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怎样做好班主任工作之我见

2020-05-11陈国良

教育界·A 2020年3期
关键词:仁爱制度目标

陈国良

【摘要】用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班级制度去约束学生,用一颗仁爱的心去滋润学生,用一个奋斗目标去激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让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做最知心的朋友,使班集体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家。

【关键词】勤;制度;仁爱;目标;家

班级,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最基本单位,是学生键康成长的摇篮。班主任既是班级纪律的组织者,也是班级文化的建设者,更是这个团队的引领者,肩负着贯彻执行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基本职责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

以班级常规为抓手,形成良好班风。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注重班级的常规管理,让常规准则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标准和依据。因此,班主任对班级的有效管理有赖于建立健全一套合理有效的常规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知道自己在班里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建立良好班风。

一、“勤”字當头,细抓班级常规管理

班主任的管理要做到事无巨细,“勤”字当头。特别是在每学期开学之初,有些学生因为一个暑假(寒假)的自由散漫,对班级的一些常规制度淡漠。这时就需要班主任组织开好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重申班规、班纪,把在班会课上民主制定的规章制度讲明白透彻。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到眼勤、嘴勤、脚勤、手勤。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多督促,抓落实,让班干部发挥好给班主任老师做小帮手的作用。

班主任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非常细致的班规,在第一周的班会课上详细讲解,让学生讨论并补充通过,最后张贴在教室里。比如笔者为我们六年级(2)班定的班规是:爱校如爱家,爱班如爱己;敬师惜友谊,做人培真情;学习不怕难,益智全发展;个人展特长,班级勇争先。班训是:健康、勤奋、主动、发展。同时在班级还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卫生制度、劳动制度、学习制度、作业制度和纪律制度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法”可依。制度制定出来后,班主任就各项工作任务让全班学生民主推选出各项工作的负责人,让他们检查督促工作。班主任更要不定时地做好督促和抽查工作,并定期做好班级工作总结、评定,奖优促懒。同时要将竞争机制引入课堂,可以把班内五十多名学生进行搭配组合,分成小组。小组之间围绕班内日常事务,积极开展竞赛活动,形成互相激励、监督的良好氛围,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每周末把学生一周在校的学习、纪律、卫生情况通过书面形式如实地反映给家长,做到家校合一。长此以往,一定会形成优良的班风。

二、“爱”心浇灌,完善班级管理的“三级制”

1.加强班主任管理

班主任在管理中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深入学生之中经常观察,于细微之处发现苗头,掌握每一位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多动脑筋,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对症下药”,以理服人。

2.加强班干部管理

在一个班集体内,班主任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不断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班干部实现让学生管学生,同时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委犹如整个班级的火车头,要想使整个班级跑得快,就应当及时建立健全班干部队伍。在建立班委的过程中,不能班主任说了算,一定要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班会上让全班学生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产生候选人,要确实将那些品学兼优、会组织、会管理、有威信、乐于奉献的同学选拔到班干部队伍中来。班主任要尽早抓好、培训好这个火车头,以便让他们各尽其才,为全班同学树立起学习的榜样,早日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更好地带动班级工作。同时,班主任要勇于打破“班干部终身制”的做法,班级一旦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后,要至少一学期对班干部进行更换选举,引入竞争机制,让全班学生看一看哪一届班委的工作热情高、干劲大,比一比哪一届班委的工作能力强、效率高,使更多的同学在班委会组织中得到锻炼并不断成长,从而起到引领形成优良班风的作用。

3.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小学生年龄在6-12岁之间,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好动,常常表现为爱做小动作、随便说话和下课追跑打闹等。因此,加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及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1.经常以《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行为要求》为基本准则,对照学生的行为习惯,自查自检,让他们逐条做到“知”“行”统一。

2.进行自我反省。每周利用班会要求学生进行一次自我小结,总结上一周内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什么地方还不足,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时,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比如:近期班中发生了个别学生东西丢失的现象,笔者就不失时机地开了一堂“做一个诚实小学生”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

3.量化考核。在健全各项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制订班级量化考核表,实行班级一日常规的量化管理,做好记录,并及时更新。

“三级制”的建立与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求教师用爱去关注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要有一颗仁爱的心,用全身心的爱去关注班里的每一名学生。西方有位著名的管理学家曾经说过,现代的管理,三分靠技术,七分靠感情。就教育行业来说,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教师只有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与学生心心相印,能做到换位思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一位教师如果缺乏对学生的爱,那就丢掉了搞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因此,教师应该采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方式,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里,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心灵受到触动,使双方之间彼此理解和信任。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全身心的爱,去关注其生活、学习中的每一点、每一滴,学生才会从心底里感激教师,崇拜教师,听教师的话,同样也会爱教师,喜欢教师,会和教师说出自己心里的话,和教师做知心朋友。这也是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应该具有的人格魅力。

三、“目标”预设,激励攀登

预设目标,勇攀高峰。班主任教师要在班级内给孩子们树立一些奋斗目标,可以采用目标式管理。一个班集体要成长,要奋斗,就必须树立目标。目标既是学生奋斗的方向,也是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目标可以分为长期的(如学期目标、学年目标等)、中期的(如前半学期目标、后半学期目标等)、短期的(如每月、每周目标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本班班主任制定的奋斗目标激发兴趣,努力学习,积极参与,以取得优异的成绩。

去年,笔者在担任五年级(2)班班主任时,在开学之初就制定“团结、进取、博学、善思”的班训。利用每天中午孩子们在教室里自主阅读的时间,结合班队活动和学校开展的各种讲座,将班级目标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心田,为建立班级文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再通过讲老师小时候上学的故事和所带过历届学生的成长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倡议学生回家写感悟日记,用亲情唤醒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有时还在班内开展书法、绘画,诗歌朗诵、讲故事以及办手抄报比赛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展示每一位学生的特长,让他们认识自我能力,挖掘自身潜力,培养学生竞争的意识。这对打造出一个团结、协作、有锐意创新意识的班集体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四、“家”的温暖,浸润学生

班集体是一个大家庭,应该使学生产生如在自己家里一般的感觉,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班级是我家,大家都爱它”的念头,就会用心、用爱来呵护这个“家”。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了,又会反哺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家”里健康、茁壮的成长。

要让班集体成为大家共同的家,班主任应当在班里建立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因为班主任教师就是这个家的“家长”。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力求营造宽松和谐的民主气氛,努力做到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在学习上要对优生和潜能生公平对待,做到不恩宠好学生,也不藐视潜能生,用一把尺子测量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孩子们感到班主任老师就是自己的第二任父母,班集体就是自己的家。在这个家中,同学之间开诚布公,密切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优良的“家风”,能推动这个“家庭”成员共同进步。

总之,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事务纷繁,在日常工作中只要怀着陶行知先生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去对待班主任工作,注重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撒阳光,把学生美好人格的塑造作为自己工作的最高目标,在班级管理中就能够科学管理,游刃有余,事半功倍,让每一名学生都充满自信,在明媚的阳光下追求真知,奉献爱心,超越自我,感受成功,使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马欣川.现代心理学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刘一平,应亚弟.浅谈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奖惩艺术[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4):62-65.

張良才.浅谈赏罚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J].教育科学,1998(03):41.

尹恺力.打开心灵之门激励学生信心——“后进生”转化浅谈[J].当代教育论坛,2005(16):57-58.

猜你喜欢

仁爱制度目标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仁爱篇(上)为人撑伞
仁爱来到我身边
某些单位的制度
Unit 2 Topic 3 of Book 3 (仁爱版)教案设计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