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2020-05-08井志红

科教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习俗大学英语文化

井志红

摘 要 文化(culture)是相对于经济和政治活动而言,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和精神活动产生的产品的总称,它具有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有含义。简单的说文化就是衣、食、住、行、文、物、冠等人类的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所有,给文化下一个准确或者精确的定义非常困难。文化在人们的长期生产活动中产生,形成固定的一种习俗,环境的不同,习俗就不一样,形成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就不一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对待方式就不能相同对待。本文对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行了论述,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进行了诠释,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方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文化 中西方的差异 习俗 教学 大学英语

Abstract Culture is relative to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it is all the spiritual activities and spiritual activities produced by the products of the general name, it has a very broad and the most humanistic meaning has meaning. To put it simply, culture is the general term of human life elements such as clothing, food, shelter, transportation, culture, material and crown. Therefore,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define culture accurately or precisely. Culture is generated in people's long-term production activities and forms a fixed custom. Different environments lead to different customs, different forms of language and expression, and different ways of treatmen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explains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methods of cultural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Keywords culture, Chinese and western differences, customs, teaching, college English

经济的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的交流,互联网的普及拉近了各国人民的距离,跨文化、跨地域的交际推动了国际官方语言——英语的普及。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障碍,这种差异阻碍了社会的进程,成为了全世界需要尽快解决的一大难题。作为大学生培养和引导的大学英语老师,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教学中因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各种问题。

1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1.1 中西方文化地理环境的差異

环境的差异,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了大学生对英语接受能力的差异。英国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英国人是一个航海的民族,因此孕育出了自己独特的航海文化,他们的习语多与航海有关。当一个人的事业比较顺利时,他们会说“plain sailing”;而当一个人四处碰壁时,他们会说那是“in deep waters”;如果你的朋友的处境和你一样,则会说是“in the same boat”。而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业,崇尚自然,尊重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和统一。因此习语常与陆地有关,如形容一个地方富庶,我们会说这是一个“鱼米之乡”,而英语中对这个词语的同义释义是“the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汉语中常说的“猫哭耗子”与西方的“shed crocodile tears”的意思大体相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语言中带有陆地文化特征,而西方文化语言中则带有海洋文化的特征。

1.2 中西方文化宗教信仰的差异

国家和民族精神和文化追求在宗教信仰得以最好的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与思维方式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由宗教信仰来决定。中国人主要信道教和佛教。道教是中华文明本土孕育的带有东方文明特色的独特宗教,认为人的命运是上天早已安排好了的,我们应该顺应天命。而佛教是中国盛唐时期从古印度传承过来的,通过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最终形成了倡导人们做好事,得好报的思想文化。而西方人主要以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为主。基督教的教义是指导人们做好事,告诉人们做好事可以到天堂享受快乐,远离烦恼。其教內读物《圣经》几乎成了英美家庭的必备读物。

1.3 中西文化在语言交流上的差异

在中国,我们接受到的教育是,见到年迈的老人要喊爷爷奶奶,如:“张爷爷”“李奶奶”,见到中年人则要称呼其为叔叔阿姨,如:“周叔叔”“李阿姨”,而与我们不同的是,西方人认为年龄是个人的隐私,因此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年龄,因此,他们对称呼并不那么精确,不论年老年少,习惯用Mr.或Mrs.+姓氏的方式来称呼对方,而不是用 “uncle Zhou”, “Aunt Li” 等词汇来称呼对方。同时,中国有很多表示称呼的词,关系表达的也相对细致,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叔”“姑姑”“舅舅”“姨”等表示辈分的词,把对方的身份关系表达得很详尽。而在英语中,通常一个词就可以表示多个称呼,如用“grandpa”表示“爷爷”或者“姥爷”,而“grandma”则可以表示“奶奶”或者“姥姥”,“aunt”一词就涵盖了“姑姑”“姨”“舅妈”等。中国的文化内涵中,年龄越大,资历越老,就越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长者通常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因此,人们通常用姓氏+“老”字来表达对某个人的尊重,表示被称呼的人德高望重,如“张老”“李老”。然而,在英语中,“old”一次却并不受人们的欢迎,“old”一次常表达“不中用”的意思,而西方人都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因此比较忌讳用“old”这个词语来进行称呼。

另外,对于职位方面,在中国,打招呼时通常会说出对方的职位名称以示尊重,如:“李校长”“王经理”,而对于职位比较高的专业人员,一般会称呼其“姓氏+职业”,如:“王律师”“张老师”“徐医生”等。而在英语中,则没有 “teacher wang” 这类的称呼,通常可以称呼别人“professor” “president” “chairman”等。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师生问好的时候,学生通常会说“Good morning, teacher”,而这种表达方式显然不对,正确的英语问候应该是直接用 Mr./Mrs.+姓氏的方式来代替“teacher”一词。

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所以,通常在被别人夸奖的时候,往往会比较谦虚地对别人的赞扬表示礼貌性的否定,比如“哪里哪里”“过奖”等。而在西方国家,对于别人的称赞,人往往会坦然接受,报以“thank you”来回应。中国学生在与西方人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按照中国的思维方式来向外国人回应:“No, my English is poor.”而这种回答却往往会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因为,在他们看来,明明都可以很顺利地进行沟通,又为什么说自己的英语“poor”呢?交流中我们通常会发现,有的西方人明明只会说比如“谢谢”之类的词,却称“ My Chinese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而不会去说自己的中文“just so so”。这也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人讲究谦虚,而西方人则善于自我鼓励。

1.4 中西方文化中谈论话题的差异

中国人在社交中通常喜欢谈论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否等话题,并认为这是一种对他人关心的表现。然而西方人则对这一类的话题显得比较忌讳,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这是在窥探他们的个人隐私。所以,在英语交际中可以称呼陌生的女子Miss 或 Mrs,并且不应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以及年龄、信仰等话题,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而显得尴尬。

中国人见面时通常会问对方“在忙啥”“吃了吗”,并认为这是一种亲切沟通的开始。而当你用中国的思维方式与西方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时,往往会让对方摸不着头脑,他们会很奇怪你为什么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因为这些内容干涉了他们的隐私。英语国家见面寒暄时通常会用谈论天气怎么样来开始他们的交流,你也会听到外教会问学生他们最喜欢的运动方式,或者爱去哪里旅游等等,而中国人却会认为这些事情没有必要去谈论。

1.5 中西方文化中象征意义的差异

“龙”是中国的图腾,是皇帝和王权的象征,因此,中国人常常称自己为“龙的传人”。而在英语中,“dragon”常常意指邪恶、罪恶和专治统治,英语中与“dragon”有关的词语描述都带有贬义讽刺的意味。

同样的,在颜色方面,东西方的使用方式也不尽相同,例如:在中国,白色常常与死亡联系起来,因为在中国的葬礼上,人们为了寄托哀思,常常会着一身黑衣,佩白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忌讳佩戴白色的装饰物。然而在西方,白色通常被寓为纯洁之意,因此西方的婚礼上,新娘通常头戴白纱来象征美好。

1.6 中西方文化事物表述方面的差异

从对一个事物的表述方面,中国人倾向于模糊表达,而西方人则更倾向于准确性。比如:对于“骆驼”一词,汉语中的“骆驼”一词,相当于英语中的“camel”,而在英语中却不常用这个次,它被细化为“dromedary”(单峰骆驼)和“Bactrian camel”(双峰骆驼)。骆驼曾是大多数阿拉伯人的重要交通工具,据说在阿拉伯语中有400多个词语用来表示“骆驼”,这些词语区分了骆驼的品种、性别、年龄和大小等。

1.7 中西方文化思考问题的差异

在思考问题方面,中国人习惯于从大到小,先整体后部分,而西方人则恰恰相反,这可以从邮件的地址上得到证实。比如:我们的写法是“中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而外国人的写法则是“Taishan District, Shandong Province, China”。同样,对于姓名的写法,我们会把祖辈的姓氏放在前,自己的名放在后,而外国人恰恰相反,他们习惯于把自己的名放在前,祖辈的名置于后,所以,我们单从他们的姓名方面并无法判断他们的亲缘关系。

2 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词汇,句子和语法的讲解,讲它们的自身含义和用法,并不涉及其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其结果就是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地接受,这样必然会造成应用的困难。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涉及大量的西方文化,把其中的文化关系渗透给学生,适度地增加一些西方文化元素在里面。教师在课时的导入阶段,可以使用与课文相应的内容,或者使用互联网上的内容,采用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手段。比如在课本涉及文化节日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西方节日的相似之处(如圣诞节与春节),并可以延伸出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和西方的传统节日(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和复活节等)。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中国人也过起洋节日,比如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通过这样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文化意识,了解西方的文化背景。

3 总结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中西文化的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也很深。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融会贯通,关系密切。因此,学习一门语言,应当首先了解其文化,这样才能大大提升对这门语言的学习效果。只有充分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注重实际练习,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准确有效地进行跨国度,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 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 李建波.论文化差异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沈阳農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56.

[3] 康静毅.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M].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3).

[4] 王振英.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钟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外语界,2000(2):16-20.

[6] 王丽君.试论高师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必要性与策略.中国高教研究,2005(8).

猜你喜欢

习俗大学英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