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高校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5-11於晓雪马娟娟刘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血压控制高血压影响因素

於晓雪 马娟娟 刘颖

【摘要】 目的 探讨某高校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825例某高校社区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访并比较血压达标患者与血压未达标患者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心率, 分析影响血压达标的单因素及多因素。结果 825例患者中, 血压达标患者489例(59.3%), 血压未达标患者336例(40.7%)。血压达标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21±12.1)岁, 平均病程为(12.0±9.2)年, 平均BMI为(23.9±2.6 )kg/m2, 平均心率为(74.2±4.8)次/min;血压未达标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5±12.1)岁, 平均病程为(12.3±10.0)年, 平均BMI为(24.6±2.8)kg/m2, 平均心率为(75.5±6.5)次/min。血压达标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BMI、平均心率均低于血压未达标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达标患者与血压未达标患者平均病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达标患者的女性比例、BMI<24 kg/m2比例、心率<75次/min比例、体育锻炼时间≥150 min/周比例均高于血压未达标患者, 年龄比例优于血压未达标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压达标患者与血压未达标患者的病程比例、药物应用数量比例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45~64岁、BMI<24 kg/m2、心率<75次/min、体育锻炼时间≥150 min/周为血压达标的保护因素。结论 高血压患者在社区管理中应注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管理重点;对≥65岁患者医务人员应注意其心理、生理特点, 以进一步提高社区血压控制达标。

【关键词】 高血压;血压控制;影响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0.016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 China PEACE研究显示,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为37.2%, 控制率仅为5.7%[1]。有研究显示, 控制血压可降低脑卒中风险35%~40%, 降低心肌梗死风险20%~25%, 降低心力衰竭风险>50%, 因此, 防控高血压, 是控制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流行的中心策略[2]。其中, 社区防治高血压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措施。华中科技大学社区2008年即开展高血压患者的建档、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网络录入工作。2014年, 该社区建档率92%。2018年该社区35~100岁常驻居民17497人, 高血压患者4210人, 35~100岁高血压患病率24%。现调查该社区高血压患者临床数据, 了解其血压达标率, 对其影响因素作分析, 希望为高血压风险管理工作提供进一步的指导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以随机抽样方法从本院2017年8月31日~2018年8月31日期間收治的4234例高血压患者中抽取825例进行随访。纳入标准:年龄≤100岁, 确诊高血压≥6个月, 随诊≥2次的患者。825例患者中, 男428例(51.9%)、女397例(48.1%), 平均年龄(69.6±12.2)岁, 平均BMI(24.2±2.7)kg/m2, 平均病程(12.1±9.6)年。

1. 2 方法 由社区医务人员在门诊调查:①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每周体育锻炼时间;②体检:血压、心率、BMI;③药物治疗。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血压达标患者与血压未达标患者的年龄、病程、BMI、心率, 分析影响血压达标的单因素及多因素。①血压达标标准:≥80岁患者, 收缩压<15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舒张压<90 mm Hg为达标;<80岁患者, 收缩压<140 mm Hg且舒张压<90 mm Hg为达标。②心率:心脏听诊1 min测得心率, 以平均心率为结果。③BMI:<24.0 kg/m2 为低体重或正常体重, ≥24.0 kg/m2 为体重超标[3]。④体育锻炼:以每周最低运动时间150 min进行分类[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血压达标患者与血压未达标患者的年龄、病程、BMI、心率比较 825例患者中, 血压达标患者489例(59.3%), 血压未达标患者336例(40.7%)。血压达标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21±12.1)岁, 平均病程为(12.0±9.2)年, 平均BMI为(23.9±2.6)kg/m2, 平均心率为(74.2±4.8)次/min;血压未达标患者的平均年龄为(71.5±12.1)岁, 平均病程为(12.3±10.0)年, 平均BMI为(24.6±2.8)kg/m2, 平均心率为(75.5±6.5)次/min。血压达标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BMI、平均心率均低于血压未达标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达标患者与血压未达标患者平均病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2 影响血压达标的单因素分析 血压达标患者的女性比例、BMI<24 kg/m2比例、心率<75次/min比例、体育锻炼时间≥150 min/周比例均高于血压未达标患者, 年龄比例优于血压未达标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压达标患者与血压未达标患者的病程比例、药物应用数量比例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猜你喜欢

血压控制高血压影响因素
Hold住,你的血压!
高血压界定范围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社区规范化管理对高血压的血压控制的效果评价
家庭医生责任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