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乡土音乐唱响校园

2020-05-11康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45期
关键词:顺德乡土教材

康华

【摘要】为了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我们通过挖掘顺德本土音乐,把顺德优秀的乡土音乐文化编写成教材,并将这些优秀的乡土音乐文化引进到课堂。本文总结了《顺德乡土音乐》教材的编写思路、特点及其使用情况,通过推广该教材,有效增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亲近,并获得各方面的广泛认可与好评,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乡土音乐;地方教材;传承;课堂

顺德乡土音乐是辛勤的顺德劳动人民世代传诵的民间歌谣。随着社会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不熟悉、不了解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2010年,教育部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与弘扬中华名族优秀文化。”因此,作为顺德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挖掘顺德本土音乐,让乡土音乐在校园唱响,让学生尊重民族的瑰宝,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民族的自信、文化的自信!

如何“让乡土音乐唱响校园”?为此,我们通过对顺德乡土音乐的挖掘、提炼、整理、编辑,形成具有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的“顺德乡土音乐教材”,让顺德的乡土音乐以“地方课程”形式走进校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一、顺德乡土音乐课程的开发

顺德区人民政府教育局非常重视乡土音乐教育,全力支持地方课程的开发和编写工作,顺德区教研室音乐学科于2013年正式启动了《顺德乡土音乐》地方课程教材的编写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工作,组织全区中小学音乐骨干教师成立了教材开发和编写团队。

几年来,我们根据顺德的社会、自然、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实际,到顺德博物馆、文化艺术发展中心等单位调查并系统学习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顺德乡土音乐资料。我们不仅收集整理了包括咸水歌、牧歌、唱龙舟、锣鼓柜、醒狮、赛龙舟、粤曲、顺德童谣等以顺德劳动人民世代传诵的、具有浓郁水乡特色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点的民间音乐及相关的背景文化,还收集了当代顺德人创作的有顺德元素的音乐。

在充分考虑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特点基础上,在课程的构建上,以顺德乡土音乐为主要背景,设置了“水乡乐韵、顺德童谣、水乡渔歌、顺德锣鼓、龙舟说唱、顺德名伶和顺德新声”七个单元,并以“欣赏与表现、欣赏和演唱、活动与创编、展示与评价”为主要内容和教学手段,通过小知识来介绍和顺德乡土音乐相关的音乐知识。

由于民间艺人识字不多,且多为口耳相承,他们完全没有歌谱、记谱等书面材料和音像资料。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中传承顺德乡土音乐文化,我们通过采风或请一些老艺人示范并录音录像,经过后期的听辨和记谱,逐步完善了顺德乡本土音乐的部分歌曲的记谱、编曲、录音等。让顺德歌谣能够以书面的形式得以呈现,让顺德歌谣以Mp3等音频形式得以广泛传播。

二、课程的实施

经过几年的编写和反复论证、修改,《顺德乡土音乐》教材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厅地方课程的审批和审定,成为全区小学一年至六学生可以使用的地方课程教材。2016年起,我们组织了全区所有小学进行教材的推广教学。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加强试验学校横向联动,共同促进试验效果提升,我们举办了针对《顺德乡土音乐》教材的示范课、录像课、微课、教学案例的征集与评比等活动。邀请省、市专家、民间艺人对老师们进行培训和指导。

指导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各镇街乡土音乐文化的地域特色,灵活利用学校、社区资源服务教学活动,选择和制定自己的顺德乡土音乐特色教学方向,力求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大良西山小学一直在提倡开展母语学习,坚持粤语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校本教学研究,学校将本教材与已有的教学内容相互整合,让学生们更好地在享受粤语学习之乐的同时,感受优秀本土音乐与传统文化的熏陶。容桂南区小学进行了“粤曲”特色教学,学校周边的“粤曲社”也主动走进校园,免费辅导学校的粤曲社团,让学生通过粤曲的演唱感受顺德乡土音乐的魅力。

三、课程实施的成效

(一)增进了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使命感

学生们通过顺德乡土音乐的学习,增强了对自己家乡文化自信。特别是有些较偏远和薄弱学校的学生,他们以前缺乏表现自我的机会,现在他们不仅在学校里大放光彩,还将乡土音乐带出校园,登上了顺德区乃至省、市和全国及世界的大舞台。如,大良凤翔小学的咸水歌表演走进“2016顺德民俗文化节”;龙江华东小学的粤剧表演于2017年登上了中央电视台的大舞台;北滘承德小学少儿粤剧团在“2018顺德青年戏剧节”精彩亮相。 北滘中心小学创编了一组具有浓郁地方音乐特色和文化面貌的合唱套曲——《端午祭·龙舟情》,将岭南水乡特有的端午民俗和龙舟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夺得第九届索契世界合唱比赛金奖,让顺德乡土文化走向世界,培养了学生对顺德乡土音乐文化的自豪感,对顺德乡土音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扩大了顺德乡土音乐的影响。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顺德乡土音乐》,2016年6月,我们的《龙舟说唱》优秀课例走进全国新常态课堂,在场的所有师生都被广东方言及说唱词的独特音韵深深地吸引,对顺德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舟说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该课不仅获得一等奖,更获得了评委组对本课选题和课堂教学的创新性及真实性的高度赞赏。专家纷纷表示,希望乡土音乐文化的教育事业能够得以延续和发展。

2016年12月,在“广东省中小学音乐学科乡土教材建设研讨会”上,学生们演唱的顺德乡土音乐节目、教师展示的顺德乡土音乐课、微课,以及乡土音乐教材编写的经验分享,得到了首都师范大学郑莉教授等到会专家和老师们的高度赞扬。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沛教授对《顺德乡土音乐》教材作了亲笔寄语:“顺德的孩子们必将从顺德乡土音乐中获得民间的、传统的优秀文化‘基因。希望我们和艺术家们深入思考课程与教材在教学实施中采用的学习方式,使音乐成为学生生活不可缺乏的有机养分,使音乐养成学生的乡情,使学生通过家乡音乐的学习,更新并深化对家乡的认识。”

将乡土音乐引入小学课堂教学不仅具有必要性, 而且具有可行性与实践性。只要教师思想重视, 措施得当, 途径科学, 就能活跃中小学音乐教学, 推动课堂教學的改革, 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促进乡土音乐的继承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407/xxgk_171904.html.

[2]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25/c_1120383155.htm.

[4]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审定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EB/OL].http://w.ww.gd.gov.cn/govpub/bmguifan/201505/t20150522_213613.htm.

猜你喜欢

顺德乡土教材
教材精读
城市级APP“i顺德”即将上线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乡土分外妖娆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古董
最后的炊烟
老年人的“甲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