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0~3岁早期教育方向课程设置研究
2020-05-10田婧
田婧
[摘 要] 0~3岁早期教育随着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深入而逐渐为全社会所关注,科学的育儿指导需求急剧增加使得早教教师存在巨大缺口,学科的发展和社会供求的变化均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新要求,课程改革需考虑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为0~3岁婴幼儿和家长服务。从学前教育专业0~3岁早期教育方向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课程设置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课程建设建议。
[关 键 词] 早期教育;课程设置;学前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8-0178-02
一、学前教育专业0~3岁早期教育方向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一)学前教育学科内涵体系覆盖0~6岁儿童
近年来随着我国学前教育学科内涵体系研究的深入,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显示,学前教育的对象不再局限于3~6岁儿童,已经向下延伸至从生命产生开始,即广义的学前教育包含0~3岁早期教育和3~6岁幼儿教育两个学龄前阶段。其中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是人一生发展的起点和开端,也是学前教育的关键环节。大量的脑科学、神经科学研究已证实,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语言获得、智力发展、个性养成的关键期,这个阶段提供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对儿童健康、认知、语言、学习和社会发展会产生贯穿其一生的积极的影响。
由于0~3岁和3~6岁儿童的身心特点、保教重点有差异,因此充分了解0~3岁婴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把握0~3岁婴幼儿教养规律,提高0~3岁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水平,探索如何有效衔接、贯通0~3岁与3~6岁学前年龄段的保育与教育,也成为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重点方向。因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应该体现学科建设发展的变化,为0~3岁婴幼儿和家长服务。
(二)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早期教育师资存在巨大缺口,同时专业化程度偏低
随着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婴儿出生高峰逐步到来,2017—2019年全国出生人口数分别为1723万、1523萬和1465万人,再加之早教意义的宣传和教育意识的普遍增强,科学育儿指导需求急剧增加,社会上涌现各种类型的早期教育和服务机构。但由于我国当前缺少对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机构的管理规范以及早教教师准入机制[1],对于一个合格的早教教师应该具备何种程度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评价标准,这些早教机构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师资匮乏及专业化程度偏低都是伴随而来的突出问题。
据笔者了解,由于大部分连锁型早教机构(尤其是合资连锁品牌)强调双语课程特色,因此早教机构更倾向招收具有英语教育或艺术教育背景的毕业生,通过3个月的集中培训,2~3个月实习,获得早教机构内部认证的亲子教师培训结业证书即可持证上岗。这些证书考核较为简单,且更看重教师形象、亲和力、营销能力,而对0~3岁婴幼儿教养能力与水平考核重视度不够。另外,虽然也有部分早教教师来自学前教育专业,但由于他们在校学习的课程内容更多涉及3~6岁幼儿的保教知识,缺乏针对0~3岁婴幼儿的系统性学习。因此,学前教育专业有必要加强早期教育方向课程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早期教养技能,为早期教育储备师资,同时也为学前教育毕业生拓宽就业出口。
(三)国家重视0~3岁早期教育与服务,托幼一体化日益成为发展趋势
自2003年国家对早期教育做出指引,2010年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将“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在“学前教育发展任务”中提出来。2011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目标。2013年教育部启动《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工作》,这一系列国家政策的要求无不彰显国家对儿童早期教育与发展的高度重视。
此外,对0~6岁的儿童实施一体化的托育服务关系到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和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多数OECD国家也都在积极推行“托幼一体化”模式[2],即在幼儿园招收年龄不满3岁的婴幼儿,并开始对3岁以下婴幼儿幼儿园教养的方法和经验进行探索。因此,幼儿教师未来也应具备早期教育能力及素养。
(四)学前教育专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现阶段我国0~3岁和3~6岁教育分别由不同性质的教育机构来实施,采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3],这既是人为割裂,也造成浪费和低效。我国虽已有早期教育专业,但因开设时间短、数量少,且大部分是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属于刚刚起步,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因此大部分早教专业及师资培养还需要依托学前教育专业,统筹学前资源。地方高师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地方幼儿教师的主要阵地,教育方案比较成熟。利用现有学前资源,把学前教育专业服务对象向下延伸至0~6岁儿童及其家庭,深化学前教育学生对0~3岁早期教育的理解,为0~6岁儿童和家庭提供有效的早期教育服务。
陕西省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公办高校共11所,笔者通过查询陕西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发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焦点都集中在3~6岁儿童的幼儿园教育的组织与实施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围绕着3~6岁幼儿的身心特点、幼儿园生活的组织与开展、课程设计和能力培养。在课程设置上,11所高校极少有专门开设早期教育方向课程。以S学院为例,该校学前教育专业主要课程包括心理学概论、教育学原理、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课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中外学前教育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等,仅开设一门早期教育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要求。这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多以培养幼儿园教师为目标定位,另一方面也与高校缺乏精通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保育、教育及其指导的师资和教学资源有关。
二、学前教育专业0~3岁早期教育方向课程建设建议
(一)课程设置的目标
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立足幼教师资,兼顾相近相关”的原则,充分发挥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职能,将学前教育专业早期教育方向的课程设置目标定位为:能够掌握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熟悉0~3岁婴幼儿教养及护理技能,掌握运用早期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开展亲子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指导及游戏设计与指导的能力,具备早期教育管理能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指导家长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的内容安排
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早期教育方向具体开设课程如下表所示:
(三)课程的实施
0~3岁早期教育方向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课程间的逻辑关系,实现0~3岁与3~6岁保育教育的衔接。另外,由于在校大学生年龄大多在20岁左右,缺少对0~3岁幼儿的感性认识,因此还应重视早教课程的实践环节。构建“课堂理论教学—校内模拟实训—校企合作实习—行业反馈改进”的课程实施模式,打破学生只在幼儿园实习的局面,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早教机构、玩具研发所、绘本馆等机构实习和见习,参观亲子园的教学,多途径参与、体验早教教师的角色,在实践中践行理论,在理论中提升实践能力。
(四)课程质量评价
构建多元化早教课程评价的标准,考核方式以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评定,重视实践训练,学生技能考核中邀请早教机构优秀教师参与测评,同时早教机构也可以借此机会选拔优秀学生就业以及对机构课程进行科学化指导,实现互惠共赢。
总的来说,0~3岁早期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构建一个支持幼儿早期发展的普惠型教育模式,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高校共同努力,而地方高校作为早教师资培养的主要主力军,需要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适时且有效地调整其课程的设置,增加學前教育专业早教课程比重,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实现为地方人才培育和经济服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远丽.0-3岁儿童早期教育师资培养的困境及建议[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7(4).
[2]佘宇,洪秀敏.“托幼一体化”模式的上海探索与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19-12-25.
[3]李雪.构建托幼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与策略[J].知识经济,2017(5).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