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术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并文献复习

2020-05-08王晓冬李玉明

临床荟萃 2020年4期
关键词:鞘管破口凝血酶

张 坤,王晓冬,王 伟,李玉明

(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 心内五科,天津 300457)

股动脉是心血管介入手术最重要的入路之一,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A)是较为常见的血管并发症,既往常用治疗方法包括人工压迫、手术修补等,近年来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术(UGTI)亦有良好效果[1],因其安全有效,成为广泛使用的方法。现报道3例假性动脉瘤的治疗并进行文献复习。

1 病例资料

病例1,男性,66岁,体质指数(BMI)32.28 kg/m2,2017年7月16日经右股动脉入路行右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术后即刻拔管并使用血管缝合器(Angio-seal VIP)闭合股动脉穿刺点,术后卧床制动12 h,常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4 000 IU皮下注射,1次/12 h)抗凝治疗。术后12 h查体,右股动脉穿刺点局部可及搏动性包块,可闻及杂音,超声明确假性动脉瘤,股动脉前壁见约1.7 mm破口,瘤体约4.3 cm×1.6 cm×1.5 cm大小;采用人工压迫30 min后局部加压包扎并卧床12 h,复查超声无改善;遂决定行UGTI,使用生理盐水将凝血酶(凝血酶冻干粉,规格500 IU,北京第一生物化学药业有限公司)稀释至5 ml,即100 IU/ml浓度,使用5 ml注射器于超声引导下瘤体内远离破口处缓慢注射约300 IU,即刻复查超声瘤体内血栓形成,动脉破口血液分流消失,24 h后复查超声无复发。见图1。

病例2,男性,62岁,BMI 24.44 kg/m2,2017年9月10日经右股动脉入路处理左主干病变,使用7F股动脉鞘管,术中顺利于前降支至左主干病变处置入2枚支架,术后即刻拔除鞘管并使用血管缝合器(Angio-seal VIP)缝合穿刺点,术后卧床制动12 h,常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低分子肝素(4 000 IU皮下注射,1次/12 h)抗凝治疗。术后12 h下地后出现右下肢伤口处疼痛,右腹股沟局部可及搏动性包块,并可闻及杂音,超声明确假性动脉瘤形成,右侧股动脉近分叉处前壁可见1.9 mm破口,瘤体4.0 cm×2.0 cm×1.8 cm大小,可见多个分隔;同例1方法注射凝血酶约500 IU,即刻查超声动脉瘤已封闭,24 h复查超声无复发。

病例3,女性,27岁,BMI 29.5 kg/m2,2019年9月28日经右股动脉行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术后即刻拔除鞘管,徒手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并卧床制动,术后7 h右下肢活动后出现穿刺局部肿胀疼痛,超声提示假性动脉瘤形成,瘤体大小2.7 cm×2.1 cm×0.9 cm,动脉破口约2 mm,同例1方法注射凝血酶约约300 IU,即刻查超声动脉瘤封闭,24 h复查超声无复发。

图1 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术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前后对比a.示注射凝血酶前,白色箭头提示瘤颈部位,瘤体内可见血流信号;b.示注射凝血酶后PSA瘤体内血栓形成,瘤颈及瘤体内血流信号消失。F:股动脉,PSA:假性动脉瘤

2 讨 论

假性动脉瘤(PSA)是股动脉穿刺后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又被称为称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IFAP),是附着于动脉壁的搏动性的囊性血肿,瘤体经动脉穿刺点与动脉腔相通,但瘤腔无动脉壁的全层结构。患者常有局部疼痛不适症状,听诊可及收缩期杂音,多普勒超声可见特征性的血流往复征。形成原因主要有:穿刺点位置过低、反复穿刺、压迫位置错误、穿刺点位于动脉侧壁、鞘管直径过大、术后未能严格制动以及肥胖、高血压、严重动脉硬化等[2]。

PSA的治疗方法,最常用的主要有外科手术、超声引导下人工压迫(UGMC)、UGTI三种方式[3]。外科手术是治疗其他方法无效的、感染性的、体积快速扩大的、伴有皮肤坏死、压迫神经、血管等情况的首选方法[4]。

UGMC文献报道有较高的成功率,但是操作时间普遍较长,压迫时间12~85 min不等,平均35.6分钟[5],患者痛苦高,对操作者亦有较高的体力损耗,抗凝治疗的患者成功率下降[1]。UGTI的原理是利用凝血酶加速瘤腔内血栓形成,从而使得动脉破口处封闭。大量的研究证实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6-7],UGTI目前成为临床上治疗PSA的一线手段。

Dzijan-Horn等[6]的回顾了29 091名股动脉入路的患者,有432例(1.49%)PSA患者,根据超声下的瘤体形态特点,选择干预方法,145名患者瘤体<20 mm,没有明确的瘤颈,直接与血管临近或合并动静脉瘘,首选人工压迫;余287名患者使用UGTI处理,部分患者采用了两种处理方法,最终总成功率达97.2%。值得注意的是,有10名患者最终进行外科手术,3例出现了并发症,包括出血、感染、神经损伤。另一项研究[8]纳入了121例PSA患者,继发于心血管诊断、介入、导管消融治疗手术,平均年龄70.7岁,均以UGTI为首选治疗方案,平均直径26.7 mm,111名(92%)患者即刻成功,7名患者复发,其中3名需要外科修补术,未出现如血栓栓塞、动脉瘤破裂、脓肿等严重并发症,而且发现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瘤体大小对手术结果无明显影响。Jargiello等[9]报道成功率达98.5%(133/135),其中5例通过2次UGTI治疗。Ehieli等[10]亦回顾性总结了326例注射凝血酶治疗的患者,总成功率达98.2%(320/326),进行超声随访的145例患者中,108例成功,21例进行二次注射治疗成功。统计分析瘤体直径、体积及分叶数量并不影响操作成功率,而抗凝治疗则与瘤体内未能完全血栓化相关。而另一项包含46例患者的研究证实瘤体的大小、颈部的大小及其复杂度不影响疗效,且抗凝治疗亦不影响治疗成功率[11]。总体来说,目前的证据显示对于常规PSA,UGTI有良好的效果,对于复杂多叶的、使用抗凝剂的患者可能需要二次操作。本文中3例PSA,瘤体最大长度4.3 cm,且虽有1例有多叶,但破口直径较小,在超声引导下,可以准确的定位注射部位,均实现1次注射成功封闭。

对于特殊的患者,亦有相关研究。对于重度肥胖的患者(BMI≥35 kg/m2)该方法同样有效,但对于超声成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12]。有报道在儿童患者中亦有良好效果[13],8例9个股骨PSA患者接受了13次UGTI治疗,患者平均年龄为3.3岁,平均凝血酶剂量为119 IU,成功治疗了8个PSA,其中1个由于动脉壁疾病而未能闭合,没有发现并发症。

在合并有动静脉瘘(AVF)的PSA患者中,有研究[14]尝试该治疗方法,在成功的患者中发现瘘管舒张期动脉血流速度≤ 25 cm/s,且同时口服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是在大的AVF中,不主张使用UGTI,警惕发生静脉栓塞。有研究显示UGTI方法失败与动脉瘤直径增加、终末期肾脏疾病和股浅动脉瘤起源相关[15]。

在并发症方面,在一项纳入353例患者的研究中[16],动脉微栓塞发生53例(15%),肺栓塞1例(0.3%),未发生外周动脉栓塞。栓塞风险与动脉腔与PSA之间的连通通道的长度呈负相关,通道长度小于2 mm和反复注射凝血酶增加栓塞的风险。

我们在临床中使用UGTI方法成功处理的3例PSA,均发生于内科经股动脉入路的介入治疗后,鞘管直径6F和7F,也是临床上内科介入治疗中最常用的,回顾病例,发生PSA的原因可能与肥胖、围术期抗凝及术后术肢制动不足相关,值得注意的是有2例使用的血管缝合器(Angio-seal VIP),但仍有PSA的发生,文献亦有报道,这可能与围术期的抗凝相关[17]。UGTI主要的操作要点是利用超声定位,注射时的进针点尽量远离动脉破口处,缓慢注射,即刻复查超声确认,术后卧床数小时即可。

由于UGTI方法在操作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等方面明显的优势,目前已经成为IFAP的一线治疗手段。我们成功使用这种方法处理了3例患者,与单纯压迫相比较,患者痛苦小,省时省力,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鞘管破口凝血酶
华龙一号蒸汽发生器传热管6mm破口事故放射性后果分析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出现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基于“华龙一号”大破口事故先进安注箱研究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经右侧成角狭窄的头臂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一例
破口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自制简易肌腱引导器修复手部肌腱损伤的临床应用
经皮经肝胆道硬镜联合鞘管治疗肝胆管结石
AP1000核电厂直接注射管线双端断裂小破口失水事故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