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降钙素原检测在新冠肺炎中的临床意义

2020-05-08唐劲松宣春林景涛张二盈钟孟如邓娟

实用医学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脓毒症病情

唐劲松 宣春 林景涛 张二盈 钟孟如 邓娟

1东莞市大朗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700);2深圳市金准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0103);3东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059);4东莞市兰卫医学检验中心(广东东莞523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病毒传播途径多样、传染性强、潜伏期长短不一、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重症和危重症发展快、病死率高[1]。针对这些特点,国家卫健委提出“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控新冠肺炎最有效的办法[2]。根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3],临床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及危重型四类,重型、危重型病例治疗原则要求积极预防继发感染。方案推荐的实验室炎症指标检测包括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白介素-6(IL-6)作为一个新型的炎症指标,炎症反应后迅速升高,并诱导CRP 和PCT 生成,并与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文同时检测3 种炎症指标,探讨3 种炎症指标在新冠肺炎中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入住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经核酸检测为阳性的新冠肺炎患者40例,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介于15~79 岁之间,按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分为轻型组6例,普通组23例、重型组8例,危重组3例,同时选取大朗医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介于18~68 岁之间。所有患者无重大基础病史,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仪器和试剂CRP 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仪器为美国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校准品由广州科方生物有限公司提供,质控品由朗道提供,参考范围:0~10 mg/L。IL-6 测定方法为量子点免疫荧光层析法,仪器及试剂均由深圳金准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参考范围:0~7 pg/mL。PCT 测定方法为电化学发光双夹心法,仪器及试剂均由深圳新产业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参考范围:0~0.5 ng/mL。护士根据病情需要,采集患者静脉血3~5 mL送检验科,离心机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血清检测,所有过程由专业人员严格按照防护标准进行操作,避免感染。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结果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轻型组CRP、IL-6 及PCT 水平分别为:(7.61 ±1.25)mg/L、(44.62±2.21)pg/mL、(0.12±0.03)ng/mL;普通组分别为:(9.04 ± 1.32)mg/L、(59.18 ± 7.98)pg/mL、(0.13 ± 0.03)ng/mL;重型组分别为:(10.23± 1.44)mg/L、(134.32 ± 15.65)pg/mL、(0.29 ± 0.08)ng/mL;危重组分别为:(25.02 ± 2.21)mg/L、(186.94± 20.83)pg/mL(0.56 ± 0.12)ng/mL。轻型组、普通组、重型组、危重组CRP、IL-6 水平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病情进展水平逐渐升高;轻型组、普通组PCT 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危重组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不同组间CRP、IL-6 及PCT 检测结果Tab.1 The test results of CRP、IL-6 and PCT among different groups ±s

表1 不同组间CRP、IL-6 及PCT 检测结果Tab.1 The test results of CRP、IL-6 and PCT among different groups ±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轻型组比较,#P<0.05;与普通组比较,△P<0.05;与重型组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轻型组普通组重型组危重组例数40 6 23 8 3 CRP(mg/L)3.20±0.04 7.61±1.25*9.04±1.32#10.23±1.44△25.02±2.21◆IL6(pg/mL)3.43±0.92 44.62±2.21*59.18±7.98#134.32±15.65△186.94±20.83◆PCT(ng/mL)0.11±0.02 0.12±0.03 0.13±0.03 0.29±0.08△0.56±0.12◆

3 讨论

新冠肺炎由于该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传染性极强,临床症状不够典型容易漏诊,一旦感染发生,部分病情进展很快,易引起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病死率较高,引起全球广泛关注[1]。按照诊疗方案要求,应根据病情持续监测各种炎症指标,避免病情快速加重。

CRP 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质,当机体遭受损伤或微生物入侵人机体时发生炎症刺激时快速升高,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细菌感染时升高明显,病毒感染时升高不明显,可鉴别诊断细菌或病毒感染[4]。CRP 能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目前CRP 检测方法多样,速度快可床边检测(POCT),并且价格低廉,所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把连续监测CRP 的浓度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常规指标。此次试验CRP结果分别为,轻型组(7.61 ± 1.25)mg/L;普通组(9.04 ± 1.32)mg/L;重型组(10.23 ± 1.44)mg/L;危重组(25.02 ± 2.21)mg/L,从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的血清中CRP 的含量都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持续性感染时CRP 持续高水平表达,提示CRP 在炎症中迅速升高,且升高幅度与炎症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但是在病毒感染中升高幅度并不明显。危重组中CRP 升高幅度较大,可能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同时伴有细菌感染,这也间接说明部分新冠肺炎患者病情进展较快。IL-6 也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指标,机体受炎症刺激后1 h 之内升高,2 h 达峰值,且能诱导CRP 和PCT 分别在感染2 h 和6 h 后升高[5]。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轻型组患者的血清中IL-6 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说明感染病毒后,IL-6 水平升高早于患者临床症状出现。随着病情进展IL-6 持续高水平表达,且在新冠病毒感染中IL-6 升高幅度明显高于CRP 升高幅度。有研究[6-7]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迅速激活病原性T 细胞,产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6 等因子。GM-CSF 会进一步激活CD14+CD16+炎症性单核细胞,产生更大量的IL-6 和其他炎症因子,从而形成炎症风暴,导致严重肺部和其他器官的免疫损伤。IL-6 升高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一旦病情控制,也会迅速下降;如果经过治疗后,未迅速下降,往往提示预后不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的通知,已经明确将IL-6 进行性上升作为病情恶化的临床警示指标。降钙素原正常生理情况下,由甲状腺C 细胞分泌产生,体内含量极低[8]。炎症刺激特别是细菌感染或脓毒血症状态下,体内含量急剧升高,病毒感染时不升高或轻微升高[9-10]。根据血清中降钙素原含量,可鉴别诊断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也可辨别病毒感染后有无继发细菌感染,而且还能快速的辨别其感染的程度。本实验中PCT 水平在轻型及普通型患者血清中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可在新冠肺炎筛查中鉴别诊断细菌性呼吸道疾病。在部分重型及危重型患者血清水平升高,说明部分重型及危重型患者可能继发性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预防脓毒血症出现。3 个炎症指标在新冠病毒感染后,CRP 快速升高,但升高幅度一般,是脓毒症辅助诊断指标。IL-6 升高最快,且升高幅度最大,但特异性一般,无法鉴别诊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可作为脓毒症预警及早期诊断指标。PCT 特异性高,但水平不升高或小幅升高,是细菌性脓毒症的确诊指标。本实验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IL-6 检测,在患者病情进展、炎症风暴诊断、脓毒症预警、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是疾病进展是一个持续过程,因条件限制,并未对患者进行连续监测,影响个体疾病进展观察及治疗。下一步将使用IL-6 对同一患者进行连续监测,进一步探讨IL-6 水平变化在新冠肺炎中的临床意义及炎症风暴的机理。

综上所述,CRP、IL-6 和PCT 三个炎症指标在新冠病毒感染监测中各有优势,但都没有绝对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故三者持续监测,在新冠肺炎辅助诊断、病情评估、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应该清楚看到,这三个炎症指标不能作为新冠肺炎确诊依据,确诊需要结合流行病史、核酸检测、肺部CT 检测及临床症状等综合因素。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脓毒症病情
清热解毒法干预脓毒症的临床观察*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急诊脓毒症患者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影响因素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长链非编码RNA GASL1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诊断意义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