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家校共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2020-05-11张美兰

考试与评价 2020年3期
关键词:家校共育实践探究新形势

张美兰

【摘 要】 家庭教育是现代人终身教育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学校教育与现代社会教育的重要基础、补充和有效延伸。

【关键词】 新形势  家校共育  实践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实际效果最终取决于教师学校和学生家庭教育相互影响的是否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一个学校的课堂教学和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就可能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突然倒塌或垮下来。因此这就需要家校教师达成统一的教育发展理念,齐心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借助家委的工作机制、搭建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与了解学校教育的平台,让家长参与到学校与班级管理中来,实现真正的沟通、互动与补充,共同努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行为、学习生活习惯与品格,学会正确做人、做事的思维方式,实现学生时期科学、合理、健康的心理成长。下面我就结合目前我校的历年家校育各项工作情况谈谈自己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构建家校共育工作机制,促学校工作有效地开展

家长工作委员会前身是一个代表学校全体学生家长自愿参与普通学校民主教育管理,支持和指导监督普通学校指导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大型群众性校级自治社会组织,是普通学校直接联系广大学生家长的有效桥梁和重要纽带。

(一)着力构建平等、开放、共长的工作机制

在推进家长工作委员会建设上,我校积极探索“基于共育、伙伴共生”的家校合作关系。通过校讯通、班级家长微信等向全校学生家长发出关于公开征集我校学生家长工作委员会活动信息通知,家长们纷纷表示踊跃报名,通过层层筛选审核严格筛选,成立了“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别的学生家长工作委员会,组成了一支180多人的家委会主任委员竞选队伍。在校级自愿的家委基础上自由选拔和派出校级家委、年级家委,各行政层级组织形成校委组织教育策划部、宣传教育联络部、教育与艺术教学管理部、志愿者服务管理部、后勤保障管理部的志愿工作组织网络管理机构,明确各行政层级各职能部门的志愿工作领导职责,责任到人;修订《家长委员会章程》,制定《家长代表大会制度》等规章制度创建校级家长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确保家委会各项咨询服务项目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走上一个逐步走向健全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有序开展家庭教育事业发展咨询服务项目管理工作的新轨道。

(二)着力推进家委参与学校管理监督与评议的工作体系

为了规范强化学校民主办学管理行为、强化推进学校民主工作管理,我校决定为三级家委三层成员自行制作民主工作挂牌,准许他们自由步行出入校园,实现他们无障碍步行巡视各多功能学校场室、查看强化学校学生早餐包的烹饪制作流程、参与学校大型活动,与学校领导人和老师互动交流等,让家委三级成员积极参与强化学校的民主管理。在新的每学期初及每个学期末,我校都会邀请校级家委会的成员定期参与参加学校的一次相关学生工作家务会议,鼓励他们积极献计献策,如帮助学生校服面料样式图案设计与面料选择、校服面料材质款式选定、亲子共同阅读书籍等。学校积极吸纳他们积极参与并充分尊重他们的家庭意见,增强了各家长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也大大增强了家校的人际互信度。

二、构建家长学校教育模式,促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能力的提高极为重要。学校在牢固贯彻以立智立人育德,立学树才立德,育人为本和学生健康教育为根本的办学思想基础上,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家长坚决摒弃“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的现代育儿理念,需要学校通过构建家长学校教育的新模式,引导广大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核心价值观念,提高自身教育综合素质,掌握有效的、科学的家庭教育与对子女的管理技巧,让家校携手共同努力培育新时代好少年。

(一)加快建设,使课程走向专业化

增强家庭教育实效性,需要加强家长学校课程专业化建设。为此我校家长学校的课程设置依据和课程主要内容是以对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为出发点,依据学生、家长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围绕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家庭教育方法的引领、解决实际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主要内容,确定为以孩子自然班为班级授课的必修课程与以同质的小班化的选修课程。虽然家长对我校的家长学校授课形式有66.43%认为是较新颖,还有20.99%认为是很新颖,但仍然无法达到“个性化”与“社会化”,究其原因是我校目前未具备编写校本课程的师资,造成课程缺乏准备性、层次性与系统性。日后我校将借鉴由谢云主编的全国家长学校推荐使用教程《父母必修课》与《父母课堂》为主教材,再结合本校实际设计出具有准备性、针对性、实践性、系统性和时代性的校本课程。

(二)拓宽途径,使家长教育形式多样化

基于家长是特殊的群体,时代在不断变化,儿童、青少年自身也一定会体现一些时代特点,家庭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为此需要探索出更加丰富、更加人性化的家长教育形式满足家长与时代的需求。

1. 开展必修与选修课程。

继续沿用以班主任为讲师,优秀家长经验介绍为辅助,以孩子自然班级为教学班,进行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知识与理念、国家教育政策或传授家庭教育共性问题等主题的必修课程。同时增设由同年级老师选择主题,以帮助行为、学习存在差距的潜能生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子女技巧为教学内容,开展以小班化共性同质的主题选修课程。

2. 开设亲子与双亲课堂。

从调查问卷统计,发现我校学生家庭负责其教育的主要负责人是母亲的占35.98%,双亲负责的只有54.44%。我们常说,“父亲爱山,母亲爱水”。母亲的细腻、温柔、善良,有利于孩子的“软”字的增长。但父亲的勇气、力量和决断力,有利于孩子的“公正”的性格的形成。刚性和柔软性的组合是一个健全的人格。我校在开设亲子课堂的基础上探索开设双亲课堂,为35.98%的家庭助力,助孩子实现健全的人格奠基。

3. 借助互联网+与实践活动。

传统媒体支撑下的网站、校讯通等單一传播管理模式家长学校平台已无法满足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家长对家长学校的学习方式、家校互动一站式体验的需求。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成为成人学习的主流形式,从问卷获得家庭教育知识的途径中“通过网路、电视获得”的占63.08%,以及我校家长关注孩子全面发展已达86.75%,认识到高质量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基于以上家长需求。我校继续利用如下方式方法进行:一是在“家庭亲子教育群”微信群,每周推送一次有关家庭教育知识,每月一个主题交流并形成文稿转发到各班家长微信群供家长学习与参考;二是各班家委组织每学期至少一次的亲子实践活动,如开展以感恩、安全教育、环保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到敬老院或自闭症儿童康复中心与农村小学帮扶、农家乐采摘等活动,去参观博物馆、农夫山泉基地、广东省地震中心等了解科学技术,亲子参与、体验,促进双亲、亲子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三是借助“小学家长课堂”“家长慕课”“好父母必修课堂”“家教智慧博览”等微信公众号推送视频与文章供不同家长选择,助力家庭教育水平提升。

猜你喜欢

家校共育实践探究新形势
影响小学家校共育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初探
《语文学科课后作业的有效研究》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浅议如何化解家校教育的矛盾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创新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