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纳”学习活动设计

2020-05-11杨和平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归纳文章思维

杨和平

归纳,是从众多个别事物或纷繁复杂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的结论、特征、原则、规律等,是从个别到一般、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的思维活动。归纳,既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我们该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归纳”学习活动,充分训练学生的归纳思维,帮助学生提升对知识的认知呢?

一、从归纳目的看“归纳”学习活动设计

1.发现事物的共同特点或规律。将一组事物放在一起,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其共同点,或规律性的东西,这是“发现法”教学,是“归纳思维”训练的最好凭借之一。例如,我们将“(不)批评、(不)宣传、(不)保卫、(不)学习、(不)研究、(不)进行……”等一组词语放在一起,组织学生进行观察研讨,进而归纳出“动词”的基本特点,这就是“归纳”学习活动。学生在探索发现中,自己归纳出动词的特点,理解和掌握什么是动词。这样的归纳学习,不仅让学生自主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形成了能力,还培养了它们的创造精神,感受到了学习过程的乐趣。

2.补充文章的主旨句或结论性语句。文章的主旨句或结论性语句,是对文章思想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概括,组织学生开展补充文章主旨句的学习活动,也是极好的归纳学习。例如,我们执教《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可以让学生合上课本,重新印发删除结论性语句的两篇短文给学生,组织学生研读课文,给文章补充结论性语句,以此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就这两篇短文而言,结论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且是跨学科的。学生在充分阅读、研讨的基础上,能够归纳出文章的结论,至少表明两点:第一,学生理解了文章用一个学科的证据去说明另一个学科的道理,理解了文章在說明什么。第二,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推理过程。而且,这样的“补充结论”的学习活动,极好地训练了学生的推理和归纳能力。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事物特点。将长文读短,提炼段落或文章的核心信息,归纳人物、事物、景物特点,总结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等,都是重要的归纳学习活动。例如,王君老师执教《邓稼先》时,先引导学生在文章中找一个字(奇)概括邓稼先的特征,然后再用这个“奇”从不同角度概括邓稼先的形象,最后归纳出邓稼先“功勋奇”“人品奇”“民族气节奇”“拼搏精神奇”“人生价值奇”等特点。这样的学习活动,先用源自课文的词语,高度抽象出人物的精神气质,再具体概括人物的这种精神气质表现在哪里,是分两步的归纳学习活动。再如,王君老师执教《散步》时,设计了一个“归纳写人方法”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是如何表现人物特点的,最后,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归纳出神奇的写人技巧“一‘言可传神,无‘言亦传神”。这样的归纳,是对写作方法的高度抽象,而且是一种比较的抽象,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如何用“人物语言”写人。

4.归纳某个单元或特定知识点,让知识系统化。当某个知识点零星地分布在教材中时,并不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提升认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使之系统化,那么,知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就结构化、系统化和得以升级提升了。例如,我们带领学生复习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我们可以从“主题”和“人物”两个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引导学生认识“母(父)慈子孝”的单元主题,从“母亲(父亲、伯父)”和“子女”两个角度进行人物形象的提炼和归纳。再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以《爱莲说》《陋室铭》等为代表的系列文章,均以“君子”为主题,我们可以设计“归纳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这系列文章中归纳出“君子人格”的基本表现和特征。类似的“主题归纳”或“知识点”归纳,对于学生“温故而知新”是一种极好的帮助。

5.归纳一节课所学。一节课结束,教学目标有没有达成,教学重点有没有突出,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用归纳总结予以强调。可是,这个归纳总结,是教师说,还是学生说?当然应该是学生说,而且,当然应该设计成一项专门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我归纳、相互交流归纳,以从“学到了什么”角度呈现一节课的收获。例如,魏书生提倡的六步教学法的最后一步“自结”,就是在下课前,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归纳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并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这样的归纳,一则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二则巩固提升了学生的认知,三则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二、从归纳方法看“归纳”学习活动设计

1.点列式归纳。这是最常用的归纳方法。问题的关键是,我们采用“点列式”归纳法设计归纳学习活动,需要告诉学生归纳几点,或从哪几个角度进行归纳。例如,我们教学统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吴用智取生辰纲》《范进中举》《刘玄德三顾茅庐》《刘姥姥进大观园》,就设计了“点列式”归纳学习活动:这些课文的标题有什么共同点?请你列出三点。这种归纳活动,简单易行,操作方便,既训练了学生的归纳思维,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2.列表归纳。表格法的优点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纷繁杂乱的问题条理化。通过表格归纳,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认知,方便消化吸收,形成记忆和能力。例如,我们执教《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怎样让学生归纳两篇文章的共同点?我们可以设计表格,引导学生从“人”“景”“事”“情”不同角度进行归纳。再比如,我们引导学生复习文言文实词,我们可以将文章分组,然后引导学生运用表格归纳法,从“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及“其它实词”不同角度进行归纳,以在归纳中建构体系,加深记忆。

3.思维导图或知识树归纳法。从本质上看,思维导图或知识树归纳法,是相同的,都是将思维过程形象化、直观化。用它们来归纳学习,在于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零碎、杂乱的知识结构化,形成体系,更好理解和记忆。例如魏书生老师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实际上是对整个语文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归纳,以建立语文知识体系。按照魏书生的思路,我们可以选择任何一项语文知识或文章体裁,比如记叙文,画出“知识树”,以归纳相关知识。再如,我们设计《简·爱》这篇小说的阅读活动,就可以设计成“画思维导图”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以“简·爱的成长历程和行踪”为主线,以地点为主要节点,画出(归纳)人物、事件和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这样以画思维导图为手段,设计归纳学习活动,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就建构起了整本书的框架,人物的故事和形象也就立体起来了。

4.用顺口溜或对联来归纳。根据阅读材料,用指定的形式,比如顺口溜或对联(对称句式),将阅读对象高度抽象。例如王君老师执教《苏州园林》时,设计段落研读活动,用“顺口溜”归纳文章“段落展开”的特点:“比较是法宝,举例添劲道,议论点睛笔,分总藏奥妙。”再如,王君老师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设计了“对对联”的结课学习活动,教师给的上联是“童年纵情百草园,甜蜜里有遗憾,越憾越留念”,让学生填写下联中的部分短语,下联是“少年读书三味斋,叹息中多笑颜,且叹且爱怜”。这类用“顺口溜”或“对联”形式进行归纳学习,是一种更高级的归纳,不仅需要对学习内容做高度抽象,而且还要有很好的表达能力。

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纷繁复杂到干净简单,是抽象思维活动。将“归纳”运用于课堂学习活动,一是为了归纳本身,为了训练和提升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二是以归纳为手段,帮助学生将零碎的、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将表面的、感性的知识抽象化、概念化,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记忆和认知能力。

[作者通联: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归纳文章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高考复习基因分离定律题型的归纳与探究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