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失败的学生寝室矛盾调解案例引发的思考

2020-05-09袁长鹏蔡洁琼

青年与社会 2020年4期
关键词:寝室文化调解

袁长鹏 蔡洁琼

摘 要:学生寝室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做好寝室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和谐意识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调解一个连续申请调整宿舍的学生寝室矛盾,分析了导致该案例最终仍以调整宿舍为解决手段处理寝室矛盾的原因,并对寝室人际关系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寝室文化;寝室矛盾;调解

学生寝室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做好寝室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和谐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把做好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寝室成员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各个方面的差异,导致出现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或不及时,致使矛盾激化,从人际障碍发展到寝室矛盾,从而造成冷战,甚至打架斗殴,寝室文化建设出现各种阻碍。

一、案例背景与描述

刘某,女,父母离异,刘某由其父亲抚养。刘某父亲将刘某寄养在其伯父家后外出打工,直至刘某初中毕业。高中期间,刘某在当地某寄宿制学校就读。刘某入校后表现性格开朗,积极参加系学生会和校内学生社团,多次在学生会及社团组织的活动中担任重要工作。

某日,刘某说想换宿舍,理由是宿舍在卫生间旁,自己睡眠质量不好,致使第二天精力差,影响学习。笔者将刘某调整到了远离卫生间的某宿舍与其他班级同学同住。一年后,笔者接到新宿舍所在班级班主任老师电话,说该寝室3人经再三考虑,想调整宿舍,或者将刘某调出宿舍。

笔者了解到此情况后,经与新宿舍成员所在班级班主任商量,针对全系混合宿舍较多,矛盾易发的实际情况,决定对全系年级混合寝室、班级混合寝室、民族混合寝室召开一次体验式的寝室人际关系建设主题班会。班会结束后,经过与四人近两个小时的谈话后,四人均表示是由于“吵”引发的寝室矛盾。笔者与四人共同分析了产生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缺少寝室交流,缺少寝室人际关怀。当晚,刘某承诺要认真学习,处理好寢室关系,考上研究生继续深造。并以“我第一次叫你老师,真心地”结束了当天累计长达五个多小时谈话。次日,笔者电话与刘某父亲联系,要求刘某父亲定期和刘某电话联系,履行父亲的义务。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笔者多次与刘某及其他宿舍成员了解情况,均表示最近寝室人际关系较之前有很大的改变,没有再发生过吵嘴等其他问题。同时笔者也多次与刘某谈话,刘某表示自己看了很多心理学书籍,能够调节情绪。

四个月后刘某再次要求换宿舍。笔者立即分别与宿舍四人谈话,但在此次谈话中,挖掘到了在此前多次谈话中均未说过的信息。刘某多次调整宿舍不仅仅是与其作息时间和“吵”,而且还存在肢体上的撕扯和言语上辱骂等情况发生。对四人故意隐瞒事实的现象提出严厉批评,但鉴于刘某已和宿舍三人人际关系已经破裂,笔者将刘某调出宿舍与刘某同班好友同住。

二、原因分析

该案例为常见的寝室矛盾,笔者通过长达近两年的时间处理,虽然采用了多种方法,并动用了多方资源,但仍旧未取得理想效果,最终仍然是以调整宿舍处理了该案例,并没有化解实际矛盾,因此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学生案例。

笔者经对此案例进一步分析,认为导致此案例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因素

在该案例中,刘某家庭是一个不完整的家庭,刘某小学时期父母离异,刘某就被交给了在农村务农的伯母抚养。由于从小缺少父爱和母爱,导致刘某对其父亲产生了排斥感。同时,刘某父亲与她人同居的消息使得从小缺少母爱的刘某更加反感父亲的行为,因此导致刘某不愿面对其家庭,也不愿再他人面前表达自己的家庭与家庭关系。在2017年学校贫困生认定时,学校将“单亲”家庭列入贫困认定资格范畴,而从小父母离异的刘某将“单亲”视为“特殊”,更不愿表达自己的真实家庭情况。

(二)学校因素

学校在分配宿舍时,由于考虑到各民族风俗习惯差异易引起寝室矛盾,故以民族为依据分配宿舍,导致不同班级学生混住现象较多,例如笔者所带班级13名女生被分配至7间宿舍。而这一情况往往会使得班主任忽视这些混合寝室,造成“谁都不管”的局面。因此在产生寝室矛盾苗头时,不能及时发现、化解,最终导致矛盾被放大。

(三)学生因素

在本案例中,笔者虽然在不同场合,多次与该寝室成员谈话,且针对此寝室人员构成、矛盾矛头等问题专门设计了主题班会,并为了提高班会效果,专门采用了体验式的主题班会形式,但任然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由于未真实表达矛盾原因及其他状况,造成笔者错误的判断问题的严重性和矛盾源头。案例涉及学生“挤牙膏式”的情况反馈是导致矛盾积累、解决方案夭折,矛盾处理失败的根本原因。

同时,本案例中刘某新宿舍的本班学生马某丙也是导致本案例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马某丙因未与刘某发生过肢体冲突,也不想和同寝室的马某甲、马某乙把关系闹僵,于是采用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解决办法。在笔者在和马某丙多次谈话中,马某丙均未说出事件实情。

(四)本人因素

在本案例中,刘某及寝室成员表现出的避重就轻、故意隐瞒等行为表现出的是强烈的利己主义,这不仅与当代社会和家庭有关,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了笔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特别是在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还存在短板,思想政治教育并未在全体学生中入头、入脑、入心。

同时,在处理该案例中,笔者只关注了涉事学生的描述,忽略了相临寝室、同班学生、以及公寓楼管员的对此事的了解。导致仅是按照涉事学生的描述判断了矛盾源头,致使后期采取的一系列解决方案都事倍功半,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

三、经验与启示

虽然该案例最终以调整宿舍为方式处理了矛盾,但结合笔者所做的工作和后期对该案例的分析,笔者得到以下启示:

(1)关心学生,也要关注学生家庭,让家长成为培养学生的助手。新生入学后,在做好和学生本人谈心谈话的同时,还要通过电话等形式开展学生家长谈话工作,有条件的或有必要的,还应实地开展家访工作。了解家庭情况,才能掌握处理学生个案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要发挥好“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的作用,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针对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和家长联手做好思想引领工作,让家长成为学生工作的得力助手。

(2)转变交流方式,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鉴于目前学生喜欢使用网络交流的现状,学生工作干部除了日常面对面谈话外,要经常浏览学生微信朋友圈和QQ空间,特别是要关注“说说”和留言,分析学生心理活动。对于有苗头和有倾向的及时采取措施预防。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建设。近些年来,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困扰学生健康成长和生命安全的头号因素,因此,广泛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育和谐、阳光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必备条件。同时,充分发挥班干部职能,强化班级心理委员队伍培养,利用直接和学生接触这一便利条件,及时发现学生群体潜在的心理困扰。

(4)重视寝室文化,着力寝室“内涵”建设。当前,多数学生工作者重视教室这个思政课堂,而忽视了宿舍这个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生活环境。由于我校在检查公寓管理中,过于注重寝室外在——卫生,而忽视了寝室的内在——文化,导致大多数宿舍只是承担了“住宿”的功能,缺少“家”的氛围。因此,淡化卫生检查,强调文化培养的新型公寓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5)进一步加强贫困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入党,强化法制教育和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国史以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唯物主义教育,通过让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质量调查,了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帮扶政策等形式,坚定少数民族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而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把“扶困”与“扶智”和“扶志”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经济帮扶与精神激励二合一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实现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鼓励国家獎学金、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分享自己励志成才的故事、学习方法、考研经验分享等形式,着力培养受助学生自立自强、诚实守信、感恩奉献、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

参考文献

[1] 叶丽萍.构建大学生和谐寝室人际关系研究——以南昌航空大学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3(06).

[2] 成雯.构建大学生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的几点思考[J].亚太教育,2016(16).

[3] 尹宗平,胡彩林.以文明寝室为载体的价值观教育的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04).

作者简介:袁长鹏(1989- ),男,汉族,青海西宁人,学士,青海大学学生工作处专职辅导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校调研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寝室文化调解
新时期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探析
高校寝室文化对学风建设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论我国的治安调解制度
论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中的调解制度
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寝室文化建设
加强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