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对比应用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

2020-05-08张丽霞

科教导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跨学科

张丽霞

摘 要 新世纪以来,学科分类化频率加快,层次加深,有必要提倡格物致用的哲学思想。本文分析比较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的异同,凸现中英语境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旨在提高教师理论素养,促进教学改革。

關键词 跨学科 应用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Abstract Since the new century, the frequency of subject classification has been accelerated and the level has been deepened, so it is necessary to advocate the philosophy of using thing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sociolinguistics and applied language, and highlights the problems faced by Chinese and English context teach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ers' theoretical literacy and promote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 applied linguistics; sociolinguistics

21世纪是学科整合的时代,传统学科发展进入全盛时期,需要完成更高层面的整合,风骨独特,需要纵深发展激励下形成新的学科生长点。考察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学科特征,促进应用学与语言学的研究,新世纪以来,外教改革重要性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得到明确认识,教育部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扩展项目,其指导思想是重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创建多样化,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项目的确立实施有助于凸现我国外语学科特色,实现教育兴国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有必要采用跨学科研究视野,考察社会语言学与外教的契合点,为提升我国英语教学整体实力提供理论借鉴。

1 历史渊源

社会语言学同外教的联系由来已久,可以从理论借鉴,研究扩展等方面证明。社会语言学语言交际理论自问世得到应用语言学家的普遍欢迎,交际教学法的产生成为明证。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成为指导语言教学的重要思想原则,拉博夫首创的社会语言学变体理论为外语学习的过程化研究提供观察模式,使得人们通过语境变化、说话人社会身份不同预见学习者的语言行为表现。[1]

《社会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社会语言学与语言教学》《应用语言学领域中的变化传承》等专著论文集出版,及散见于各种语言学期刊跨学科研究论文,标志社会语言学与外教关系日益密切。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社会语言学跨学科研究范围日趋广泛,为全面揭示语言,文化的内在联系,社会语言学扩大研究,将观察范围通过投射扩展方法推演开,研究外语学习环境中文化因素的影响,对外语学习的作用,权势与同等观念在语言教学中的反映。

随着跨学科研究发展,语言教学研究多元化发展。有学者对二语习得研究模式提出质疑,呼吁从多层面,多范式,多渠道互动,形成健康有益的学术交流模式。文化因素的研究,社会文本中的文化语式差异现象比较,教师话语模式分析,对学习者个体因素的关注,语言遗传机制普遍性的探索,关注语言学习中非智力的影响,极大丰富了二语习得的研究内容,展示出社会语言学在研究内容方面的紧密联系。

2 社会语言学科特性

社会语言学从一开始有对语言社会意义的语言学家,及社会原因现象中的语言因素感兴趣的社会学家,两种力量由于学术传统,研究兴趣方面的差异,对待理论问题有很多分歧。争论焦点在社会语言学研究中,功能研究与形式分析重要性等关键问题上,出现相互关联各有侧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以社会学研究为止的语言社会学研究,以语言学研究为主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学科总体研究内容方面,社会语言学包括将社会作为考察起点,将语言作为社会问题研究,揭示语言的本质,研究对象方面,社会语言学有宏微观之分,微观层面涉及到结构层面具体语言问题研究。[2]可就研究角度不同细分,理论社会语言学研究关心研究模式的建立。应用社会语言学研究研讨不同领域中语言使用的不平等现象。

麦凯认为社会语言学可以在社会学研究层面上建立宏微观两个研究层面,便于各种相关问题纳入学科领域中。针对社会语言学理论模式的多样化,考查范围的外延性,参照群体的广泛性,有学者将社会语言学成为自由开放的教堂,90年代以来,语言变体研究内容进一步扩展,更加关注语境变体的研究,学科研究范围日趋宽广,加强了本学科的跨学科研究。

新世纪以来,社会语言学打破英美范式统一的格局,研究视野具有更宽阔的跨文化对比,对新的理论配置的产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拉夫提出的社会实践概念对跨学科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社会实践模式对探索语言的研究者提供了富有成效的概念。其概念为社会认同研究提供了理想的理论框架,为交际能力习得研究提供了手段。社团实践模式反映社会学习的一种模式,通过跨学科研究有助于宏观层面形成社会认知模式。

90年代末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语言学理论模式方面采取开放的多元姿态,利用语料库资源进行动态社会语言学研究。如何准确描述语言流变的路径是语法研究中普遍遇到的难题,英美两国的社会语言学家,通过语料库语言学理论的借鉴,基于忠实可靠的社会文本研究,对英语中的语言创新表达做出准确的描述。be+like结构成为现代英语篇章层面最具活力的语言创新用法,过去30年中最引人注目的语言现象,为语言学家提供大规模研究语言公时变化的机会,解答变化动因等一般性问题。

社会语言学研究理论构建必要向成熟学科看齐,创建科学规范的学科理论范式,社会语言学家有必要注重寻求一般规律的揭示,社会语言学研究有必要采用传承式话语模式,重审文化相对论的内在含义。社会语言学需消除门派隔阂,注重跨学科领域新理论方法的学习,形成科学合理的配置,社会语言学理论发展体现出跨学科,应用型,变通型的趋势。

3 外教学科特性

回顾外交理论的流变,多半同语言学,认知科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密不可分,主要原因是内外部因素两方面影响,内部机制包括学科本质等内容,外部因素包括社会职能等内容。[3]

了解人类学习机制是心理学家的责任,外教需要从结构形式上分析描述教授内容,需要清楚的了解大脑加工储存语言信息的方式,随着人类对大脑机制认知的提高,认知科学发现给予外教重大理论影响。

90年代以来,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完善,认知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人类大脑词汇存储方面体现出多元系统表征,母语习得与外语习得存在的差异。可能由于语言运算中激活大脑皮质位置不同。从小学习两种语言者,大脑皮层只在一个区域激活,青少年时期学习外语的人,大脑皮层在两个区域激活。为语言学习中长期存在临界理论观点提供了神经学理论基础。证明母语系统与二语系统的工作范围,为研究语言习得提供生理学基础。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儿童能轻松学会语言,成年人学习外语困难现象有着深刻的原因。

21世纪世界政治文化全球化发展趋势,使得高效解决现代社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不仅是经济学问题。外教由于在信息处理加工,文化解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作为教育产业的有机部分,发挥重要的作用,一味追求学科自主性的理论构建,不符合应用型学科的发展规律。有必要强化外教的应用型特征,从教育学角度出发,探讨语言教学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作用,提高外语学习质量。

语言科学在理论构建上形成不同特征,体现笛卡尔的二元对立学术,语言学有了语言与言语之分,外教研究领域一直保留二元对立的概念, 60年代以来,心理语言学,民族学研究迅速崛起,对外教理论研究产生了明显的跨学科作用。实证主义的认知论观点在语言学研究中得以确立,海姆斯交际能力提出,建立了语言能力在社会语境中的次分类概念,强敌语言使用的研究,注重生活经验对学习者语言行为产生的变化影响。[4]

4 跨学科语境中的问题

跨学科研究可能出现双赢或两败结果,社会语言学挖角的联袂可能开创双赢局面,跨学科下外教研究丰富了社会语言学研究内容。如何提高语言学習内容的内在程度,是充满矛盾的探索过程。

社会语言学绝非可医治外教中的所有绝症的万应良药,交际教学法盛行的今天,可以看到其自身的局限性。由于河水语言学的崛起引发语言教学领域听说法独行的教学革命,使得教学目的明确为培养交际能力的语言使用者。

新世纪以来,随着大学英语教改加快,双语教学成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高校中得到了重视探索,ESP,学术英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英语学术写作课程受到学生群体的普遍欢迎。推荐信函等写作任务成为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写作重要训练内容,中国学生撰写信函文本往往坠入文化陷阱。

90年代末以来,清华大学英语写作团队开设了学术写作课程,中国学生推荐信函写作中,普遍过分强调写信人与当事人角色关系,违背了礼貌原则,降低了信函的说服力。为避免面子威胁言语行为,教学引导中引入社会语言学的礼貌原则,使对方感觉良好。结合写作教学经验,概括出推荐信函写作基本社会功能,委婉表达要求,争取推荐成功,跨学科训练手段可以有效避免文化误读,解决经常出现渲染过度,缺少选择的问题。达到提升文本可读性的目的。

跨学科教学研究探索中,语言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应用性学科外教中涉及到各种因素,理论借鉴不存在绝对优劣分别,方法选择没有卓越,语言教师应注重不同理论模式对教学质量的提高的作用。注重借鉴外教中普遍存在的费事费力的现象,如何摆脱外教学习中面临的能力培养问题,使得外教改革顺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增强全球化竞争实力。

交际教学法获得普遍认可,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得到重视,网络教学等逐步成为主流英语教学模式,应认识到中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如何从学科发展生态学角度出发,在教学中有必要处理好知识积累与创新发展关系的协调互动,个性化教学倡导与学科规范要求的矛盾,创新教学与技术精巧的辩证关系。

5 结语

自90年代以来,随着遗传基因,超导研究等前沿学科方面突破性进展,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设计经贸全球化格局形成,学科整合分化频率超速发展。随着社会对科技解放方面的认识提高,随着市场竞争对创新意识发展的渴求加剧,理论应用化,学科精细化成为21世纪学科发展的新特色,跨学科研究成为新兴学科的孵化器,学科发展理论创新的催化剂。社会语言学与外教的跨学科研究具有他山之石的方法论优势。面对新时期中国语境中的英语教学改革,跨学科研究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昶颖,徐锦芬.我国语言学研究国际发表状况及未来趋势——基于2000—2017年SSCI论文的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8(04):30-37.

[2] 王金巴.复杂理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跨学科视角[J].运城学院学报,2018.36(01):1-5.

[3] 李毅,崔泳泳,石磊.跨学科视角下的应用认知语言学研究——第五届全国认知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研讨会综述[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40(06):108-112.

[4] 杨永林,张彩霞.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跨学科视野下的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07(03):239-250,327-328.

猜你喜欢

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跨学科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措并举,构建小学《道德与法治》跨学科学习,促学生创新发展
基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组织模式创新
语料库下的应用语言学学术语篇发展趋势分析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公益广告语言研究
《红楼梦》“宝黛钗”之间称呼语研究综述
应用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
英语语音国别变体的社会语言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