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越是艰难越向前
——回忆核试验基地警卫团党委

2020-05-11

文史博览 2020年3期
关键词:马兰连队机关

我国核试验基地,经过1964年10月16日的首次核试验,又经过1966年10月27日的首次导弹核武器(两弹结合)试验,充分表明,警卫部队的兵力不够。1966年12月15日,经总参谋部批示,于1967年3月将警卫营扩编为警卫团。下辖几个营,几十个连,1个卫生队(相当于营级单位),1个运输排,共几千人。

当时,我由基地政治部宣传处调任警卫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1971年晋升为政治处主任,被增选为团党委常委。

我从基地组建时起,至1978年由警卫团副政委岗位调到北京国防科委干部学校,在基地工作20余年,我的大儿子是在新疆马兰(中国20世纪60年代核试验基地的研究中心之一,“两弹”研发的军事纪念地——编注)参军的,我的小儿子是在马兰出生的,我对基地有深厚的感情。为了重温马兰人的创新、奋斗、奉献精神,我就我们那届团党委继承我党清廉传统的情况,回顾如下——

越是艰险越向前

我们那届团党委,是警卫团的第三届党委,书记是政委秦银奎,副书记是团长陈宝,其他常委有参谋长、政治处主任、一位副团长、两位副政委,共7人组成。

我们那届团党委常委及其他团的领导同志,都参加过解放战争或抗美援朝战争,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机关工作经验。有艰苦奋斗、不搞特殊化的本色。清晨,如没有身体不适等原因,都坚持和机关干部、战士一起出早操。一日三餐,在团机关大食堂就餐,按月交伙食费。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和谐融洽。就我所知,无论在机关、下连队,都没有多吃多占等不良现象。

我们团党委常委会有个规定,团的领导干部,每年要用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下基层搞调查研究,指导和帮助工作。我们有几十个哨所和警卫目标,分布在试验场区内外,我们尽量减少会议,不仅要下连队,还要到哨所等分散点上去。

基地为了减少去北疆克拉玛依运煤的车辆,确保试验场区的工程建设,于1972年3月成立了“五七”煤矿。从河北开滦煤矿和山东枣庄煤矿请来几位熟练的技术骨干做指导,采煤任务由我团三营12连担任。这是一项既繁重又艰险的新任务。由于缺乏经验,1973年8月6日发生了井下5人一氧化碳中毒事故。全矿人员奋勇抢救,3位同志为抢救战友光荣牺牲!基地为英勇抢救战友而献身的马玉光、张奉海、蒋成来各记一等功,定为烈士,安葬于马兰烈士陵园。

我团领导同志,化悲痛为力量,发扬共产党员“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都去过“五七”煤矿蹲点。每次蹲点的过程中,都要安排两三次下井,换上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和矿灯,到工作面上和战士们一起挖煤、装煤。

领导干部下井跟班作业,体验生活,不仅进一步密切了官兵关系、党群关系,也看到了许多好人好事,及时发现事故苗头,在晚上的讲评会上进行讲评,提出改进措施,避免了事故的发生,保证了任务的完成。

为军内外输送20多名师以上干部

我们团党委常委会,要求下基层蹲点的领导干部,对连队军政一把手(连长、指导员)是否团结,工作是否经常通气、互相配合、相互支持,要了解清楚。连队党支部、支委会、党小组,是否经常有活动、定期有会议,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否得到了充分发挥,都要了解清楚。

连队是革命的熔炉,是生长干部的园地。我们团党委要求领导干部下连队,对正班级以上骨干(班长、文书、上士、卫生员)的政治文化基础、现实表现、工作能力要有详细了解。所以,我们在开常委会研究讨论选拔干部时,个个都有话语权。能够把有一定政治文化底蕴、现实表现好、工作能力强、有发展前途的干部苗子准确地选拔出来,上级机关需要时,便于向上级机关输送。在干部的使用、升调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顾大局、不保守,凡是上级机关指名要的干部,我们是要谁给谁,尽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据了解,从我们团出去的干部,在国防科工委(后称总装备部)系统中,担任师以上领导干部的有20多名,其中3人担任了军职,一位担任了某卫星发射基地的政委;一位担任了某卫星发射基地的副司令员;一位担任了某卫星发射基地的副政委。任师职的干部中,有的担任了总装后勤政治部主任;有的担任了总装指挥技术学院政治部副主任;有的担任了总装老干部大学办公室主任;有的担任了总装驻西北办事处政委。

1977年9月于新疆博斯腾湖留影(左一为团长陈宝,左三为战士王长征的父亲,右一为本文作者)

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一位担任了中信银行青岛山东省级银行的行长;一位担任过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年鉴》编辑部主任、国家外汇管理局秘书处长等要职。

他送“山东老白干”,我回新疆葡萄干

1977年9月,我团运输排山东籍战士王长征的父亲来部队看望儿子。这位老人曾当过红军,后因故离开部队,回乡当了农民。得知他的情况后,我们征得老人同意,召集驻马兰的两个连队和团部机关全体人员,在团电影场开了个报告会,请老人讲了他当年当红军时行军打仗、艰苦奋斗的亲身经历,对部队进行了一次生动活泼的革命传统教育。

老人来部队期间,团长和我还抽空陪老人游览了博斯腾湖。

老人来部队时,带来4瓶“山东老白干”,并说:“这是我们山东的特产,是送给团首长的。”老人回去前,团长陈宝找我商量,说:“这酒,总不能叫老人再背回去吧!我的意见是,我们几个能喝点酒的人,一人拿一瓶。拿酒的人凑钱,给老人买几斤葡萄干,回赠给老人家。”那时,葡萄干还是凭票供应,又便于携带,我就说:“很好。”酒的问题就这么处理了。这样做,既回敬了老人家的好意,又不违背团党委要求领导干部保持党的清廉传统,不收礼、不送礼的规定。

老人离队返乡时,陈团长和秦政委还到招待所送行。

我们那届团党委的任期,正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央军委指示,基地是保密单位,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不准串联,不准冲击,务必保持部队稳定。但仍有极少数官兵,因受社会上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无视上级指示,不听指挥管理,参与派别活动。我们团的情况,也不例外。对在“文革”那种特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情况和问题,本文就不详叙了。

猜你喜欢

马兰连队机关
一切为了职工群众
——记二团十七连党支部书记李长功
兵团总工会出台连队职代会制度规范化建设意见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迟到的贺卡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我帮爷爷放绵羊
人大机关走出去的第一书记
关于发展连队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