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校思政课“多堂联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2020-05-08周荣方

科教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联动课程思政

周荣方

摘 要 “课程思政”建设是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的新时代教育理念,也是自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举措。以郑州大学为首的多所高校在思政课课堂授课的基础上开展了高校思政课“多堂联动”教学活动,将融媒体时代特征与学生特征相结合,将思政因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引导作用,让课程思政建设稳起步、活起来,使其未来的发展更具计划性、科学性。

关键词 “多堂联动” 课程思政 联动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urriculum" is a new era education concept of constructing the pattern of "whole curriculum education", and also a fundamental measure to consciously implement the basic task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ead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have carried out the "multi class linkage" teaching activ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basis of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a era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combin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actors with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gives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practice and theory, so tha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urses can start steadily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to make its future development more planned and scientific.

Keywords "multi class linkage"; curriculum politics; linkage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其实践需要多方位、多层次的联合运作,高校思政课“多堂联动”教学活动正在此基础上,以“激发师生微资源、展示思政大能量”为目标而建立。

1 “多堂联动”教学活动让课程思政建设“稳”起步

“多堂联动”教学活动覆盖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以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为核心,以各位思政课教师自身特点为基础,以微信公众号“师话学语自铿锵”为主平台,以“师说”(教师联动)、“学语”(学生联动)、“师生铿锵说”在各校现有教学资源协助下,通过“多堂联动”教学活动,达到师生交流、课程共建、高校文化等方面的融合,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融合更多教师、更多高校的教学资源进行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其工作思路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明确一条主线:以“差异”实现“激发”,以“激发”推进“联动”,真正实现各专业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实现课程思政的共建。

(2)明确两个立足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与学生,高校与社会之间联动的基础上,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连接点更具“个性与融合”的协调发展,使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式具有多元化发展趋势。

(3)明确三个建设任务:建设新媒介平台、建设融合型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思政新空间。一则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工作“有拓展、有机制、有活力”的“三有”联动平台,在教学实践、网络实践、社会实践相互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兴媒介为学生提供课程思政建设新思路,激活新的公约数;二则建立“联动教学团队”,容纳多专业、多学科、多部门、多高校、多职业的多元化教学团队,通过团队融合发掘各课程与思政课之间的“公约数”;三则推动“联动”方式多元化发展。在激发联动因素、夯实联动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聯动方式的研究与扩展,发掘并形成以“巧、微、精”为特征的联动规律。

(4)明确四个研究方向:内容建设是根本、技术建设是支撑、团队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障。一则四个建设方向以联动为核心,兼顾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兼顾线上与线下优势力量,形成联动策划、整体部署、协作推进的新型联动机制;二则四个建设方向兼顾教育信息的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团队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与统筹能力;三则四个建设方向在内容、技术、多元、制度上共同发力,遵循技术发展规律,有利于为“多堂联动”做好体系化、科学化、多元化布局。

(5)实现五个联动环节:实现多专业、多类型(高校、家庭、社会等)、多定位(面向学生、面向教师、面向普遍网民等)网络平台的联动;实现多专业、多学科、多特点教师之间的联动备课;实现师生教学团体联动共建;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线上与线下”“课上与课后”的联动;实现教学实践与理论建设的相互促进。

2 “多堂联动”教学活动让课程思政建设“活”起来

“多堂联动”教学活动打破当前对于课程思政工作单纯的“思政课+”或“+思政课”思维模式,贯穿“融合思维”,通过发掘、创新师生之间、家校之间、学科之间、校园内外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动因素,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的“个性思维”,即其自身特点与规律,在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探求、激发、联动各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课堂”与“新课堂”,推动建立课程思政建设的新空间。

2.1 踩“兴奋点”,让学生想“动”

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多以教师为着眼点,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教学计划,以及各学科教师如何互相协作,然而教学活动涉及教与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此在研究课程变化过程中,不能忽略“学生”这一教学主体。

当代大学生属于网络“原住民”,适应“多元”不适应“单一”,适应“主动”不适应“被动”,适应“新奇”不适应“陈旧”,因此每一项有关学生的工作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空白点为出发点,进行工作的安排与梳理。“多堂联动”教学活动正是基于此,充分體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思路,推动课程思政的建设。

“多堂联动”教学活动真正与网络融合,不仅有教师专栏,更有专门展示学生风采的栏目,如“学哥学姐对你说”“舞文弄墨”“校景一分钟”“学生剧场”“舞动校园”“学评馆”等栏目,并设有“师生铿锵说 多堂生活汇”“师生铿锵说 多堂畅聊吧”“师生铿锵说 多堂小书吧”等师生互动栏目,通过传统教师打造网络形象的方式吸引学生关注,这极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评价:“哇!没想到思政课老师还这么潮!”这是“兴趣”的魅力!围绕学生,让课程思政建设更具活力。

2.2 “同向同行”,让学生能“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的要求。课程思政建设的“同向同行”,本身就是大学设置课程的初衷。各专业因社会需要而设置,因社会责任而成长,因此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推动必然需要从高校、家庭、社会等多方着手,寻找融合点,实现课程思政的共建。

“多堂联动”教学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公共理论课”教学优势,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引导各专业学生结合学科内容,发掘、设计展示其特长的方式。既推动各专业学科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互融互补,也激发了学生参与思政课教学,展示教学成果的热情。

2.3 “师生共建”,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多元化推动社会多元化发展,因此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把握一切可以把握的机会,是每一项新兴工作应该具备的策略与思维方式。“多堂联动”教学活动正是基于激发、联动一切有利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因素,以推动融媒体环境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多堂联动”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注重引学生入门,助学生策划,磨学生作品,展学生风采。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与学生共同打磨作品,形成了具有时尚性、时代性的思政课作品,如:用抖音拍摄“经典阅读”系列以及“文明赏花”系列,书法展示、红歌联动、校园一分钟、舞动校园等作品集。在这个过程中拓宽师生思路,推动师生互融,实现教学相长,真正融合了各高校教学资源,使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融合发展。展示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魅力所在。

3 “多堂联动”教学活动让课程思政建设未来可期

3.1 完善目前课程思政的共建方式

目前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多为自上而下以教师团队为主的推动模式,“多堂联动”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授课之外,尝试以学生兴趣、关注点、疑问等方面出发,探求课程思政工作中“课下与课上、线下与线上”共建方式。

这一方式也有利于打破当前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方式的研究重点多停留在以高校教师、高校各部门、课程规划等微观问题为研究对象的阶段,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系统化、科学化发展。

3.2 推动新媒介使用与课程思政建设之间“融”发展

目前对于“课程思政工作”的模式研究,各学者多从自身专业着手,策略研究多为“思政课+”或“+思政课”的模式,事实上“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学科、各门类、各部门等互相联合、取长补短,达到协同效应。因此其工作规律并非“相加”而应“相融”,但目前尚缺乏将“融合思维”与“课程思政”工作相结合的模式研究。

所谓“融合”,即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因此“多堂联动”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依据新媒介特点,融合学生兴趣点、关注点以及理论理解的空白点,探索并总结吸纳学生、激发学生的有效途径。使其成为构建课程思政建设立体化的重要渠道。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师生之间点线面立体化沟通渠道,设置个性化沟通元素,形成多样化沟通语系。

3.3 推动“融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

媒介融合的推进有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要素相互“联动”,在融媒体时代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打开方式。但从目前情况看,高校思政课各教学要素之间缺乏有效联动,影响课程思政建设与时俱进的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团队的建设多为“相加”而非“相融”,多为“单向”而非“多元”。

因此在“多堂联动”教学活动实践过程中,注重教学团队的立体扩充建设。以各参与教师为核心,建立“师生教学相长团队”、“多专业教师互助团队”、“融媒体研究教学团队”等多方向教学团体,在多媒介、多渠道、多风格传播渠道的推动下,使话语载体多元化、话语内容生动化,完善教师团队的“融合”建设,从而使课程思政建设具备更强引导力。

猜你喜欢

联动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大策划意识的实用型广告人才培养方式探究
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多展联动:“新常态”下会展业发展的新思路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创新创业人才“三区”联动培养体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