地看待视角与声乐思维。例如,在学习穆索尔斯基的浪漫曲作品《跳蚤之歌》时,学生可从半宣叙、半咏叹的句调当中切实感受到乐曲对“跳蚤”这一形象的讽刺与抨击,进而挖掘出创作者的深层情感,了解其对统治者昏庸无道的愤怒悲哀,以及对底层人民的怜悯与同情;在学习达尔戈梅斯基的浪漫曲作品《我仍然愛他》时,学生则又进入到另一种情感氛围当中,基于“我为他祈祷,幸福会涌入新房!”等歌词内容与乐曲旋律的跌宕变幻,体会到创作者追求爱、歌颂爱的激昂情绪。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与感悟吸收,学生便会潜移默化地将个人情感、创作背景、歌词内容等元素融合到声乐表演当中,达成良好的声乐思维培养效果。
此外,受惠于俄罗斯浪漫曲与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的密切联系,学生还可对《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夜莺》等俄罗斯浪漫曲作品的文学原著进行阅读,进而可以从文学的角度出发,对创作者的声乐理念与艺术思想做出理解。这样一来,学生便可逐渐掌握文学作品与声乐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从自己的理解角度出发,实现俄罗斯浪漫曲作品的二次创作,达成良好的创新思维培养效果。
3.将俄罗斯浪漫曲应用于声乐作品的鉴赏比较
俄罗斯浪漫曲与德国艺术歌曲具有许多共性特点,如歌词来源都倾向于诗歌作品、声乐处理均比较细腻等。由此,将俄罗斯浪漫曲作品与德国艺术歌曲作品一同加入到声乐教学的鉴赏环节中,教师可带领学生更好地对不同地区的声乐作品、音乐艺术进行横向对比,引导学生发现俄罗斯和德国两个国家的音乐风格、声乐技巧的异同。同时,德语、俄语在咬字、表达上也具有不同的特殊韵味。通过鉴赏和学习两个语种的歌曲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发音技巧的运用灵活性,使学生更好地在声乐演唱中落实元音、清辅音、浊辅音等不同音节的精准处理[3]。
五、结语
总而言之,俄罗斯浪漫曲具有丰富、浓郁的区域特点与文化内涵,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充分挖掘俄罗斯浪漫曲的情感、文化、民族等多种属性,进而为学生提供综合化的声乐学习素材。在多种元素交织的浪漫曲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风格意识、声乐思维和声乐技巧将得到显著提升,进而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杨孝珍.俄罗斯浪漫曲抒情性的演唱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8.
单丽.俄罗斯浪漫曲的艺术特征[J].当代音乐,2017(16):102-103.
齐颖.俄罗斯浪漫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艺术研究,2017(04):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