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经典学表达
——“有趣的歇后语”——以《西游记》为例谈阅读教学中提升农村小学生口语修辞水平

2020-05-09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小学杨新梅

小学时代 2020年9期
关键词:歇后语西游记口语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小学 杨新梅

农村小学生口语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语言贫乏枯燥、新鲜词语少、缺乏幽默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日常生活中,一些巧于表达的人往往将歇后语掺入口语表达中,常常使人眼前一亮、忍俊不禁。如果我们的学生也能熟知歇后语,领会歇后语的妙处,并有意识地将歇后语运用到自己的口语表达中,那么将有效提升他们的口语水平。

生活中的歇后语学习需要搜集,对于数量和质量不容易把握,我们不妨把学习的机会放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知其文、品其味,这样便于集中有效地学习歇后语。对此,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经典引路,优选歇后语范例

“取法乎上,得法乎中。”学习语言,我们优选经典。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将《西游记》作为学生的必读书目。作品以其扣人心弦的故事、幽默风趣的语言深受学生的喜欢,其中大量的俗语、歇后语堪称典范。笔者选择其中的歇后语作为提高学生口语修辞水平的基石,以《有趣的歇后语》为题展开《西游记》阅读教学。课堂中,我引导学生聚焦五位人物的语言,以此为引子让学生了解歇后语的构成、歇后语的表达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课后的自主学习提供方法指导。

歇后语范例:

1.八戒道:“这正是俗语云:‘大海里翻了豆腐舡,汤里来,水里去。’如今难得他扇子,如何保得师父过山?且回去,转路走他娘罢!”

2.行者笑道:“老官儿,你估不出人来。我小自小,结实,都是‘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哩!”

3.小妖道:“猪八戒和沙和尚倒哄过了,孙行者却是个贩古董的——识货!识货!他就认得是个假头。”

4.沙僧上前,把他脸上一抹道:“不羞!不羞!好个嘴巴骨子!三钱银子买个老驴,自夸骑得!要是一绣球打着你……”

5.葛仙翁道:“俗语云: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

句1中孙悟空二借芭蕉扇而不得时,八戒打起了退堂鼓。意思是:大家从哪里来,还回哪里去。通俗生动地表达了无奈之意。句2巧用谐音“锈”“秀”,表达出悟空的自信。句3中的孙悟空凭借火眼金睛,识得假人头,妖怪便使用了一个歇后语作比,通俗生动地表达了赞美之情。句4中的猪八戒听说天竺国公主抛绣球招驸马,嫌沙僧阻拦他,否则绣球就打着他了。沙僧就用一个歇后语笑他不知羞。幽默中又耐人寻味。句5悟空为凤仙郡求雨时,葛仙翁用歇后语表达了轻视之意。《西游记》中的歇后语有很多,以这5句为例,因它们既相似(幽默、生动),又各有不同(一是情感表达不同,五句话分别表达了无奈、自信、夸赞、讽刺、轻视;二是表达形式有区别,有的直接打比方,有的巧用谐音表达意思。)选择这样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更有助于学生领略歇后语的魅力。

二、有效教学,探索歇后语之妙

怎样才能通过这5句话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歇后语的妙处,激发学生对歇后语的兴趣呢?笔者设计了以“读”为主的教学活动。

1.读:读通

经典语言的学习必须来自原著.五年级学生在《西游记》原著的阅读初始阶段存在一定的困难,一般会遇到以下几种问题:(1)生僻字不认识。比如句1中的“舡”(chuán同“船”)。(2)多音字读音拿不准。如句1中的“转路”(zhuǎn)。(3)不能理解意思,读不通句子。白话与我们的现代口语有很大的区别,如“转路走他娘罢”意思是“从另外的路走吧”“走他娘”是八戒着急之下说的粗话。所以这句话要读成“转路/走他娘罢”。再如“如今难得他扇子,如何保得师父过山?”“老官儿,你估不出人来”“好个嘴巴骨子!三钱银子买个老驴,自夸骑得!”等特殊的词语、特殊的构句方式都让句子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囫囵吞枣、似懂非懂,那何谈对句子的感知和品析呢?因此,初读重要的是交给读通的方法。如“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猜读”“将原著与无障碍阅读版结合读”都不失为好的方法。

2.读:读懂

在读通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话外之音。课堂中,我提出这样的学习要求“任选一句话,把它放回原文片段中再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句话说的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运用初读中掌握的方法很快了解到每句话的言外之意:

猪八戒想表达的意思是“算了,我们就不要从这里过了,换条路吧。”

行者想表达的意思是“老人家,你不会看人,别看我瘦瘦小小,但是有本事呢!”

小妖的意思是“这个孙悟空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假头,有眼力。”

沙僧的意思是“八戒,你也不看看自己的样子,在这里自夸……”

葛仙翁的意思是“你孙悟空怕没那么大面子吧。”

明晰了人物想要表达的意思,为后面的品读提供了知识和情感的储备。在无障碍读本和青少年读本中,像这样的精彩语言几乎都删减了,我们无法找到现代版的表述,所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为后面的对比读提供了素材。

3.读:品读

品读是本堂课的重点,其目的在于:(1)感知歇后语对口语表达的作用。(2)了解歇后语的基本构成。(3)激发学生学习歇后语的兴趣。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再读人物语言,与自己的表达比一比,想一想原文中的语言妙在何处?

学生在对比读的过程中,逐渐得到了如下感悟:原著语言读起来特别有趣,这些语言都使用了歇后语,正是歇后语让语言变得特别形象……

第一层次的问题意在让学生发现是歇后语让人物语言更生动,不一样的表达对作品呈现说话人的性格特点作用也不同。如“行者笑道:‘老官儿,你估不出人来。我小自小,结实,都是‘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哩!’”悟空那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这才是古灵精怪的悟空。而我们的语言则显得苍白无力。这就是经典语言之妙。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聚焦歇后语,讨论第二层次的问题:为什么歇后语有如此大的魅力?你发现了什么?着力点缩小,让学生关注“歇后语”,寻找歇后语的“秘密”——构成方式、修辞手法、表达作用等,教师对学生的发现进行归纳:

歇后语的构成 使用的修辞手法 表达作用引子——解释 谐音、比喻、类比等 通俗、诙谐、生动、耐人寻味

这样的收获对后期学生的自主搜集歇后语、创作歇后语、使用歇后语打下基础。

4.读:趣读

在发现语言的妙处之后,学生产生了再次赏读的心理需求。此时,教师让学生模仿人物的语气自由读,边读边体会语言的“趣”。学生兴趣盎然,反复诵读、反复品味,对经典名著中的经典语言,对歇后语的表达作用赞叹不已。

整堂课,教师没有过多的讲解,通过“初读”“读懂”“品读”“趣读”让学生感受歇后语的魅力。《西游记》中所引用的歇后语还有很多,比如:滚汤泼老鼠,一窝都是死;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事);猫咬尿泡,空欢喜;皮笊篱,捞个罄尽等。当学生对歇后语有了兴趣,课堂之外布置大家分块整理歇后语,《西游记》中的歇后语、与《西游记》有关的歇后语、家乡的歇后语、其他歇后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熟读记忆,鼓励大家创造歇后语就水到渠成了。

猜你喜欢

歇后语西游记口语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一起来说歇后语
酒中的口语诗
西游记
西游记
歇后语知多少
西游记
口语对对碰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