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需求导向”视域中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构建

2016-11-09赵晓松

戏剧之家 2016年20期
关键词:需求导向声乐教学课程建设

赵晓松

【摘 要】声乐教学是高等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基础环节,声乐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高等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地方高校在培养合格音乐人才方面必须尊重“需求导向”。声乐教学在进行教学改革时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实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关键词】声乐教学;需求导向;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170-02

当今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带动全球经济的高度发展,对未来社会的人才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引起高等音乐教育观也在逐步产生质的变化。就高等教育所培养的音乐专业人才而言,也从早前的过分注重实际功利的专业型逐步转向注重综合素质型,这反映出现行的声乐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音乐教育的发展,深入改革声乐教育势在必行。

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是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阵地,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音乐专业毕业生。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需要音乐人才,这些工作岗位除了传统的基础教育师资岗位以外,社区文化建设需求也为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众多的工作岗位。然而,地方高校的音乐教育大多依然秉承着传统的“学院派”教育模式,对于由社会新需求而形成的就业岗位不能及时、准确地找到教学定位,音乐教育改革犹如“隔靴搔痒”,难以抓住核心性问题,不仅导致人才培养方案变来变去,也让身处音乐教学改革之中的莘莘学子成为探索教育改革的实验品,更有甚者成为了牺牲品,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发展。

笔者是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师,在多年的从教经历中,自身的声乐教育理念也从早前的培养“专业性”的声乐人才逐步向培养“综合性”的声乐人才转变。在多年的声乐教学改革中,通过数届学生的不同转变总结出了一些教学经验和感悟,与声乐教育界同仁共同探讨。

一、声乐教学呼唤回归文化母体

我国的声乐教学步入正轨始于上世纪中叶,闻名全国的著名声乐教育家有周小燕、沈湘、邹文琴、金铁霖等等一大批“学院派”出身的声乐教育领军人物,为我国培养了不胜枚举的声乐歌唱家和高水平的声乐教育人才,为我国的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几十年的不断积淀,国内逐步成长起来了不同年龄层的声乐爱好者,也都想以成为高水平的声乐歌唱者为己任在不懈努力着。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扩招”步伐的不断加大,国内大多数地方高校也相继开设了音乐专业,而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相关课程的设计上几乎都是对专业音乐院校的复制,形成了以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性”声乐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且约定俗成地认为学生在毕业前能演唱更多的意大利原文歌曲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声乐专业毕业生。这就在日常教学和学生实践活动中出现了“意大利语”热的怪象,大多数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师都没有受过专业的意大利语培训,只是进行短暂的学习后,便开始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推广“意大利语”声乐教学,造成学生在基本的语音发音都未过关的情况下开始演唱所谓的“原文”歌曲,不但没有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造成学生对母语歌曲和母语文化的漠视,可以说,这是目前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

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重要基石,声乐教学也是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手段。“声乐”一词最早来源于国外,顾名思义可以解释为“声音的音乐”或者是“歌唱的艺术”,特别是在西方音乐历史中,歌剧诞生以后,“声乐教学”活动就在西方世界开展起来,并逐渐形成一种比较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进而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也是为什么在我国的声乐教学活动中,业界同仁把意大利美声唱法作为“纲领性”教学方法的原因之一。诚然,意大利美声唱法有其独有的优势所在,但在我国声乐教学中并不能以能否演唱意大利原文歌曲来作为评判一个声乐歌唱者合格与否的标准。“声乐”是声音的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声音或者唱法都应该在声乐教学活动中得到重视和实践,特别是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歌曲,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认为,在当今的声乐教学中,必须尊重由中华民族自身母语文化形成的民间歌曲和民族文化,一个歌唱者如果连母语歌曲都演唱不好,处理不好,当然不能称其为合格的声乐歌唱者。

二、“传统性”与“与时性”在声乐教学中的融合

就目前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来看,所用的教学曲目依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修订的教学曲目,虽然很多出版社和编者对歌曲的类别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依然存在“传统性”有余而“与时性”缺乏的现象。而在具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上也依然固守“学院派”的思路,过于在技巧上下功夫而忽视了情感对歌曲表达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是制约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问题所在,要改变现状则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更为恰当的方式将“传统性”和“与时性”相互融合,特别是在教学曲目的选择上和教学方法的坚守与创新上平衡好“传统性”和“与时性”。

三、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体系构建

声乐教学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课题,迄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声乐教学大多承袭西方的声乐教学模式,也为我国的声乐歌唱事业培养了众多的歌唱者和基层声乐教师。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音乐素养的不断提升,更为多元的声乐歌唱形式得到人们的认知,对“声乐”这门艺术的学习兴趣也不仅仅局限于美声唱法或者民族唱法,而是逐步趋向于对自然、通畅的声音和气息的追求,以便于能更好地完成对不同风格、不同类型歌曲的歌唱体验。因此,笔者认为,不管是在专业的音乐学院还是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体系中,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都将被重构。

(一)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的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级别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教学理念有理论层面、操作层面和学科层面之分。就声乐方向的教学理念而言,它的更新始终与大众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反馈分不开,如在西方漫长的音乐历史长河中,其声乐教学理念长期限定在美声唱法的范畴不被动摇,即便是在多元音乐文化盛行的当下,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霸主地位都是无法撼动的。

然而,随着传统文化的复苏,国家经济文化基础的不断提升,国人开始将音乐审美聚焦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上,因此,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也应该改变承袭于外国的习惯,寻找适合本土音乐文化国情的声乐教学理念,即在音乐中学习文化,在文化中感悟音乐。这就需要将以下两个方面作为基础。

声乐学生要想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取得声乐学习的实战经验,必须要经过一个成长历练的过程,即逐步积累过程。要达到这个质变过程就要完成对声乐曲目的量化训练。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触不同风格类型的声乐曲目,了解不同曲风特点,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升华和音乐素养的不断提高。

创新思维是指脱离传统、陈旧的思维模式,并产生独特思维能力,发现新事物关系的能力。创新思维一般表现在不满足于现状,包括不只是用社会常识去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是用崭新的理念来处理解决问题。声乐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并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直觉联想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传统性”与“与时性”融合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旨在培养基层音乐人才,这一宗旨具体到声乐教学上来说,就是培养的学生要对“声乐”的内涵和外延有较为客观的认识,要具备基本的歌唱技巧,更要熟悉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声乐歌曲,并能对这些歌曲进行分析和鉴赏。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学内容既要涉及传统的中外艺术歌曲、中外民歌、中外歌剧选段,更要加重中国创作歌曲、中国当代歌曲的比重。并要引导学生对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脉络以及当下中国流行音乐中不同风格、不同类型歌曲及演唱方法形成各自客观、理性的认识,防止学了“声乐”后,鄙视或者不会演唱时下被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而部分丧失作为基层音乐人才服务社会的能力。

(三)教学形式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通常采用“一对一”的个别课形式,即便是在进行了教学改革后,也仅是在“一对一”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对多”的小组课形式。“一对一”和“一对多”相结合,从一定程度上使声乐教学从过于追求“专业化”逐渐转移到“综合化”,但是这并不能完全适应当下的声乐教学。这是因为,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的同时,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也逐渐走向多元化,基础教育中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社区文娱活动的组织人员、基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等等,这些岗位对声乐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却并不要求有过于专业性和技巧性的演唱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以社会需求为指导,合理地使用不同的教学形式。

笔者认为,可以在个别课和小组课的基础上,增加集体课的形式。这里所说的集体课并不是一个教师带领一个班的学生共同以学习、锻炼技巧为主的声乐课,而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让学生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了解海量的、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以及不同演唱方法的声乐曲目,让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学习氛围中对多元化的声乐基础知识、声乐曲目以及当下社会中不同类型声乐作品所处的不同地位与作用有客观清醒的认识,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基层音乐文化工作者。

四、结语

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改革中,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特点不断进行分析和总结,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对声乐的热情,才能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声乐人才。推进大学声乐教学的改革,是要通过改进教学模式,跟上时代步伐,运用现代化技术进行教学,同时学科内部教学体系之间应通力配合、相互补充、交流探讨,在声乐教学中从教学模式、教学体系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宋文文,宋新乐.音乐多媒体电化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6.07.

[2]杜亚雄.以字行腔学习歌唱——介绍一种新的声乐教学探索[J].中国音乐,2016.07.

[3]孙兆润.范唱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范唱的利与弊[J].歌唱艺术,2016.04.

基金项目:对音乐学院《声乐》课程改革如何适应声乐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项目编号:JY201218。

猜你喜欢

需求导向声乐教学课程建设
美国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的需求导向分析
基于网络与数据智能化的数码印花产品设计定制模式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