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人而异的血脂“指标”

2020-05-08杨秉辉

食品与生活 2020年4期
关键词:降脂药化验心梗

杨秉辉

在现代医学的各种辅助诊断项目中,化验检查应用最多。其中一些原属生理学研究内容的如血液中各种血细胞的数目、各种糖、脂肪、蛋白及酶的多少等项目检验的数值,俗称为“指标”,大多数正常人都在一定的范围内,于是医学上便将这个范围称为“正常值”,超过或不足的便是病态了。

近年来人们注意到,某些检验结果不在“正常范围”内亦不一定属于病态,于是便将“正常值”改称为“参考值”,其诊断意义由医师确定。然而,普通民众多年受“正常值”概念影响,多认为化验结果正常便是无病,反之则是有病。这种认知对于那些以化驗结果为诊断依据的疾病来说便有些麻烦了,例如脂代谢紊乱。

脂代谢紊乱便是俗称的“高血脂”,它并无症状,多数亦无体征,诊断全赖化验检查的结果。由于脂代谢紊乱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则是心脑血管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的元凶,因此预防心脑血管病应从控制脂代谢紊乱入手。若血中总胆固醇增高(大于6.2毫摩尔/升),应用“他汀”等降脂药治疗;若胆固醇在正常范围内,是不是便可以高枕无忧,不必服用降脂药物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在脂代谢紊乱的化验项目中,大量的研究结果指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俗称的“坏胆固醇”),这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首恶”。因而,要预防心脑血管病应充分控制这“坏胆固醇”。那么,这“坏胆固醇”要低到多少才算“正常”呢?专家给出的意见是因人而异,更准确地说,因此人发生心肌梗死、脑中风的危险性大小而定。

无冠心病、短暂脑缺血(即小中风)、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危险因素男性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吸烟、肥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俗称的“好胆固醇”)低、家族中有人在40岁前发生心梗或脑梗等不超过三项者为“低危险人群”,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4.01毫摩尔/升以下。

若患有高血压(但无冠心病、短暂脑缺血、糖尿病)并有一项上述“其他危险因素”,或虽无高血压,但同时具有“其他危险因素”三项以上者为“中危险人群” 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3.0毫摩尔/升以下。

若患有冠心病、短暂脑缺血、糖尿病、主动脉瘤及慢性肾脏病之一,或患高血压并有其他危险因素三项以上者为高危险人群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控制在2.6毫摩尔/升以下。

若曾患急性心梗、脑梗,或频发心绞痛,或患冠心病、脑缺血、小中风并合并糖尿病者,此类人员在10年内将有1/3至半数发生(再发)急性心肌梗死或脑中风,故称为极高危险人群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应控制在1.8毫摩尔/升以下,方稍安全。

将发生某种严重疾病的风险分层,采取不同的措施以降低发病的风险,体现了现代医学的细致入微。因此,对于一位属于心梗、脑梗发作“极高危险人群”的病人,尽管其血中胆固醇正常、“坏胆固醇”也已降至2.6毫摩尔/升,仍要求其继续加强降脂药物治疗,也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猜你喜欢

降脂药化验心梗
勘误
煤质化验中减少误差途径和方法
铁矿石化验质量控制对策分析
心梗猛于虎
铁矿石粒度与化验环节的关系探讨
降低血脂是持久战,没有捷径可走
心肌梗死常规检查漏诊率高,近2/3患者被遗漏
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在急性心梗中预测死亡风险的临床意义
他汀类降脂药致肝损害的诊断研究进展
煤质化验中误差的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