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布依八音坐唱传播与发展

2020-05-07涂雨秋张俊程旦智宇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布依族传播新媒体

涂雨秋 张俊程 旦智宇

摘要:八音坐唱是布依族的民族瑰宝,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与内涵。其传播与发展对布依族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本文拟从新媒体时代背景出发,针对八音坐唱的文化内涵与发展现状,提出在新媒体背景下传播与发展的策略,为八音坐唱的传承提出新的视角。

关键词:新媒体;八音坐唱;布依族;传播

一、布依八音简介

布依八音是流传于黔西南州册亨县、安龙县、兴义市南盘江沿岸布依族聚居村寨,在婚礼、祝寿、新居志喜等喜庆礼俗场合中运用的一种礼俗用乐。因其由牛骨胡、葫芦胡、刺鼓、箫筒、小马锣、小镲、包包锣和月琴八种乐器演奏,并用布依语进行说唱,所以当地人都称其为“八音”。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区别于其他民族,《曲艺音乐集成》的资料采集工作者在“八音”前冠以“布依族”三字,又因其主要以坐唱的方式进行,所以叫它“布依族八音坐唱”。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贵州省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首部曲艺名作。

二、布依八音坐唱的特点

(一)演奏乐器简朴。传统布依八音的乐器有牛骨胡、葫芦胡、刺鼓、箫筒、小马锣、小镲、包包锣和月琴八种乐器。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民族的开放,八音坐唱原有的演奏的乐器也在随之增加,除了唢呐,还有别具布依特色的民族乐器勒尤。这些演奏乐器都是就地取材,以崩、泡桐树、牛角、青蛙皮等为原材料,演奏者亲手制作。

(二)演出仪式固定。布依八音又被称为“八音坐唱”,这—命名也蕴含其固定的演出方式——以“坐唱”为主。—般情况下,演出队伍8至14人不等,有较为固定的演出服装,演奏者一般身穿蓝色镶白边的布依族服装,深色上衣,浅色裤子,女子佩青色头巾,裹成牛头帕,男子着蓝白花纹头巾。演出时,乐器的演者也是表演者,边弹边唱,演唱时,男艺人多采用高八度,女子则在原调上进行演唱,这样不仅可以产生强烈的音高和音色对比,还能增加演唱的情趣。演唱的语言为“双语”,在布依族地区用布依语,在汉民族和其他民族杂居区就用汉语。

(三)演唱内容通俗。布依八音坐唱作为一种产生于民间的文化艺术,其表演名曲目《贺寿堂》《福满堂》《来去来》等内容,都是布依人婚丧嫁娶之时进行演奏,演唱的内容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主要取材于布依民间传颂口头文学,民间说唱。这些曲目从内容而言其实都是对布依人生活的概括,演唱内容通俗易懂。

(四)演唱方式灵活。布依八音曲调是固定的,但是唱词是灵活的,无论是在田间劳作的农夫,还是在家里织布纺线的妇女,又或是在树边、河边幽会的青年男女,都可以根据曲调即兴发挥,将自己的心情放^曲调里进行说唱。

三、布依八音坐唱的文化内涵

(一)曲艺文化。“八音坐唱”作为一种曲艺文化,与戏曲文化密不可分。“八音以弹唱为营业之一种,所唱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据《清稗类钞》)。可见,它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了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将生、旦、净、丑的角色分类应用于“布依八音”的演出中,丰富了“布依八音”的表现形式。

(二)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八音坐唱是布依族特有的民俗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了布依族的民族传承与风俗,演唱内容里加入了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婚丧、嫁娶以及寿庆、建房等民俗喜庆活动内容,极具地方色彩。代表曲目《布依婚俗》《贺喜堂》《迎客调》《敬酒调》《拜堂调》等大多数都来自布依族民间的口头文学或者民间音乐,充满了民俗风味。

(三)民族文化。八音坐唱在演奏乐器、演奏内容、表演形式、演出服饰等方面充满了鲜明的布依族的民族特色。

四、布依八音的发展现状

(一)传承人才的缺失。当前,黔西南州八音坐唱的传承人普遍“高龄化”,且不少体弱多病,大多是以在家务农为主,而且民族地区许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没有时间学习与传承八音坐唱,而许多学生又因对八音坐唱缺少深入的认识导致缺乏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所以不愿学习,不愿传承。这就导致现在能听懂本民族音乐的人越来越少,使得布依八音的传承缺少了最为关键的人才保证。

(二)传播渠道的单一。布依八音作为地方民族文化,其传播渠道主要为外来旅游者进入布依族地区现场聆听,或者因事而进行的舞台表演。没有针对八音坐唱这一非遗的专业宣传,以让更多的人员了解八音艺术的魅力和内涵。

(三)表演地域的局限。在布依族地区,每逢重大节日和布依族的婚丧嫁娶等喜事,都少不了“八音”活动。但是正是八音坐唱的表演形式,以“坐唱”为主,也局限了其表演的地域空间。

(四)民族自信的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布依族地区的人员流动频繁,大量非布依族人员进入布依族村寨,使得以往有着浓厚布依文化的村寨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现代社会的习俗。再加上现在网络的普及与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曾经较为闭塞的民族地区的人,尤其是年轻一代接触较多的汉族文化,在汉文化的冲击下,布依族地区的年轻一代认为八音坐唱缺乏时尚与潮流,这使得随着民族环境生态的变化导致对本民族文化缺乏自信。

五、布依八音坐唱传播与发展

(一)利用新媒体技术建设非遗数字博物馆。2018年6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启动实施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改版工作,该网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发布的重要窗口。兴义市政府可以借鉴此法,建设一个让公众了解学习“八音坐唱”的数字博物馆。利用新媒体多媒体融合的特點,将网站的建设从栏目架构、页面视觉设计、多媒体资源展示上形成多媒体、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样态,为广大公众提供更多优质信息和资源。

(二)利用社交媒体拓宽传播范围,提升影响力。现代社会,社交媒体已经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大家的日常交流,获取信息,传播知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媒体的频繁使用。因此,对于“八音坐唱”等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应该大力借助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和抖音、快闪等短视频APP。将八音坐唱的表演视频通过这些平台进行播放,可以大大增强八音坐唱在公众心中的印象,留有持久的影响力。

(三)利用智媒体技术提升公众参与感和体验感。八音坐唱使用的乐器对于很多布依族以外的人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很多人并未真切感受过每一种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以及使用的方式。因此,可以通过虚拟AR与VR技术,模拟出每一种乐器,通过智媒体技术,打破空间上的限制,让公众可以接触并感受其魅力。

六、结语

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与生活中形成的独特的精神财富,是布依族特有的文化资源,体现了布依族人民的艺术天赋、美学思想、文化特质和创造精神。因此,在当代八音坐唱的传播与传承面临严重困境之时,利用新媒体环境下全方位、多元化的技术进行传播与传承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布依族传播新媒体
An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Idea of Bouyei Ethnic People in ManagingNatural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少数民族音乐
沙湾生态园 布依族文化开发初探
布依族小打音乐 斗弹达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