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和对策:高校微媒体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0-05-09冯艺

青年与社会 2020年4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当前微媒体已成为大学生信息输入输出最大网络载体,高校既是微媒体主要使用群体集中地,也是社会舆情一个特殊热源地和聚焦点。高校微媒体网络舆情频发且产生快、影响大、难管控,且发现迟、反馈慢、应对乏力,给高校教育管理带来极大压力和挑战。归因为理论上缺乏科学指导,机制上缺乏系统设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极端重要且是高校管理工作理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舆情监管主要内容又是重要方法和工具,二者互相影响又互为对策。新时期应当基于思想政治教育来构建包括舆情预警机制、监管机制、监督机制的高校微媒体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关键词:影响对策;微媒体网络舆情;思想政治教育

在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微媒体已成为社会主流媒介和主要信息载体,特别是在信息化程度极高的大学校园,其影响已渗入到大学生生活各个方面。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延伸,当前高校成为社会舆情的一个热源地和聚焦点,而高校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发展必将对大学生理想信念、行为活动造成影响,并对高校和谐校园和稳定环境带来冲击。微媒体信息发布自由,传播快,影响大,难管控,给高校舆情监管工作带来极大压力,如缺乏正面正确理论指引和主流意识引导,后果极其严重。当前国内高校微媒体舆情管理呈现平台建设滞后、舆情发现迟、反馈慢,重“灭火”轻“防火”,应对失据,引致次生舆情、系统舆情频发。归因为理论上缺乏科学指导,机制上缺乏系统设计。微媒体环境下,构建有效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强导向、正视听,确保高校和谐稳定大局,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网络终归是人的网络,其本质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是对与现实经济基础相关的社会结构和关系的延伸和再生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不是‘灌输-被灌输‘利用-被利用的网络介质关系,而是要进入其中形成主客体之间共存互生的空间性、人际性信任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既是高校舆情监管的重要内容,又是重要方法和工具,二者互相影响,又互为对策,前者对后者具有理论指导作用,后者是前者的关键实践。所以,构建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媒体舆情监管理论框架与实践机制是标本兼治地解决问题的最优路径。

一、微媒体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高校的延伸,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微媒体具有快速高效传播能力,而大学生群体接受新鲜事物快,社会需求高,渴望表达意见,但阅世不深,“三观”还不成熟,面对海量网络信息,难辨是非真伪,极易受到网络不良讯息影响和误导,甚至受到别有用心势力煽动和毒害。

(一)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成挑战

一是内容上的挑战。互联网时代网络资源极大丰富,讯息相对开放多元,反映在网络舆情上就是同一事件网络意见角度多、态度异,加上微媒体的“赋能”,极易快速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内容形成冲击和挑战。二是形式上的挑战。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导向,主要载体以课堂为主,对学生进行输灌式、引导式教育,微媒体将这种意識形态认知的较量拓展到更广泛场合、平台,引发聚焦,激发舆情。三是管理上的挑战。当前高校微媒体舆情具有信息“形成快、传播速度快,受众群体大、多发性、难管控”的特征,给人员基数大,网络舆情引发因素多的高校管理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和困难。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新领域

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不仅要应付负面舆情,也要宣传正面舆论。从这个角度来讲,找准实践切入口,打造和开展好切合学校实际的“微思政”教育和管理平台。要牢牢把握舆论引导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充分利用微媒体优势做好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宣传和舆情引导这个好事。

(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工作方法和理论基础

当前在校大学生手机移动网络用户接近于全覆盖,微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信息交流的最主要方式。高校成为社会舆论中的一个热源点和聚焦点。借助网络的双向特征进行舆情疏导并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借助这种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路径关注舆情动态,与学生沟通交流,实现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辅相成的联动机制,创建全新的网络思政教育模式。

二、构建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微媒体舆情管理机制

社会网络舆情时空影响大,需要合理合法管控,而微媒体舆情具有“信息形成快、传播速度快”“受众影响大”“多发性、难管控”特征和“微媒体平台建设滞后,舆情发现慢”“运用重宣传,轻沟通”“舆情应对重在‘灭火,疏于‘防火”“应对不力导致次生舆情频发”现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理论基础又是核心方法。

(一)消弭困惑,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理论遵循构建舆情应对理论体系

当前微媒体网络舆情深刻影响着大学生思想,不实讯息、不良内容对大学生潜移默化造成影响,侵蚀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管理过程中,往往行政“灭火”措施多,理论“防火”机制少,尤其缺乏成体系的理论支撑,“五龙治水”多头管理,难以协调。思想出了问题还得从思想源头对症下药,必须明确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为构建高校舆情管理的理论体系,以解决当前高校微媒体网络舆情管理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的困惑。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建立健全高校微媒体网络舆情预警机制。

(二)化解困境,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手段构建长效机制

一是充分发掘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覆盖广、影响大的优势,打造出更多的思想政治微媒体网络教育平台,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二是打造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断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管理质量和效果。三是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建立健全微媒体网络舆情监管体系。

(三)排除困难,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把手构建影响机制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知识来源广构成杂,刻板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难以满足该群体多样化需求,优化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队伍思想理论水平和信息审核处理能力,同时注重不断改善和提高高校对网络舆情管理队伍水平能力考核评价的监督机制,保障和确保舆情影响(介入)机制的正常运转。

三、结语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和5G通讯时代的开启,高校微媒体网络舆情监管迎来崭新局面,势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方法,创造了新阵地,挑战与机遇并存。基于新时代舆论和微媒体的特征,构建好高校微媒体网络舆情监管机制,为更好实现科学管理、有效引导大学生思想动态,维护高校微媒体网络舆情的稳定,提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实战能力,巩固和坚定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和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好社会主义接班人任务奠定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春萍,张琼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信任困境及其化解[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03):92-100.

[2] 郭建利,武珍珍.浅议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新通信,2018,20(22):86.

[3] 冯艺.微媒体时代高校舆情管理路径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0):91-92.

基金项目:文章为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基金思政类重点课题“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媒体舆情监控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SZ02;文章为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一般课题“手机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负面舆情应对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Z17B004。

作者简介:冯艺(1982- ),男,汉族,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与舆情。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