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胜”的语法化及其动因机制分析

2020-05-11郑美多

世界家苑 2020年2期
关键词:词汇化语法化

摘要:“不胜”作为“不+X”结构得一种,经历了词汇化到语法化的过程,最终发展出副词性。“不胜”在语言线条上是以词出现,期间没有其他词汇插入,由于使用频率增加而聚合成词的过程,再由意义的抽象化,完成其语法化的历程。

关键词:不胜;词汇化;语法化

以往学者对“不胜”的关注还不是很多。通过对“不胜”的语料分析,笔者认为“不胜”经历了重新分析、类推、泛化、高频使用等机制发展成为动词,完成其词汇化的历程;再由动词“不能承受义”发展为“不尽”再发展为“不禁”最终发展为“十分;非常”的副词词性,最终完成其语法化的历程。

1 “不胜”的词典释义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对“不胜”的解释为:(1)动词,承担不了;(2)动词,表示不能做或做不完;(3)副词,非常,十分;(4)不如。在其他词典中还有解释为“不超过”。“不胜”这一类词属于偏正结构,都是由不+中心语构成。其中“不”本有副词词性,加动词或者形容词。“胜”有动词性“战胜”“制服”“承受”“超过”“禁得住”;形容词性“优美”“尽;完”以及名词性“优美;美好”等词义。因此“不胜”产生了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不能承受”“做不尽”以及“不如(不超过)”的含义。其副词性的“十分;非常”则是经历了语法化而产生。

2 “不胜”的历时发展与演变

2.1 “不胜”的词汇化历程

“不胜”最早见于西周文献《周易》中“然邪不胜正,故其占虽为可吝,而必有终也。”其中“不胜”结构还不稳固,胜是战胜义,译为“然而邪恶不能战胜正义”。从西周到魏晋南北朝,“不胜”完成了其词汇化历程。

(1)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周易》西周)

(2)若不胜狄,虽济其罪,可也;若胜狄,则善用众矣,求必益广,乃可厚图也。(《国语》春秋战国)

(3)周公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属属,而将不能,恐失之,可谓能子矣。(《淮南子》西汉)

(4)间者岁数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之。(《汉书》东汉)

(5)朕近览《齐书》,见高欢纵其兒子,不胜忿愤,安可效尤!”(《北史》魏晋六朝)

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不胜”在句中结构是否定词“不”+动词“胜”这里胜还是“战胜”的意思,后面通常接名词或放在句尾。如例(2)“若不胜狄”不胜后面通常接一些国家和邦域等。西汉时期,不胜关系还不是很紧密如例(3)中“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译为身体如果不能承受衣服的重量,话语如果不能说出口。根据“言若不/出口”的结构和韵律,前文的“身若不/胜衣”中“胜衣“”关系还很紧密。东汉时期,“不胜”后面出现了动词性的“饥寒”,此时“不胜”的关系比西汉时期关系紧密有“不能忍受”的含义。笔者认为在东汉“不胜”已经开始词汇化。魏晋六朝时期,“不胜”后出现了表示情感类的“忿愤”“悲慕”证明“不胜”的词汇化已经完成。

2.2 “不胜”的语法化历程

“不胜”的语法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语法化的过程中,“不胜”产生了“不如”“不尽”“不禁”以及“十分;非常”的词义。这里特别提到“不禁”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文献中,多有不能忍受的意思。因此在六朝以后“不胜”经历语法化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不能忍受”义与“不禁”同义。

2.3 魏晋六朝到隋唐

(1)玄宗悲感恸极,左右不胜哀咽。(《独异志》隋唐五代)

(2)元忠曰:“无尺寸功而居重任,不胜畏惧。”(《大唐新语》隋唐五代)

(3)自励闻之,不胜忿怒。(《广异记》隋唐五代)

这一时期的“不胜”词汇化已经完成,根据对于语料的整理分析,发现“不胜”用作不能战胜义的情况比较多,“不胜”作为“哀咽”“畏惧”以及“忿怒”的状语。如例(12)中“左右不胜哀咽”的“不胜”可以译为“不禁”或者“不能承受而做某事”。此时“不胜”开始语法化。

2.4 宋代

(1)黄门郎是连子畅曰:“陛下如此,群臣不胜恐怖。”(《资治通鉴》宋)

(2)参军事姚岘不胜虐,自沉于河。(《新唐书》宋)

(3)新刻特蒙颁惠,不胜珍感。(《东坡文集》宋)

宋代“不胜”用例增加,使用频率增加,在本文封闭语料库3107条例句中宋代语料占27.1%。其中“战胜义”使用情况还是占多数,“不胜”后面接情感类的“恐怖”和“珍感”增多。与前文相联系,“不胜”译为不禁的情况较多,根据上下文语境,“不胜”还没有“非常;十分”的意思。此时“不胜”的语法化正在发展。

2.5 元明到民初

(1)“臣等不胜感激之至!”(《封神演义》元明)

(2)及太子被害,不胜哀痛。(《辽史》元明)

(3)今听见小红问坠儿,知是他的,心内不胜喜幸。(《红楼梦(上)》清)

(4)画疆而守,则防不胜防,驰逐往来,则鞭长莫及。(《清史稿下》民初)

民国初年才出现“X不胜X”的用例。如“防不胜防”“数不胜数”。这里的“不胜”是不能做某事,动词词性。元明时期到民国初年是“不胜”语法化的初始和发展时期。元明时期“不胜”的“不禁”义与副词性的“非常;十分”的界限不明显。笔者认为非常和十分是程度副词表程度,而“不禁”可以譯为“禁不住;其中“情不自禁”要不可控到一定的程度叫“情不自禁”,并且元明时期“不胜”的“不禁”义和“非常”义界限不明,因此推断“不胜”的副词词性来源于副词“不禁”。如“臣等不胜感激之至。”这里 的“不胜”既能看成“不禁”也能译为“十分;非常”。副词“不禁”义来源于动词义“不能承受”。即,副词性的“非常;十分”是由动词“不能承受”义发展为“不禁”的副词词性,因表程度的“非常;十分”使用频率增加,因此引申为“非常,十分”到了近现代“不胜”才完成其语法化。

(5)如有发现此猫者,请速报告本所,不胜感谢。(《长翅膀的猫》忻趵)

(6)尤其山田队长,屈驾光临,使寒舍蓬荜生辉,不胜感激。(《生与死》黎汝清)

(7)中间的四年,我是回到本国做着事情;居留日本者前后凡十六年,简直用去了生涯的一半,这是自己也不胜惊讶的。(《自然之追怀》郭沫若)

3 “不胜”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不胜”开始是由“不+中心词”意义就是词义的简单相加,在语言线条上是一次出现的,并且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其他词汇的介入。“不胜”经历了由“不+中心词”的结构重新分析为动词“不胜”完成词汇化,再由动词“不胜”经过类推以及高频使用发展为副词性的“不禁”,由“不禁”发展为副词“非常;十分”。

3.1 重新分析

西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不胜”通常被意为“不能战胜”,早期“不胜”后面只接受国家、邦域或放在句尾前面接动词“战”“攻”“往”,“战”“攻”等动词使后面“战胜”义的“胜”虚化称为前面动词谓语的补充成分。发展到汉代“不胜”后面接一些普通名词“衣”“霜雪雾露”,“胜”译为“忍受”“承受”仍与后面名词联系紧密,如《汉书》“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企秀茹神域贪活坐臧”其中“不胜任免”应为“不/胜任/免”。魏晋六朝时期“不胜”开始出现表情绪的词,且“不”前面没有“战”“攻”这样的动词,“不胜”完成其词汇化,成为一个词有“不能忍受义”。

3.2 高频使用

从魏晋到民初时期,“不胜”经历了高频使用,语法化完成。本文基于语料库中3017条例句,作如下统计。

可见,“不胜”从魏晋六朝到宋代的使用频率增加很快,由于其使用频率的增加,因此推测“不胜”在这个时期开始了语法化。语料中显示,魏晋时期“不胜”完成词汇化后,没有经历其他过程,直接开始了语法化。由原来的“不能承受”义谓语和补语发展为状语的位置,使用频率的增加使其固定在状语位置,发展为“不禁”义;宋代到民国初年,“不胜”的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不胜”由“不禁”义引申为程度副词“非常;十分”。由于“非常;十分”的用量增加,导致“不胜”的使用逐渐减少。

3.3 类推

类推是指一个形式的产生会诱发另一个形式也相继产生, 它往往与重新分析交互作用, 是影响词汇化、语法化的重要机制。但与重新分析不同, 类推是受到外部结构不同但内部结构及语法功能都相同的一类词在扩大使用的情况下, 使其也具有类似用法的过程。在“不胜”发展为副词之前,相同结构的“不成”“不然”“不免”“不得”等词都在进行这语法化并且到现在已经完成语法化。“不胜”与“不成”“不得”等都是统一层级上的语法化,同时“不+X”结构还有跨层级的语法化。因此这类词有相同路径的语法化过程。

语言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历时的发展总是在共时之中。语法化的过程是语言更替和创新的必然和规律性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 处于共时系统中的语言成分在历时的变化中会产生一些新的语法功能, 这些新的语法功能即实词虚化的过程。同时, 语法化作为一种历时演变的动态过程, 主观化、隐喻、重新分析等机制在虚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不胜”出现在西周文献中时,其结构还比较松散,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经重新分析完成其词汇化,并直接开始语法化。迄今为止“不胜”除了副词词性,其他词性依然存在。并且 “不胜”的使用在减少。笔者认为“不胜”在未来的发展中会被取代。其副词词性已经有表程度的“非常;十分”来完成。在现代汉语语料中“不胜感激”“不胜遗憾”经常一起使用,前后用逗号隔开,也证明了语法化的完成。

本文还有很多不足,笔者认为在元明时期出现的“感激不胜”中“不胜”是“不尽”的意思,这里“不尽”和“不禁”是否只是语音上的差异还是两个没有关联的词还有待考证。本文鉴于封闭语料库进行研究,语料库收纳内容也影响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 杨小兵.“来着”的意义与用法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D].南昌大学,2018.

[2] 崔现悦.汉语并列关系框式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8.

[3] 姚小鹏,姚双云.“不X”类副词的语法化与表义功用[J].汉语学习,2010 (04) .

[4] 董秀芳.“不”与所修饰的中心词的粘合现象[J].当代语言学,2003(01) .

[5] 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 (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6] 张言军.副词“不日”的历时演变与共时分布考察[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7] 穆涌.汉语道义情态动词“许”的语法化[J].当代语言学,2019.

[8] 张雪平“如果(说)”类假设词语的连用规律及其成因[J].汉语学习,2019.

[9] 曹梦.“無X”类副词词汇化及语法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10] 刘小宁.情态副词“诚/实”、“必/定”、“容/许”的历时演变[D].延边大学,2018.

[11] 张渊.“大约”类语气副词词汇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8.

作者简介:郑美多(1995—),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朝汉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词汇化语法化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汉语史论集》述评
“V三V四”的构式及贬义色彩形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