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辨性话题教学:搭建知识通往学科核心素养的桥梁

2020-05-11郑金山

考试周刊 2020年34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核心素养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怎样去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我校高中政治课题组努力探索通过思辨性话题教学搭建知识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桥梁,阐述了思辨性话题引入到政治教学的价值。围绕思辨性话题教学的课堂实例积极摸索话题的设计、课堂的实施、评价体系的构建等,蹚出一条行之有效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思辨性话题;核心素养

新修订的《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标准》指出,要构建以培育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那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来实现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我校高中政治教研组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思辨性话题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构建思辨性话题教学活动的教学课型,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和核心素养。

一、 高中政治引入思辨性话题教学的价值

现阶段农村校高中生,大部分存在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偏低,但同时对外界存在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对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应当逐步培育学生对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而思辨话题教学则是有效联系知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桥梁。

现阶段高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面对社会问题无法做正确的判断和抉择,特别是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难免受其中的负面知识新闻、娱乐明星绯闻、“黄赌毒”内容等影响,有可能导致青少年道德意识减弱、社会责任感下降,使其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解决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中学生要学会明辨,即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本课题组尝试通过引入思辨性话题教学,切实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运用它去认识和改造世界。

二、 思辨性话题的设计与实施

热播剧的成功离不开对题材选择的独到还是剧本情节的完美创作以及演员阵容的强大和对受众群众的准确定位等各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热播剧给予我们开展思辨性话题教学很好的借鉴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注重话题的独到选择、教师的精彩演绎、师生的良性互动、对学生的精准定位等各个要素有机配合。

(一)把准学生的脉搏 提升公众参与

中学政治课其自身理论性较强,如果大讲政治道理而不顾及学生差异性搞满堂灌,那只会导致学生学习意愿低下课堂死气沉沉,也不能适应今天的社会现实。而思辨性话题犹如在学生宁静的心海中投下的一颗石子,至于能否在学生心中激起思维的涟漪,激发学生求知的意愿,就要看话题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因此思辨性话题的设计不在于本身有多强的思辨性,而在于该话题能多大程度引起学生参与讨论、思考、辨析,让学生有话可讲、有话能讲。

例如在讲到《公司的经营》这一课时,为了突显地方课程特色,设置“莆田企业应当如何培养企业家精神”这一话题。从问题的设计来看,看似本身符合当前的时政热点,也具有很强的思辨性,以为这样就能让学生按照老师设想的那样去思考,殊不知学生首先第一反应往往是“企业家精神是什么”,然后才有可能去进行思考。由于话题的设计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致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看似起点很高,却很难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点涟漪。因此对话题进行重新设计,先播放《魏则西事件》视频,并设置“从这一事件谈莆田民营医院发展中缺失什么?”从反面案例引导让学生有可议的空间,进而展开充分讨论,从而对企业经营成功的要素,培养企业家精神有个全新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思辨力、想象力、创造力,有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新颖的话题选择 激发学习欲望

独特新颖的话题选择是整节课堂的灵魂,可以很大程度吸引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在思考与辨析中升华自我。在话题设计中要切忌脱离课本知识内容的“根”,导致很难达成课堂应有的知识目标,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话题设计中不能过多、过杂,容易使学生思维混乱,也不能深入领会话题中所蕴含的核心素养,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预设的目标难以达成。为此在话题设计前首先要认真研读教材回归课本,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把握其身心发展水平,准确定位学科核心素养;其次话题素材的来源最好是选择就发生在学生身边或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事例抑或当前社会的时政热点、新闻焦点案例,生活化的话题能拉近课程与学生、理论与生活的距离,容易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共鸣;最后教师要注意话题设计的质量,话题要具有开放性、发散性和新颖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围绕话题设置的问题要具有思维的价值,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到高铁“霸座男”事件时,设计“说说‘高铁男子霸座行为的一些看法”这个话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乘坐交通工具时有没有霸座或遇到霸座现象?”“你们是否会主动给需要的人让座或装作不知道?”从第三者角度对热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这种不道德不文明的行径都有深恶痛绝的感受,再进一步升华到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其中就有一部分学生闪烁其词,常言道责人易律己难,要积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鼓励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引领文明风尚。

(三)多元的话题呈现 增添课堂光彩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思政课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适应学生的发展,通过在思辨性话题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运用互联网+技术,改进话题内容呈现方式,为学生创设多元化教育环境,达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课堂上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融合视频、图片、文字等手段,丰富话题信息量、可视化程度;也可以通过手机App和互联网UMU平台、微信等互动平台共享话题,拓展相关内容;有时间条件的学生还可以自行去相关场馆地点参观考察,获得第一手资料,增加见闻。例如在武汉疫情的影响下,学校推迟开学,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强国”、超星“学习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适时开展网上授课、话题讨论、在线答疑、师生互动,做到停课不停学,防止因疫情而延误学习。

(四)教师的精彩演绎 促使课堂灵动

一个好的话题犹如一个好的剧本,这只是成功的一半,而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教师如何把话题演绎驾驭好,让其成为整堂课的点睛之笔。为此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演技”除了对教材的精准把握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随机应变的教学机制,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通过灵活运用思辨性话题展开铺垫,使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巧妙互动、灵活教学;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出发,遵从学生天性,联系学生的经历与体验,实现学生、教师、课程资源在课堂中的深层次对话,培育学生的内在驱动力,从而真正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教师应苦练自身内功,提升对课程知识掌握及拓展、语言组织能力、肢体语言应用等,而不是做一个不熟练业务毫无表情的“面瘫”,只有这样才能把一堂课演“活”了,潜移默化沉寂在对话题的思考与辨析中,升华对课堂知识中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认同。

(五)师生的良性互动 提升课堂氛围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日常多采取单方面灌输式教育一言堂缺乏师生互动,甚至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平时课堂上也很少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回答的时间,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积极性也将受到打击不愿参与到课堂的思考与讨论中,不利于学生学习水来的有效提升。

思辨性话题教学想要在学生的心海中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效果,在师生互动环节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考虑到同一个班级学生间的思维水平、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差异,教师可以从旁引导,以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升課堂效率;二是走下讲台多关注学生的表情,如果看到学生举手或者眼神不避老师眼睛,说明学生有信心回答好,愿意尝试,那么教师要及时给予尝试的机会,即使回答不好不全也要给予肯定的眼神,如果看到学生刻意躲避老师眼神,把头埋低假装看书,表示学生还没有思考好不敢回答,或者可能上课走神没有听清楚问题,教师可以在走到他身边时,适当提醒。三是注重恰当的理答,通常采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的教学方式,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每一个答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点评,指出其中不足或错误,帮助学生予以改正或补足。而对于课堂回答中存在不和谐的声音,也要给予警示引导切忌打击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因此不仅要维护开放性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学生愿意说话,更要利用每一个生成性资源,及时加以引导。

三、 结束语

思辨性话题教学是沟通学科知识与核心素养的有效桥梁,在高中政治教学实际中,教师应该把“思辨”放在突出位置,并以浸润式教育,潜移默化地将其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并通过思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同时思辨性话题教学本课题组也尚处于试验与摸索中,需要不断地从实践—理论—实践,以达到逐步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刘平.思辨性话题教学及课程构建[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8):4.

[2]张琳.高中政治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J].读与写杂志,2015(8):158.

[3]陈珂.小问题、大智慧:高中思想政治思辨性问题的设计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1(7):65-67.

[4]张志红.思想政治课对话教学中话题的有效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5).

[5]瞿燕华.重视高中政治教学培养学生思辨能力[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1):47-48.

作者简介:郑金山,福建省莆田市,莆田第十二中学。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教学核心素养
引入时政教学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中政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