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和自我效能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2020-05-09王伟群汪晓凤
王伟群,汪晓凤
(上海市同仁医院,上海 200336)
在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大环境下,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现阶段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在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患者的自我管理成为改善预后的关键。我院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授权和自我效能管理有助于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40例慢性病患者,入选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5月,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70例,包括男39例,女31例,平均年龄(65.8±7.2)岁。对照组患者70例,包括男41例,女29例,平均年龄(66.2±6.7)岁。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遵照医院相关规定,护理人员为患者建立个体化档案,详细记录患者血糖、血压等关键指标变化,并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
观察组接受授权与自我效能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健康宣教。通过了解患者的诉求以及心理状态变化,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充分尊重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先利用微信等APP,对患者开展健康宣教,从疾病的发生机制、临床干预方法、常见并发症、疾病预后等多个角度入手,使患者对疾病形成正确的认识。(2)授权。期间护理人员充分听从患者的主观意愿,由于患者已经接受了系统的健康宣教,对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干预手段等形成认识,因此护理人员鼓励患者为自己制定康复路径,并形成具体的方案,由护理人员在患者制定的康复路径上提出几点补充意见,在得到患者认可后,使患者可以主动遵照自己的意愿开展自我保健。(3)自我效能。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自我保健过程进行监督,并定期向患者提供血糖、血压等生命指标数据,使患者了解自我保健的效果,坚定信心,或者根据其中的不足进一步转变自我保健路径。
1.3 观察指标
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量表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进行评价,采用6分制,主要评价项目包括运动锻炼、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与医护人员的沟通[1]。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以t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更理想(P<0.05),相关资料见表1。
表1 自我管理行为评分()
表1 自我管理行为评分()
注:得分越高证明患者症状越理想
组别 运动锻炼 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 与医护人员的沟通观察组 4.83±0.56 5.03±0.25 5.12±0.36对照组 3.22±0.41 3.17±0.42 3.22±0.55 t值 7.26 8.33 8.14 P值 <0.05 <0.05 <0.05
3 讨 论
近几年我国的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在改善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我院临床实践经验发现,患者的自我管理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仅有患者本身的因素,也包含医院干预因素。所以在未来患者的自我管理期间,需要正视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确保各项临床目标的实现。
针对上述问题我院将授权和自我效能干预模式应用到临床上,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授权和自我效能干预后,患者的运动锻炼、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与医护人员的沟通等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证明该方法的效果更理想。
根据本文的研究经验可知,在对患者实施授权与自我效能干预期间,需要在医护人员正确引导的基础上,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发现、发展其自我管理的责任,并主动改变传统临床干预期间患者被动服从的问题,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得到保障,并逐步坚定了患者改善自身临床症状的信心,具有应用价值。同时授权与自我效能实现了对传统护理模式的变革,患者能够更有效的参与到护理服务中,使护理人员了解患者诉求,患者实现自我效能的意愿更高。
4 结 论
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临床干预期间,采用授权与自我效能干预具有科学性,能够强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因此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