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2020-05-11于涛

中学数学杂志(高中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核心素养

于涛

[摘要]文章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教学设计为例,创新教学活动,从几何直观到代数推理,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基本活动经验;核心素养;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课标(2017年版)》将“双基”提升为“四基”,首次提出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史宁中教授认为,数学活动既应包含具体身体行动的活动,也应包括数学思维活动,这样基本活动经验主要就是两个经验:一个是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另一个是学生的思维经验,培养学生会思考问题,因此,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渗透在整个数学教学中,成为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下面以“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为例,谈谈通过恰当创设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1基本情况

1.1教材内容分析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是在学习三角函数、向量等知识后,研究的第一个两个角的三角计算公式,它是研究其它两角和差公式、倍角公式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知识生成的过程看,本节课的知识源白天文学的测量问题,涉及几何图形的长度、面积、角度等度量问题,从推导公式的过程看,需要应用单位圆等数学模型,联系三角函数、向量等知识。

1.2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用直角三角形定义锐角三角函数,在高中学习了用单位圆定义任意角三角函数,从静态的锐角到动态的任意角,学生先后学习了两个重要数学模型:直角三角形和单位圆,但还不能将解决角的问题与应用数学模型相结合,另外,学生在初中学习勾股定理及其证明时,初步体会了将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面积关系)转化为代数表示(勾股定理),具备了一定的直观想象意识。

1.3教学目标设置

(1)借助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回顾用几何图形的相互关系研究代数关系的基本思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活动探究,经历从几何直观到代数表示,初步得到两角(锐角)差的余弦公式,培养几何直观素养:

(3)会用任意角的单位圆模型证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感悟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等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推理素养:

(4)通过例题及变式的教学,掌握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培养数学运算素养:

(5)借助探究性作业,深化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难点: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生成与推广过程,

2教学过程

2.1复习回顾,创设情境

问题1如图1.说说初中课本勾股定理证明方法的思路和基本思想?

学生:用四个全等Rt△构造出两个全等正方形,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和空白部分的面积分别相等,得到a2+b2=c2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

教师:这个方法体现了形数统一,既严密又直观,

问题2几何图形的度量和计算除了长度、面积,还有角度,如图2.若直角三角形斜边长为1.其中一个锐角为θ,请仿照勾股定理的证明思路,说出有关θ的等式。

学生:平方关系sin2θ+cos2θ=1

教师:不过这个几何图形(图2)只能证明锐角平方关系,要证明任意角平方关系需要用单位圆模型。

设计意图

勾股定理的证明是通过对几何图形的拼接、割补来证明代数关系的,证明过程重在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度量和计算,将几何关系转化为代数表示,是以形证数的典范,以此唤醒学生直观想象的意识,鉴于几何度量不仅包含长度、面积,还包含角度,通过相同图形,不同代数观测,得到不同的代数表示,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几何图形,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从长度到角度,用图1、图2分别证明勾股定理和平方关系(锐角)的思维过程是类似的,是探究发现两角(锐角)差的余弦公式的重要活动经验。

2.2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活动:请用两对斜边长为1的直角三角形(如图3),其中一对含锐角α,另一对含锐角β,仿照勾股定理的证明思路,探究有关α与β的等式,(注:学生每人两对直角三角形,同桌为一组)

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如图4):S□=absinθ

探究结果展示:(请一个小组分享,简述证明思路)

教师:这个公式就是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但是只证明了α和β是锐角的情形。

设计意图

活动的创设是问题2的变式,从四个全等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等量关系的发现,到两组全等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的等量关系的探究,让学生经历证明勾股定理的思维过程,积累通过几何图形发现数学结论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几何直观素养,从一个角到两个角,让学生感悟数学问题产生、发展的方法,发展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

2.3推导证明,公式推广

问题3如何证明对任意角α,β∈R,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教师:我们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义了锐角三角形函数,探究活动用直角三角形拼接几何图形证明了两角(锐角)差的余弦公式,要将其推广至任意角,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以考虑用单位圆模型来证明,

教师:如图6.分别画出角α,β的终边,写出终边与单位圆交点A,B的坐标,那么,角α-β如何在图中表示?(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现了两种思路)

设计意图按照初、高中學习三角函数定义的顺序,先用直角三角形拼接几何图形进行公式的探究与发现,再用单位圆模型进行公式的推广与证明,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两种证明方法,思路一代数多于几何,紧扣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联系向量、诱导公式等知识,发展思维的严谨性:思路二几何多于代数,注重对几何问题的图形分析,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两个证明思路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从数学直观向理性思维转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

设计意图例1、例2、例3三个例题的设置,从具体角到字母角,再到具体角与字母角的混合,帮助学生理解运算对象的变化,重在巩固基本知识,变1、变2分别将例2、例3的单个角换成复杂角,重在运算思路的探寻,提升基本技能,强化换元等基本思想,例题和变式形成有机整体,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

2.5作业布置,拓展探究

(1)将课堂探究图形中角α的余角记为α,请探究有关α与β的等式。

(2)若将两对斜边长为1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9所示的矩形,请探究图9中空白部分菱形面积的含义。

(3)(选做)你还能用这些直角三角形拼出其它常见平面图形,并根据其几何关系探究代数关系吗?

设计意图探究(1)是课堂活动的延伸,探究结果是两角(锐角)和的正弦公式;探究(2)给出了第三种矩形的拼接方式,根据标注角的不同,探究结果可能是两角(锐角)差的正弦公式,也可能是两角(锐角)和的余弦公式,通过探究(1)(2),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强化基本活动经验,为其它公式的学习做好铺垫,培养直观想象素养,探究(3)在探究(2)的基础上,具有较大的开放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后反思

3.1实践活动重数学直观

关于三角公式的学习,学生往往更关注公式的实用性,忽略对三角公式的理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整体教学设计理念出发,将三角知识的学习放置于整个初、高中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以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围绕几何图形构建实践活动,其中,在创设情境、探究发现和探究作业等教学环节,探究对象的几何图形和代数要素不断变化,强化和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经验,不难发现,每个几何图形都体现着相应代数表示的一种几何意义,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积累数学实践活动经验,有助于学生数学直观的培养,发展学生发现数学结论的能力和意识,让学生自然地学习知识。

3.2思维活动重数学推理

不论是证明公式,还是应用公式,都是用已有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都应帮助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因此,对于公式的推广與证明,教学中不急于陕速完成,而是通过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探寻较为自然的证明思路;对于公式的应用,教学中以题组、变式等方式,题目设置由简至繁,将解题经验逐步归一,构建科学思维体系,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经验,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将调动基础知识、施展基本技能、应用基本思想有机融合,积累解决数学问题的经验,完善认知结构,发展自动自觉的思维意识。

总之,教学中既要关注实践活动,也要关注思维活动,它们是基本活动的两个侧面,与其它“三基”紧密联系,教学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就能推动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基本活动经验核心素养
初中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习得刍议
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培养策略谈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浅谈“图形与几何”领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层层推进,落实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目标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