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2020-05-09王晓庆
王晓庆
摘 要 我国改革之前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基本上形成于1998年前后,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原有的标准体系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迫在眉睫。新《政府会计制度》是按照统一性原则,在有机归并原有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9项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充分继承原制度中合理的、共性的内容,同时在会计科目设置和报表体系设计上力求创新形成的新制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对维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此次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涉及财务管理的诸多方面,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在新制度实施时该如何面对,新制度改革带给我们的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如预算管理、财务核算、财务报告以及资产管理方面产生的影响,然后分析制度改革过程中事业单位存在的预算编制较为粗放、财务核算软件落后、会计信息利用率低、资产管理遗留问题多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政府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对维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具体包括预算管理、财务核算、财务报告、资产管理等方面。此次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重新构建了会计核算模式,具有“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特点。政府会计制度的这些改革给事业单位的整个财务管理体系都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一)对预算管理的影响
作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预算管理对单位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深远意义。在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将会更加完善。新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这就要求事业单位提供的财务数据要更加准确,这会推动事业单位尽快提升自身的预算管理水平,准确进行预算编制,严格监督预算执行,为适应新制度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对财务核算的影响
原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5个要素,新政府会计制度变成“3+5”模式,增加了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3个要素,分别是预算会计核算和财务会计核算。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流动,需要同时记录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实现“双功能”,这也是此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最大的创新点——“平行记账”。此次改革中还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新制度要求在预算会计核算时采用收付实现制,在财务会计核算时采用权责发生制。由于两种制度的核算方式、内容不同,所以要求财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不能将两种核算方式混淆,否则会增加基层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三)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在原政府会计核算体系中,事业单位每年需要编制部门决算报表,反映预算资金的使用结余情况。新政府会计制度将报表分为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两大类。预算会计报表主要由预算收入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以及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3个部分构成,是编制部门决算报表的基础。财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现金流量表以及会计报表附注5个部分。这就要求事业单位除了要提供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部门决算报告外,还应当提供以权责发生制为根本依据的政府部门财务报告,通过部门决算报告可以分析预算资金的执行与结余情况,通过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可以分析事业单位的资产与负债现状,有利于加强资产管理,防范財务风险,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四)对资产管理的影响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之前,部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无形资产也不进行摊销,财务核算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新制度改革后,要求事业单位全面清理核查资产情况,对各项资产要按照实际情况补提以前年度折旧和摊销,在以后的会计年度要按月计提折旧和摊销,这需要事业单位健全完善资产管理制度,有利于事业单位及时掌握本单位资产的真实价值、运行状况及配置状况,有利于提升资产的整体使用效益。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较为粗放,预算执行缺乏监督
目前,事业单位的基本保障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主要采用将人员数量信息、工资标准等数据录入财政综合办公平台预算管理模块,由系统套用相关定额,自动生成人员经费预算和公用经费标准测算数。这样做出的人员经费支出预算一般数据相对比较准确,但是公用经费支出预算就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为每个单位每年的运行情况不尽相同,采用相同的定额标准测算数据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即使在提交预算时一般会进行微调,但最后与决算数据还是差距较大。在预算编制中,发展项目支出预算主要由各科室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工作计划进行预测,由于项目负责人不是专门的财务人员,他们在对项目进行分阶段、分类别预测时会存在不细致的问题,如对专家咨询费的预测没有根据发放标准×人次进行严格测算,导致项目在执行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也为之后的项目绩效评价埋下了隐患。
事业单位的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构。很多问题都是在已经发生之后才被发现,再予以整改,在预算执行前、执行中缺乏一个统一的、权威的机构或人员对预算支出进行监督。
(二)财务核算软件不先进,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后,财务软件的更新完善还没有完全跟上改革的步伐,有的软件为了将新旧制度进行衔接,人为建立两个数据账套进行核算,一个是旧制度数据账套,一个是新制度数据账套,通过录入旧制度科目数据关联生成新制度科目凭证,两个账套的并行造成会计人员在使用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能生成新制度凭证、生成新制度凭证缺失等。同时,由于两个账套的存在导致凭证的修改、删除步骤都很烦琐;有的软件科目已经更新为新政府会计制度科目,但是需要完全依靠会计人员手工录入凭证,录入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软件信息化程度不高,无法保障单位内部管理的整体性和财务管理的规范性。
就人员情况来看,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预算会计的核算模式还是比较熟悉的,但对财务会计的核算要求却相对比较陌生。新制度采用平行记账法,要求将预算内的同一业务按照不同的核算原则汇入同一张凭证中,同一笔业务要同时记录预算会计分录和财务会计分录,这对会计人员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在职的财务会计人员中,个别年龄大的会计人员难以很快适应信息化的会计记账模式,而新招聘的会计人员由于缺乏实操经验,也很难迅速进入角色,导致财务管理与会计记账工作出现混乱。
(三)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未有效利用财务数据进行分析
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要同时提供部门决算报告和政府财务报告。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事业单位领导对此项工作不是十分重视,在编报了部门决算报表后,很少对报告中提到的预决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未有效利用决算数据对预算绩效进行评价;在试编制了政府财务报告后,也仅限于把报告提交到上级部门,没有认真研读财务报告,更没有分析财务报告中反映的资产负债现状。
(四)资产管理遗留问题较多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前的大部分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长期没有解决,如改革前固定资产未计提折旧,会计人员自行计算提取的折旧数与资产管理人员按照资产管理系统提供的折旧数不一致,存在差额;大量待报废固定资产由于种种原因未进行处置,造成单位资产价值虚增;长期无法收回、支付的往来款项一直挂账未进行清理,无法反映事业单位可用的真实资金。在新制度执行后,事业单位需要全面理清家底,及时处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
三、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议
目前,事业单位在执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将会阻碍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针对前述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规范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
预算管理工作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起着重要作用。要规范预算管理,就必须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規范预算编制,强化预算执行。在编制人员经费支出预算时可以采用人数×工资标准的方法,设定某个增长比例,再根据每年的人员政策作适量的调整;编制公用经费支出预算时可以用前3年的公用经费支出数据取平均数作为参考,再结合每年的情况变化,对预算平台的定额数据进行分析并调整;在编制项目支出预算时,业务科室必须及早规划,提前开展项目论证、采购计划等工作,可与财务部门沟通细化规范项目内容、资金用途、支出标准,做到测算有标准有依据。在预算正式批复后,各部门应当加强沟通,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支付资金,并运用财务信息和其他相关资料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力求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确保预算顺利执行。
(二)推进会计信息系统配套开发,提升财务人员素质
第一,推进会计信息系统配套开发。事业单位应该与软件服务商积极沟通,推进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整合升级,将单位内的报销审核、财务核算等整合到一个系统中,开展财务综合性管理,将原实际审核流程转为线上审核,原手工录入凭证或者双账套模式转变为从报销系统直接生成双分录凭证,在报表模块中还可以增加模板,直接从账套中提取数据生成决算报表。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大量的人力付出和工作时间的投入,还能够提高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精准度,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第二,提升财务人员素质。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直接决定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专业水平与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实际效果。要提高现有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要积极引导他们提高思想觉悟,加强自主学习,定期开展相关课程培训;其次,可以建立分组负责制度,挑选年轻、学习工作能力强的人员优先培训,由他们负责对组内的人员进行再培训和负责解答组内的问题,对于把握不准的问题要及时上报;最后,可以建立交叉审核机制,可以组与组之间或者组内不同人员间进行会计凭证的交叉审核,核查出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反馈给对方并提交上级,财务负责人可以定期汇总并对全员进行提醒,通过不断的总结与进步,达到提高全员专业素质的目的。
(三)全面利用双报告体系,注重做好财务指标分析运用
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双报告体系,全面利用报告中的财务数据,做好财务分析。首先要重视部门决算报告,关注预算会计执行情况,综合分析预决算数据存在的差异,分析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经费等各项支出的年度变化,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其次要提高对部门财务报告的重视度,关注资产、负债现状,客观评价单位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提高会计信息含量,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公开透明的高质量数据。
(四)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要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采购、验收、清查、监管体系。首先,可以将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与财务核算系统的数据相关联,确保资产卡片数据与资产账务数据一致,切实做到账实一致,这样才能保证折旧计提数的准确。其次,事业单位可以抓住此次新制度改革的契机,彻底清查资产,对于待报废的资产及时履行审批手续进行报废,对于已提足折旧仍在使用的资产要妥善保管,对于盘盈盘亏的资产要及时查明原因,履行相关手续,准确进行账务处理。最后,对于长期挂账的往来款项应严格遵循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按照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再积极联系对方单位进行后续账务处理。
四、结语
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并行,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平行记账,部门决算报告与政府财务报告需同时提供。这些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事业单位应该立足于实际情况,规范预算管理制度,细化预算编制,使预算数据尽量准确,严格执行预算,强化预算监督;推进会计信息系统化建设,对财务业务进行综合性管理,采取多渠道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素质;综合分析利用财务报告数据,分析差异,识别风险;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及时处理各种资产问题,进而推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参考文献
[1] 何燕.浅谈政府会计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务金融,2019(12):188.
[2] 王婷.浅析政府会计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务管理,2019(31):144-145.
[3] 牛梓璇.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差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2):69-70.
[4] 黄蓉.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9(33):45.
[5] 王艳红.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1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