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书在手,胸怀教育“中国梦”

2020-05-08刘永和

华人时刊·校长 2020年2期
关键词:教育学中国梦心理学

刘永和

上海解放前夕,有一位鼎鼎有名的导演,徒弟问他,没看你怎么看书,你怎么那么有学问?导演回答说,我确实没有什么时间看书,一辈子只读了半本书,但是,这半本书里面的每一句话我都用上了。我也感同身受,整天忙忙碌碌,难以静下心来读书;但是,因为工作与研究的需要,经常“被读书”,而且,学以致用,效果很好。后来才知道,这叫做“行动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为行动而学习。

读皮读目录:建立框架

课程建设是教育改革的关键,而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正是因为要提高师范学生的基本素养,使之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由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根据教育部有关课程改革的精神,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公共课教学实际,2001年开始编写《教育学基础》与《心理学基础》两本师范院校通识教材,成为全国师范院校首选教材,也是各地教育学院、各级教师进修学校等接受继续教育、教师资格考核、教育类研究生考试等必备教材。2002年,两本书被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6年,被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9年,被确定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做科研,做教研,这两本书乃必备“利器”。读书,特别是读理论书籍,有人认为,先要把书“读厚”,再要把书“读薄”;我以为相反,先要把书“读薄”,然后再把书“读厚”;站得更高,才能看得更深。因此,读书首先读皮读目录,建立知识框架,这一点尤为重要。《教育学基础》内容有:教育与教育学、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课堂教学、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学生评价、教师的教育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等十二章。《心理学基础》基本内容有: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脑与心理、行为动力、认知过程、情绪、智力与创造力、人格、个体心理发展、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学校心理健康与辅导等十二章。

看题看体例:理清思路

《教育学基础》也就是“教育学”的基础,要学习“教育学”,就应该从这个“基础”开始;

《心理学基础》也是这样,要打好“心理学”基础,就得从这里开始;没有基础,就没有高楼。这是名称的语法分析,也是我数十年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研究的经验体会。

两本书具有相同的章节体例,每一章共有8个项目,每个项目对于读者都十分有用;明确了体例就明白了编者的意图与编辑的重难点,于是读书目标更明确,效果更显著。一是“内容摘要”,主要是让读者对本章内容有整体的概括的了解,并与之前与之后所学内容形成相互连接,形成知识结构化。二是“学习目标”,意在明确本章学习所要达成的学习效果与所要达到的基本指标。三是“关键词”,旨在提炼出反映本章写作目的与写作脉络的重要词语,让读者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四是“正文”,阅读时,不仅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语言的通俗性;也要在具体行文过程中,兼顾学科机理、学生发展、社会需求三者的和谐统一;还要注意理论性和运用性相结合,注意基本理论与经典案例相呼应。另外,除文字形式外,还引证一些相关的数据、图表等,以增加教材的可读性。五是“主要结论与启示”,提炼概括出本章的精华,强化读者对本章内容的掌握,并学会学以致用。六是“学习评价”,目标是帮助读者消化理解本章的主要内容,明确不同目标的教学要求,确定重点。七是“学术动态”,提出本领域内正在研究的热点问题及现状,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以培养读者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主动探索的能力。八是“参考文献”,列出了有关章节的相关的有影响的中外图书及文章,以满足读者拓宽学习视野、深入研究的愿望。

思道思实践:学以致用

学思结合,学以致用,这是当代读书的基本方法与根本目的。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而教学工作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了教学目的、培养目标与教育价值的实现。《教育学基础》在第七章《课堂教学》里面,介绍了多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并对与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直接相关并且影响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两个方面——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作出了实用性阐述;是基层学校一线教师站稳课堂、改造课堂的基本依据。

根据《教育学基础》的指导,我在南京“永和工作室”的8校骨干研修班里进行了课堂教学改革实验,打造教师的“代表课”。“代表课”一要代表自己的个性特征,我要求每个老师每节“代表课”都要思考自己的“风格取向”,并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二要代表学科教学的规范性,我要求每节“代表课”设计都要有精彩的导入、小组的合作、师生的互动、课堂的高潮、巧妙的结尾、简明的板书、流畅的环节等等;三要代表教师自己的最高水平,我要求“代表课”的设计要有我的教育理念、我的教学主张、我的优势与不足、我的设计模型、我的教学流程、我要解决的问题等等。经过选题与准备、展示与点评、反思与总结三个阶段,教师撰写“选题介绍”、“双案设计”(教案与学案)、“两项说明”(说课简案与设计说明单)、“自评意见”“互评意见”“课堂教学案例”“代表课研究论文”九份材料,并经过导师修订,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产生思考的印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积累。

比同比不同:鉴别鉴定

有比较才有鉴别,有精读才有比较,世界上关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书籍可以说汗牛充栋,我们根本不可能一一读来,因為一线教师根本没有这些时间。那么,我们可以先精读一本权威专著,了解框架,理清思路,抓住关键,吃深吃透;于是,我们就可以泛读其它专著,而且可以一目了然。

一是“内比”。也就是将一本书里面的内容与写法进行比较,就能发现优点与不足。心理学比教育学成熟时间早,而且,教育学是借鉴了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而建立的理论。《心理学基础》的编写尽管也有一些过于学术化,缺少通俗性等问题,特别是“思维”一节,就是学术研究的成果,缺少操作性,出现“你不说我还清楚,你越说我越糊涂”的局限。2003年,我在《上海教育科研》发表一篇论文《试论思维的“方向性”》,就是当时研读《心理学基础》时,发现“思维”看不懂,说不清,用不上,而另辟蹊径,从便于感受的“方向性”来理解思维。

二是“外比”。用这一部《心理学基础》与其它心理学相比,不如与《学与教的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基础》在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编辑的准确性、观点的权威性方面都要高于后者。《学与教的心理学》编写前紧后松,学术性前强后弱,还有不少编辑错误。这就是教材与专著的不同之处。如果,我们用《教育学基础》与“积极心理学”比较,就会发现,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现代革命,它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结论。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适当的方法来研究幸福感受,针对传统心理学的干预疏导的主题,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积极活动、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这对于我们为“教育学基础”准确定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坚信:日有所学,月有所进,年年发展,老而无悔。

(南京市人民中学)

猜你喜欢

教育学中国梦心理学
“没有用”的心理学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教育学信条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跟踪导练(二)5
如何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认知
打喷嚏个性心理学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