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2020-05-11黄淑珍
摘 要: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思维导图以习惯来培植,培植学生脑中有“树”,心中有“数”,手中有一张张看得见、摸得着的可视化“知识图”,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勾勒新课知识、描绘单元知识、展示板块知识、共享数学文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思维品质,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这些数学核心素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是一个有机整体。小学数学教师的责任,并非教教材上的知识,而要关注学生计算、归纳、判断、推理、创新、建模等数学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提升要在课堂教学中实施。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笔记方法,可以將数学知识如概念、性质和规律、运算法则、数学应用、数学史等等用简单的图示、彩笔、线条、方框等元素呈现知识的变化形成过程、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要琢磨如何呈现知识结构,如何清晰地展示自己的收获,如何提炼关键词,在动手动脑中充分体现学生阅读文本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总结推理能力,推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
一、 利用思维导图勾勒新课知识
课前导学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方法,学生会按照导学提纲完成相应的习题,对于思考性的、讨论性的、归纳性的问题,学生很少认真研读教材主动思考,从概念、例题、问话中获取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课前导学在核心素养下又承载着哪些数学价值,对于高年级学生难不难,难在哪里?
(一)在导学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
每册教材的课程内容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板块设置新课,新课中有概念课、计算课、实际应用课等课型,各种类型的新课课前导学的方法是不同的。如概念教学课借助情境、教具、直观图、生活中的实例形象理解概念。计算课在说数学、完整描述算理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并准确计算。空间与图形以画、折、剪、贴、拼等动手实践来感受数学,感受、感知空间与图形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统计教学课学生体验收集、描述、整理数据,并做出合情推理。不管哪种新课,学生在导学过程中要带着“学什么?怎么学?学有什么用(怎么用)?还可以学什么?”这四个问题展开学习活动,以研读教材、标注、举例、练习、动手操作、收集数据等学习活动为主。用思维导图勾勒出新课的知识点、学习方法、生活中的运用、拓展延伸、数学思想等导学元素,绘制成一张知识网络图,在教师指导、引导、督促训练后,学生研读教材有目标、整理归纳知识有方法、导学有策略,课堂学习有成效。
(二)在课堂总结中完善思维导图
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合作、交流、质疑等学习活动中展示学生认识知识的本质、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的一系列探究过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组织引导学生展开系列的探究、操作、对比辨析等学习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在说、想、倾听的基础上描述自己对新知的理解,从课堂总结中可以窥探出大部分学生可以说出本节课的知识点,但对知识点如何展开学习还是很模糊。为此在课堂总结中指导学生完善思维导图很有必要。在课堂总结时,让学生闭上眼睛回放整堂课的学习进程,听听心灵深处的召唤,我听懂哪些?有哪些不懂?大脑检索课堂上的点点滴滴。从而在导学导图的基础上,补充自己没有想到的、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修正、完善思维导图。补充的内容可以是遗漏的知识点、观点、易错点、温馨提示、学习方法、数学思想等等,在这样的训练指导下学生阅读文本能力、概括能力等学习力得以提高。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小数加减法这一节内容时,通过课前导学、课中交流、合作,学生在总结全课时对课前思维导图修正完善如下。
从这份思维导图中可见学生以小数加减法为中心点,理出五个分支——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例1与例2的不同点、加减法的方法,数学思想。课前导图学生能正确深入思考辨析例1与例2异同的学生不多,共享课堂学习资源后学生醒悟,看懂例题模仿例题做练习是浅层次的学习,会对比、辨析、提问、总结、创新才是走心的真学习。
二、 利用思维导图描绘单元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一个单元的知识讲授完毕,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单元复习。部分教师会引导学生盘活单元的知识点、重难点、易错点。更多教师是以习题为主,边练边讲,不懂学生的还是不懂,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又显无趣,这种教学方式课堂效率低下,不易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总结能力尚在形成中,知识整理、总结要在课堂上逐一抓实。对一课时的学习内容能够理清,但对一个单元的知识点、重难点很难厘清。学生已经做过新课时的思维导图,一课时接着一课时绘制在同一张纸上,整个单元的知识点全部在这张导图上,一课时一课时知识点对接的导图,比较详细,知识板块的联系与区别不明显。可以根据导图重新整合单元内容,不翻课本从意义、方法、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延伸、反思等方面进行梳理、沟通,帮助孩子架设单元知识框架,体会静态知识与动态生活的联系。
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单元整理与复习时,从已学知识——分数与小数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基本内容——百分数的基础知识意义、读写法;化法;生活中的应用;后续知识——折扣、成数、税率等百分数的特殊应用三个板块引导学生梳理,用彩笔、线条绘制思维导图。在绘制过程中学生对分数、百分数理解到位透彻,不知不觉中从纵向、横向对接相关知识,学生体验到真正学习的喜悦,才能真正学会学习。
三、 利用思维导图展示板块知识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的常规课,种类很多有单元复习、半期复习、期末复习、小升初总复习等等。复习课的主要任务是盘活、巩固、查缺补漏、加深知识,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延伸的独特功能。复习课首先要引导学生对分散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再现,有序整理梳理,在课堂上沟通交流,最后绘制成知识网络图;其次整合知识,明晰知识的输入与输出、因果关系,建立完整的知识链接体系。单元、半期复习内容较少,梳理数学知识可以按照教材顺序分单元整理,厘清每个单元的重难点;期末复习、总复习可以统筹整册教材分类整理,按照四大板块进行分类、整理与综合。
通过“平面图形面积聚会”教学整理与复习,启发引导学生共同栽种“知识树”。
通过这棵“知识树”,孩子们触摸到知识的结构、知识的联系,这种结构是有序的,长方形面积是核心起中心作用;这种结构是相通的,有共通性也有差异性。学生有了“平面图形聚会”的学习经历和经验,便能顺利迁移,实现“立体图形体积聚会”的学习,形成有关体积的认知结构,建立形和体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绘制等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本质,感悟到转化、比较、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要舍得花时间上好复习课,让孩子用思维导图把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建构,把孤立、静止的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让孩子自己栽种知识树,在树枝上挂上果实,看到树枝与树枝之间都是有结构、有联系;让孩子体会每走一步、每次的成长都是一个故事;让孩子在一棵棵“知识树”下享受着数学的甘霖!
四、 利用思维导图共享数学文化
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曾提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和世俗的人情味。这就是从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将数学文化深入到课程标准、教科书,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也指出“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教科书应当承担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的重要职责。”
数学文化是教材的拓展和延伸,涉及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名题、数学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等内容。数学文化
以文字、图片、连环画形式为主的几种方式呈现,分散在整套教材(中、高年级居多)共50个话题。学生对这些数学文化很感兴趣,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数学文化阅读类知识不知怎样开发和利用,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没有讲解、拓展、延伸,学生自己阅读仅知道而已。在教学过程中传播数学文化、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拓展数学知识等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已被削弱。
课堂关注“你知道吗”缘起于数学小故事《蜂窝猜想》引出的數学问题,即寻找面积最大、周长最小的平面图形,唤醒学生对数学故事的兴趣。从学生期待的眼神、静思凝想的表情、激烈的辨析中教师感受到学生平常多是语文类的阅读,接触数学书籍、数学故事比较少,学生需要不同的营养元素。推荐合适学生阅读的学习素材,如数学小故事、数学历史、介绍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推荐七巧板、扑克牌等数学游戏。数学文化内容丰富,很分散,如何整理整套教材的数学文化?任务发布以后,分组收集各册教材的“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标注册数、页码、内容,然后用思维导图画出心中的“知识图”。组1学生以“数学文化”这个中心词设计四个主题,主题1:数学史;主题2:数学名著;主题3:中外人物。主题4:数学故事。组2学生围绕“数学文化”这个中心词设计三个关键词,关键词1:数学史;关键词2:数学知识;关键词3:生活常识。小组导图绘制过程中、课堂展示交流共享资源中,加强合作意识、补充完善学生认知,拓宽阅读渠道,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方法、学习策略、把这种方法作为一种习惯培植,培植学生脑中有“树”,心中有“数”,手中有一张张看得见、摸得着的可视化“知识图”,养成作思维导图的习惯,收获的是能力和智慧。
参考文献:
[1]吴正宪,王彦伟,韩玉娟.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英)东尼·博赞,李斯译.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39-58.
[3]张齐华.文化数学的力量[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南京),2011(4).
[4]马云鹏.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5(9).
[5]史宁中.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J].中小学管理,2016(2).
作者简介:黄淑珍,福建省三明市,福建三明建宁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