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分析融入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可能途径
2020-05-09欧万慧
欧万慧
导 读:
随着高中课标首次将语篇作为课程内容提出,初中英语阅读课必须一改割裂语篇堆砌问题、强硬升华主题的简单模式。教师需要深入文本,分析语篇,挖掘文化价值,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甚至终身阅读的能力。
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把语篇作为课程内容提出,这个变化强调了语言的整体性特征和重要意义。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本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是教师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创设合理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
然而,受教学理念、教材容量和英语课时限制,教师将全部时间用于处理教材,更关注词汇和语法教学,很少引导学生开展真正的阅读和对主题的讨论。作为语言学习的重要载体,语篇是作者表情达意的灵魂。语篇的文体特征、信息组织、语义语用等无一不为文章主旨服务。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捕捉和分析,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遗憾。
一、课前学习,熟悉背景
课前学习并非预习课本知识,而是根据语篇内容,介绍文本发生的背景,或以相同主题的阅读材料设计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一方面,这可以唤醒并扩充学生的旧图式。另一方面,根据学生课前答题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不足,进行精准教学,是更多关注语篇框架、细节信息还是语言知识。值得注意的是,课前学习的资源不局限于文本材料,与主题有关的微视频、音频、网络信息等多种类型的资源均可利用。同时,为了确保课前学习有效性,教师需要明确学习要求,并设计题目检测。
如译林版9A Unit 5 Reading: Music without boundaries,很多学生习惯将语篇类型定义为音乐家谭盾的传记,认为文章是介绍谭盾的成功。如果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主人公简介:谭盾以丰富的创造力将中西很多在传统思维中对立的、无法并置的音乐元素大胆而巧妙地融合起来;他凭借《卧虎藏龙》电影主题曲问鼎奥斯卡,并在颁奖典礼上说“我的梦想是让音乐成为无国界、跨领域的艺术……”,相信学生会对文章的主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二、思维导图,理清语篇结构
教师利用可视化的图形表征文本组织结构进行语篇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归纳理解能力。图形类型多种多样,包括流线图、树状图、提纲图、时间轴、坐标图等。根据语篇的不同,教师可以灵活使用以引入顺序、分类、对比等概念,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语篇的框架结构,加强理解和记忆。
如译林版8A Unit 8 Reading: The Taiwan earthquake讲述了主人公Timmy地震幸存的经过,文章篇幅长,生词较多,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这时教师可以以Timmy的情感变化为主线,时间为X轴,Feelings为Y轴,画出主人公从nervous到in fear再到calm down,最后excited的心路历程。这种可视化图形生动有趣,既增加了课堂趣味性,又易于学生对语篇结构的理解,锻炼其思维抽象概括能力。
三、问题链,助推分析
英文阅读语篇类型常见的有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语篇类型决定其独特的分析方式。教师应根据语篇类型巧设问题链,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逐层理解语篇,如:小说,赏析精彩的人物刻画、景物描写和情节之间的关联贯穿;散文,品味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情感和体验;说明文,体会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修辞的形象生动;议论文,见证严谨的论述结构与作者娴熟的论证技巧等。
以译林版7B Unit 5 Reading: The ghost in the park为例,根据布鲁姆的“记忆—理解—应用—分析—创造—评价”六个维度,笔者设计如下问题链:
1. 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ed,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picture?
2. What did Millie, Amy and Daniel do with the whisper?
3. What was the “ghost”?
4. How many parts the article has and what are their main ideas?
5. What do you think of Millie, Amy and Daniel?
6. Can Millie and Amy be deleted? Why or why not?
7. Why did they take the cat to the animal centre later that day not today?
8.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meet “ghost”?
本环节中,问题1~4属于记忆—理解层次,考查学生利用非线性文本预测的能力以及对文本框架的概括能力。问题5~6考查学生分析能力,通过对比分析,突出Daniel勇敢的性格。问题7~8则是高层次的创造,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高思维开放性,形成热爱动物、积极勇敢的态度。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帮助学生提高语篇结构意识,有效分析语篇的衔接与连贯,锻炼学生发散思维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四、以读促写,内化语篇知识
阅读能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写作素材。学生可以通过有指导的、科学的阅读积累词汇,储存句法和语篇知识,学习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反之,通过写作的实践,学生可以加深对语篇知识的了解,并运用元认知策略调控阅读学习,达到以写促读的目的。读写结合的形式丰富多样,如读后续写、摘要、仿写、改编、读后感等。教师可以根据语篇类型,灵活使用。
以译林版7B Unit 6 Reading: Down the rabbit hole为例,语篇主要描述了爱丽丝尾随兔子掉进洞中,好不容易打开门,却发现自己太大不能通过。这种结尾戛然而止,让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間,好奇门外是怎样的奇异世界。根据文章语言特点和文中的关键信息,教师可以布置读后续写任务,让学生通过分析语篇,调动其想象与创造力完成创作。再如译林版8B Unit 8 Reading: Green Switzerland,介绍了瑞士人保护自然环境,分别从组织、政府、个人三个角度论述,层次分明。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范文的语篇结构,谈论中国人保护环境的措施,深化学生对文本结构的理解。
综上所述,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学生对阅读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大意、词汇与搭配上,只有通过语篇整体性的分析,学生才能有效地理清框架,体会语篇衔接与连贯,发展思维逻辑性与创新性。新课改环境下,教师需要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精选背景知识,倡导课前学习;构建思维导图,理清语篇结构;设计问题链,助推分析;读写结合,内化语篇知识,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发展终身阅读能力,并为写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王蔷,陈泽航.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M]. 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3]何亚男,应晓球.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4]赵学梅.“以读促写”的整体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实践[A].谢昊.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理论研究 [C]. 广州:广东晨越教育发展有限公司,2018.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天润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