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中年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2020-05-11李金要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5期
关键词:竖式口算定律

李金要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计算能力,是学生的一种数学能力,是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计算能力贯穿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孩子们的计算能力高低将直接反映了他们数学学习的能力与质量。其中,三、四年级这中年级的计算则是桥梁,对整个小学数学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高年级的学习更是起到基础性作用。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夯实小学中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就显得无比重要。本文就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

【关键词】计算能力;小学中年段数学

依教材要求可见,三年级计算学习主要内容是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四年级则以四则混合运算,简便计算为学习重点。在我们的教学中,务必要求学生熟练地进行口算,竖式计算及估算,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等。我们学校曾对学生考圈中的计算部分作分析统计,结果发现我们中年级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不尽有意:有的班能计算准确率达95%,而有的班级只有86.3%。因而,我们在这两个学期里,花了不少的心思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本文结合本校教研教改与笔者的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明算理,会算法

我们都知道,算理学习是学生掌握正确运算的前提与基础。若是学生头脑里算理十分清晰,他们计算起来就会有条不紊。因此,要让学生掌握计算,首先是引导他们知道怎样算,也即是引导学生法则及算理的透彻理解。

1.讲清算理,教给算法

理论指导实践,掌握计算理论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依据与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用清晰、简明的语言跟学生明确算理依据,正确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指导学生理清并熟练掌握相关的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简算意识。

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竖式计算52÷2时,首先让学生细心观察例题,并启发他们想一想,说一说:这里分成几步进行计算的,它们每一步是计算什么的,计算的时候大家注意点等。同时,教师一边板书一边示范引导学生:在计算时“剩下的1筒和2个羽毛球合起来再分”和竖式计算中的“十位上余下来的1个十和个位上的2合起来继续除”之间的内在与外在联系。如,引导小结:比一比,商一商,乘一乘,减一减,落一落。

2.能思考、懂表达

我们的计算训练,并不是要求学生成为计算的机器,只需要准确计算就可以了,而是在计算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质疑、解惑里,学会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计算的依据说清楚,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提升数学的核心素养。

如,四年级上册用“四舍五入”试商的教学,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一个台灯62元,430元可以买几个?还剩多少元?怎么列式?怎么想的?此时,我们可以把62看作60来试商,430里最多有( )个60,所以商( ),商与62的乘积是( ),这个乘积比430( ),商偏( )了,怎么办? 引导学生动手计算,再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与汇报,在学生代表汇报的时候,我们可作板书如下:

此时,教师进行总结与归纳: 竖式计算,一般利用“四舍、五入”法把接近整十的除数看成整十数进行计算,从而让计算快速、准确。在试商过程中发现商太小时,就把商改大一个数;商太小时,就改大一个数。这样一来,学生在思考中掌握了算法,在表达中巩固了算理。

二、勤记勤练,持之以恒

要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是要提升他们的口算能力,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口算技能,并让他们持之以恒坚持训练。同时,就要提高他们的简便计算能力。指导他们识记 “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等五大定律,并熟练运用。

1.加强学生对口算的训练

小学口算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本口算和简捷速算。其中,三、四年級的计算以乘除法为主,其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一定要指导学生做到准确与熟练,并能脱口而出。特别是四年级进行简便计算阶段,要常做2、5相乘的口算强化训练。如,25×4,125×8,24×5等,可让学生多进行数的拆分的口算练习:16×5,拆分为(10+6)×5,当然,拆分成(8+8)×5,或8×2×5等都可以。因而,要平常学习时,我要求数学课代表每节课钟声一响,就让学生背大九九口诀,直到老师出现在教室门中就停,然后根据教学内容安排2-3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或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机渗透口算训练。在平时教学中,我喜欢课前在黑板上写算式,学生可以直接在练习本做答案。有时,通过10道题的听算来加强孩子们的口算能力。

2.牢记运算定律并熟练运用,提高学生的简便计算能力

在四数(下)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师务必引导学生理解掌“加法运定律”,“乘法运算定律”的,并要求他们牢记运算定律,能自如地运算定律,做到脱口而出,更好地借助这些定律开展简便计算。因而学生在理解定律后,必须勤记勤练,并强化运用。如,学习这一单元内容时,我们让学生每天都要进行课前训练,课后过关练习。预备铃打响后,进行两题基础计算:528-53-47,125×3×8,比较常规的计算题,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有信心学习新的内容。课后是两道过关练习如:125×16,48×99+48,必须做对才能放学,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更有利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做好每天的练习,学生周而复始的练习,做到熟能生巧,计算能力就能提高。

三、细化要求,养成良好计算习惯的

我们都知道,三、四年级的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一大部分是因为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有的学生常常只看了一半要求就动手去做;还有大部的学生题目算完便了事,没有自觉进行验算的习惯。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审题习惯,明确作业格式的要求,严格遵照乘除法竖式的书写要求,并要求学生完成计算后进行验算。例如,乘法竖式计算教学,教师可以一边范例,一边跟学生明确要求:数位对齐没有?数字间有无有适当的间隔?两线有无用尺子?抄题与原题有无核对?数字和计算符号是否一致?同时,要求学生数学本每一行只能写一列数字,要求每计算一题后就要立刻进行验算,培养他们的自行检查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

四、活动激趣,让兴趣成为学生的计算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把单一而枯燥的计算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将让学生兴味盎然,事半功倍。

1.在比赛中激发计算兴趣。每一学期,我们都进行一次的计算比赛,以本学期的数学计算为基础,内容包括口算和笔算两大部份,时间约为20分钟。设满分奖,进步奖,还有班级奖,所以,每一学期计算比赛前这一段时间,学生的计算热情最高,计算准确率也是最高。

2.在游戏中培养计算的兴趣。例如,在小学中年级引入扑克牌进行24点计算游戏,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又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三年级初期有,我们只用1-10这10个扑克进行训练,降低难度、激发学生成功感。到了四年级第二学期,就让学生用整幅扑克1-10的40张牌随机抽取4张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就来了,四则混合运算能力也就提升了。

五、注重评价,激励学生

增设有效的评价机制,是激励学生学习计算的有效途径。如,在笔者的数学课上,利用班级的金牌学习小组进行评价,进行激励。具体如下:1.在课堂小练时,正确率达100%,每个小组每人加1分;2.课后作业能按时、按要求完成,并正确率达100%的,批改时,在其作业本上写上“棒”,加2分;正确率达100%,书写又整洁的,在其作业本上写上“真棒”,并可加3分;3.课堂上纪律好的,认真练习的小组,每一节课加10分。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良好的计算能力培养如斯。小学三、四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必须常抓、常练、趣学。

参考文献:

[1]雷自觉.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EB/OL].https://www.taodocs.com/p-111496226.html.

[2]田磊.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EB/OL]. https://www.jinchutou.com/p-110823564.html.

猜你喜欢

竖式口算定律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倒霉定律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万有引力定律
循理入法 以理驭法
关注教材文本中言语表达的“序”
乘除法竖式内容这样调整是合理的
弄脏的竖式
耐人寻味的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