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本质、态势与对策

2020-05-09成青青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工业革命江苏高质量

成青青

(中共海门市委党校,江苏 海门 226100)

一、引 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风险积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之中。进入21世纪,新工业革命日益兴起、势不可挡。新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其主要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因此,新工业革命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了难得的历史交汇。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革命,其影响的深刻性广泛性前所未有,将从根本上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面貌[1]。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江苏就开始以推动创新驱动为核心内容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经过10多年的实践,江苏为经济高速增长转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的动能,目前已站到了新工业革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的全新起点。

二、相关文献综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进行“再工业化”战略部署,主要内容是重振制造业和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如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工业4.0、英国制造2050、新工业法国、日本的智能工厂和机器人发展战略等。“再工业化”的核心并不是简单地提高制造业产值比重,而是把大力扶持和发展的重点,转向新兴科技与先进制造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以及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等,不断驱动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使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重新获得先发优势、竞争优势。这被认为是掀起了一次新工业革命。

(一)国外文献综述

检索发现与“新工业革命”相关的研究著作有不少,比如,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Klaus Schwab)在《第四次工业革命》(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一书中[2],详细介绍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本质、后果和影响,以及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利用本次工业革命为共同利益服务。还有由乌尔里希·森德勒(Ulrich Send⁃ler)主编的《工业4.0:即将来袭的第四次工业革命》[3],主要是从经济和科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了怎样才能使中欧工业到2030年仍能保持一个成功的全球生产基地的地位,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目前工业产业发展所处岔路口的情形。另外,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中[4],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深入到新工业革命的前沿阵地,深入考察了创业者是如何使用开源设计和3D打印,将制造业搬上自家桌面的,并预测今后十年里,人们会将网络的智慧用于现实世界之中。

(二)国内文献综述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多散见于相关的研究成果当中,目前还没有发现有系统的专题性研究,比如,咨询行业分析报告《德勤: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你准备好了吗?》对来自美洲、亚洲及欧洲19个国家所有主要行业的1 603名高管开展的调研[5],探讨了工业4.0时代来临所伴随的希望与不确定性。经百度、中国知网、维普等检索,发现分别以“新工业革命”和“高质量发展”为关键词的期刊论文较多,相关专著并不多,比如韦康博的《工业4.0时代的盈利模式》[6],同时把“新工业革命”和“高质量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研究就更少,目前只发现有2篇文章,其中一篇是论文《拥抱新工业革命,谋求高质量发展——国电大渡河智慧企业建设实践》[7],另一篇《迎接新工业革命,寻求高质量发展》是第十七届中国经济论坛上的致辞[8]。上述研究,尽管分别从新工业革命的机遇挑战、战略定力、主要做法等方面展开探讨,但是“新工业革命”与“高质量发展”两者联系结合不够紧密。

三、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态势分析

依靠新工业革命动力机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是江苏未来经济发展的根本取向,也是江苏在更趋激烈的区域竞合中制胜未来的战略依托。

(一)开启新增长周期,创新机制进入加速期

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阶段,江苏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空间逐步收窄,处在全国领先的主要指标,已不再体现在速度上,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创新力和竞争力上。

(1)江苏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布局。制造业创新中心是未来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核心节点。江苏是最早实施创新试点的地区之一。2015年底,江苏省发布了《关于开展江苏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第一批)试点的通知》,对创新中心定位、创新中心组建要素、创新中心筛选和评估办法以及申报要求作了具体规定。2018年5月,江苏省又发布了《关于做好第二批培育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有关工作的通知》,按照“成熟一个、试点一个”的原则,对达到条件要求的创新中心批复试点,给予政策支持。全省有15家被列入江苏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第二批培育名单。2019年7月,江苏采用“公司+联盟”发展模式,创新资源协同共享,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建设方案在苏州通过专家论证,成为全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2)江苏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全面发力。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9]。而集群化发展是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内在要求。2018年6月,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公布全省将重点培育13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即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工程机械、物联网、前沿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纺织服装、集成电路、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核心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新型显示等。这13个产业集群规模总量达4.9万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30%。通过重点领域培育,江苏将力争打造若干“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产业“航空母舰”,着力增强江苏经济整体竞争力。

(3)江苏规模以上企业创新战略目标切实制定。企业能否制定有效的创新战略目标,是检验参与新工业革命成效的关键。从表1分析,在制定创新战略目标的企业数量上,江苏排名第二;保持本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江苏占比最高,这表明江苏有到国际市场竞争的勇气和能力;赶超同行业国内领先企业,江苏高于全国平均占比,也高于浙江和广东(本文后面的比较一般以浙江、广东为例),江苏企业多有敢于开拓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表1 2018年江苏省规模(限额)以上企业创新战略目标制定情况比较

(二)增长动力优势充分显现,创新投入进入成熟期

江苏不断强化自身科技资源丰富的基础优势,加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投入、研发投入等,创新投入结构得到优化。

(1)江苏创新人才优势明显。江苏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内培外引,是全国引才工作最为突出的省份[10]。在江苏“双创”引才计划的带动下,2018年江苏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达到79.41万人,全国排名第二,占全国的12.08%,其中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人员分别占到全国的1/10左右,而且具有较好的结构优势。

(2)江苏R&D经费投入强度逐年提升。R&D经费投入强度是反映创新程度的核心指标。从图1可以看出,2014-2018年江苏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现连续增长态势。2018年广东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65%,浙江为2.52%,江苏为2.64%,排名全国第四。数据表明,江苏既有科技创新的实力和基础,也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图1 2014-2018年江苏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比较

(3)江苏高新技术发展保持全国领先。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据《2019中国火炬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江苏高新技术企业列入政府统计部门统计的企业数达到1.79万家,占全国的10.43%,位居全国第三;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达到4.36万亿元,占全国11.20%,位居全国第二;高新技术企业净利润0.30万亿元,占全国11.48%,位居全国第三;高新技术企业出口总额达到0.81万亿元,占全国17.95%,位居全国第二。由此可见,江苏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具有明显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后劲。

(三)增长动力逐步实现转换,技术研发和应用进入筑基期

江苏制造业中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占比快速提升,推动制造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正在重塑江苏制造业的结构和质量。

(1)江苏国内专利成果比较突出。从表2可以看出,2018年全国国内专利申请数、授权数和有效数,广东、江苏和浙江为前三名,这三省的专利申请数占全国的43.88%,授权数占全国的45.80%,有效数占全国的44.29%。江苏分别占到全国的比重为14.48%、13.15%和12.70%。

表2 2018年江苏省国内专利申请数、授权数、有效数比较

(2)江苏高技术产业技术获取及技术改造不断提升。据介绍,2018年江苏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10.7%,占工业投资比重达55.0%,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2%。在高技术产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上,2018年江苏达到75.13亿元,占全国的13.5%;在高技术产业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上,达到2.78亿元,高于浙江和广东,占全国的23.5%。还有技术引进经费支出、购买境内技术经费支出等,江苏在这方面都有较大幅度提升。

(3)国外技术引进占比较高。参与国际竞争,必须要了解和吸收国际上最前沿的技术。由图2可知,国外技术引进合同数江苏位列浙江、广东、山东之前,占全国的13.35%,合同金额虽低于广东,但高于浙江、山东,占全国的11.22%,其中技术费江苏达到36.63亿美元,占全国11.35%。由此可见,江苏在国外技术引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图2 2018年江苏省国外技术引进合同比较

(四)创新驱动增长逐渐显现,规模以上企业培育进入跃升期

江苏创新驱动增长优势明显,规模以上企业新动能不断壮大。2018年,江苏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1.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8.8%,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2%。

(1)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优势明显。2018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7.3%,利润比上年增长9.4%,居于全国领先位置。这一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得益于江苏拥有较强的科技创新的基础。从表3可知,2018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数占到全国的1/4,新产品开发项目数、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国的14.49%、16.47%和14.43%,规模(限额)以上企业开展创新活动企业个数占到全国的13.57%。据2018年《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科技创新指数居长江经济带前四位,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科技活动项目数来看,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湖北科研活动活跃[11]。

表3 2018年江苏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情况比较分析

(2)江苏规模以上工业创新费用支出占比提高。据统计,2018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费用支出达到2 967.4亿元,占全国14.23%,位列全国第二。其中,内部研发经费支出达到2 024.5亿元,占到全国的15.58%;获得机器设备和软件经费支出达到831亿元,占全国13.55%,创新投入优势明显。

(3)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质量跃升。据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江苏、广东、浙江和山东成为我国工业经济的四大“工业重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接近半壁江山,贡献了近四成的利润。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来看,广东第一、江苏第二、浙江第三、山东第四。2018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57万个,占全国的12.07%;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81万亿元,占全国12.53%;利润总额达到8 491.9亿元,占全国的12.80%,位列全国第一。数据表明江苏在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五)站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方位,江苏实现增长动力转换任重道远

江苏要在更趋激烈的区域竞合中赢得主动,必须要正视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快补齐短板,实现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换。

(1)把江苏放到全球坐标系中去衡量差距不小。江苏虽然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创新处在国内领先地位,许多经济发展指标位居全国前列。但是放到全球坐标系中去衡量,差距不小。无论是全球创新企业100强、科技企业100强、研发投入100强、25大科技公司,还是全球企业500强和企业价值品牌100强中的科技企业,江苏都无缘1席[12]。

(2)江苏创新能力水平还有待加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发展面临多重短板,产业核心技术比较缺乏,产品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特别在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层次相对较低,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创新型跨国企业等。

(3)江苏与广东有不断拉大差距的趋势。不管是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还是研发投入强度、新产品开发与销售、国内专利成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收入等,江苏与广东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以专利成果为例,其中专利有效数,2018年江苏比广东少52万件,可以发现,江苏专利成果具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4)江苏减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任务艰巨。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众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率高,但相应的亏损企业基数较大,带来的压力也很大。据统计,2018年,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比例达到14.48%,占到全国比重的11.54%;从亏损额来看,达到715.6亿元,占到全国的9.01%。因此,发展新动能,减少亏损企业,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任务很艰巨。

四、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工业革命正在加速重构全球经济体系、重塑产业国际分工格局。因此,借助新工业革命的难得机遇,必须不断积蓄发展新势能,培育发展新动力,推动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一)深刻把握朱格拉周期与新工业革命叠加的历史机遇,实现经济增长由“L型”向“V型”的转变

目前,朱格拉周期已作为判断经济运行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也就是经济危机是有规律性、周期性爆发的。危机产生于繁荣和过热,危机过后又孕育着新的经济发展起点。自1978年的伊朗政局动荡、198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8年由美国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实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对全球价值链的严重破坏,使全球经济面临严重的衰退危险。根据朱格拉周期理论,揭示了“十年一个轮回”的经济规律。进入21世纪以来,新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可以说,全球朱格拉周期叠加新工业革命,预示着下一个“惊艳十年”的开始。因此,江苏作为经济和科技强省,必须借力新工业革命,实现经济增长由“L型”到“V型”的转变。一是把握新工业革命的机会窗口,主动拥抱变革,直面跨界竞争,洞悉战略大势,研究创业风口;二是构建新工业革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生态圈”,建立多维网络体系,发展联盟联合方式,实行创新资源共享等;三是探索新工业革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场景”,实现新工业革命与对应的技术、产业、产品或服务相联系,加大新工业革命在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

(二)新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变,正是新经济发展的前景,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手段

要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深度参与新工业革命,甚至在某些领域引领新工业革命。新工业革命的巨变,彰显了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为特征的经济运行的新周期已经开始。就目前新的经济形态,比如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已展示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广阔前景。产业转型并非“去工业化”,而是“强工业化”,是工业创新性和革命性的进一步凸显[13]。江苏要紧紧抓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这一根本,既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又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使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加强智能制造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加快企业“智变”,着力培育一批智能制造行业领军企业,实现关键核心工艺和技术的突破;着力加大试点示范推广力度,打造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示范车间等。二是瞄准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目标,在全省布局若干具有地方标志、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标杆。三是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人工智能、石墨烯、纳米技术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三)借助新工业革命引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减缓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出口增长造成的不利因素明显加大,也给我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不仅是大部分出口企业要受到影响,而且为这些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产业链上的企业也会受到拖累。特别是民营企业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5%,这些民营出口企业将直面风口浪尖。江苏是一个外贸进出口大省,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外向型拉动作用。数据显示,2017年,江苏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4.0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0%;2018年,全省完成进出口总额4.3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5%。2018年与2017年相比,进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如何减缓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一要提高适应力和调整力,增强自身的经济活跃度。在提升全球价值链的同时,必须努力构建更完整的国内价值链,形成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相互协作的模式。二要充分认识我国以低端制造业切入全球价值链的模式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加快中高端产业的发展,积极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服务链正当其时。三要加强高端制造产业创新投入,大幅提升制造业R&D强度,提高附加价值比重,提升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竞争能力。四要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将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升级,并不断优化中低端产品。

(四)全面对接国家规划,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江苏作为”

2019年5月国家《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标志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目前,上海综合服务功能齐全,江苏经济实力强,浙江民营经济活跃,安徽具备后发优势。在长三角的“一市三省”中,江苏处在长江经济带江海联动的特殊区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从世界维度看,江苏肩负着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竞争的国家使命;从未来维度看,江苏肩负着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探索使命;从全局维度看,江苏肩负着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使命。其重点:一是产业创新一体化。江苏要担负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光荣使命和责任担当,推进产业区域协同发展上水平。二是基础设施一体化。要着眼于提高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方便性,充分用好江苏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加快构建全省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三是区域市场一体化。深化以“不见面审批”为重点的“放管服”改革,积极推动长三角区域内的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合作共享、资源整合和要素流动“无障碍”。四是绿色发展一体化。要协同推进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修复,让“水韵江苏”成为长三角的靓丽名片。五是公共服务一体化。要着眼于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美好,广泛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就江苏而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热点在苏南、重点在跨江、难点在苏北,要“三点”并进、区域联动,彰显“江苏作为”[14]。

猜你喜欢

工业革命江苏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数读江苏
煤、铁、蒸汽与工业革命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数独江苏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数读江苏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历史教学初探——以《面向未来的工业革命》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