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写作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初探
2020-05-07刘晖
刘晖
摘要:合作写作法已经被海外学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而在我国研究相对较少。通过把建构理论概念化为合作学习,并采用访谈法对一次新闻写作行为进行案例分析,认为合作写作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在新闻写作过程中的参与度。
关键词:建构主义;合作写作;新闻写作
从文体上说,所有的新闻都可以笼统地分为软新闻与硬新闻两类。其中倒金字塔结构即为我们通常所指的硬新闻。硬新闻的结构形式僵化,篇幅短小,侧重报道新闻事件发生在“何时”“何地”、“产生了什么效果”、新闻事件中的“当事人是谁”、新闻事件“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发生”等。软新闻属于讲故事新闻,其结构形式丰富多样。学者李希光指出,记者对软新闻撰写的技巧是衡量一家媒体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无论是什么种类的新闻文体,所有的新闻都以追求“说服性”作为最高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真实的写作环境中,记者往往结成团队进行写作。把合作写作法引入新闻写作课堂有助于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接受写作训练。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来探究合作写作教学法所能够产生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访谈法认为客观现实是相对的,它取决于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对客观现实的解释。深度访谈法的特点是不追求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却能够帮助研究者较为深入地回答“为什么”这样的问题。
笔者在设计新闻写作教学伊始,便注重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新闻体裁的问题,第二个是小组的规模与成员的构成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笔者布置给学生的写作任务是让他们撰写一篇新闻特写,向国际媒体介绍南京大屠杀惨案。因为笔者在讲述特写类新闻的写作时适逢我国的国家公祭日到来。针对第二个问题,笔者把确定小组规模以及成员组成的权利留给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自己所确定的小组规模为每组3-4人。通过对为期一个学期的新闻写作教学来看,大部分小组结构稳定。写作任务完成之后,笔者把学生的写作成绩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并分别从不同的档次中选出一组进行案例分析。
笔者针对新闻特写的教学设计了一套合作写作的教学方案:(1)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系统讲解与答疑。相关的说服理论将有所涉及。(2)对新闻议题进行研究,这是准备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阶段,笔者向学生讲授如何使用“中国知网”查找相关的学术论文。同时引导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如对受众进行分析、对日本政府历史观的研究、主流媒体对该问题报道倾向性的研究等。(3)每一小组需要准备写作记录,记录合作写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写作记录也是教师进行成绩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4)撰写初稿阶段。撰写初稿可以交由一人完成,也可以由小组成员分担。(5)教师审阅并提出反馈意见。(6)学生根据教师的意见修改。(7)成绩评定。
笔者首先对新闻特写这一章节的基本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后开始实施教学方案的第二个至第七个环节。在每一个环节的开始,指导教师需要对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行简要讲解。如果学生在研究环节未能获得充分而正确的信息,那么完成稿便会偏离最初设立的写作目标。在学生实操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会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鼓励学生及时反馈在合作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并且给予及时的答复。
二、研究发现
笔者对筛选的三组学生分别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从这三组的成员组成来看,優等生、中等生与后进生往往倾向选择与自己学业成绩相当的学生作为自己的合作对象。最终写作成绩的分布与小组成员平时的学业成绩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笔者对访谈记录进行编码与归类,把学生对合作写作教学法的态度归为以下类别:
(一)寻求内心安慰
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成功的写作要求作者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熟练的语言驾驭能力以及丰富的知识储备。正因如此,很多初学者对此类新闻写作心存畏惧。对学生来说,合作写作的学习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他们对该类新闻文体写作的恐瞑感与畏难情绪。例如,后进生认为,“合作学习好歹能够让我在写作过程中找个伴儿,互相分担一些任务。对于有些写作议题,我的同伴也许会有很多想法”。优等生与中等生给予合作写作的正面评价更具有指导意义。一名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这样说:“中学时期,我的作文就写得很好,但是我对说服性的写作还是心存忧虑。而与同学合作进行写作,我们之间可以取长补短。别人的观点有时可以启发我的思考,有利于产生灵感。合作学习让我对写作不再恐惧。”这两种观点说明,合作写作对后进生、中等生与优等生都能起到类似于“安慰剂”的作用。
(二)成绩判定科学
对合作完成的新闻作品的成绩评定,笔者采用差异性的评定办法,即赋予学生的参与度与贡献率以最大的权重,占比为50%。最终的新闻成品成绩比重占40%,平时的考勤占10%。此举是为了促使学生加大对写作过程的投入。学生基本上肯定了这一做法,认为这样的评分方式较为科学,也比传统的评分方式更加公正。例如,优等生组与中等生组的学生都认为,“这种有针对性的评分方式更加公正,可以减少小组中搭便车的行为”,“如果有些学生想偷懒,而我们又不便指出这种懒惰的行为……如果教师最后只是给出+总体成绩,那么对做出较多投入的学生不公正”。笔者还发现,后进生小组虽然也对这种评分法给予正面的评价,但由于自身的学习能力有限,每个成员在合作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这难免影响最终的成绩”。
(三)成员互动有助于拓展思路
拓展思路主要体现在研究环节。由于学生尚未接受研究方法训练,在研究阶段,学生对很多涌现的新问题表现得无所适从。针对该写作议题,有学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每个人都不是百科全书。小组内的头脑风暴的确让我长见识”。但后进生小组对拓展思路的评价不以为然。一名后进生这样认为,“我自己对研究的问题知道得很少,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我感觉非常吃力,需要恶补很多知识”。显然,拓展思路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所能够产生的效果是非常不对等的。
(四)总体评价
总的来说,学习能力不同的写作小组对合作新闻学习给予较为正面的评价。优等生与中等生小组充分肯定合作新闻学习的效果。他们认为小组成员可以充分地对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争论。为了实现最初设定的写作目标,大家彼此能够进行充分的合作。他们还认为,合作新闻写作非常接近真实的工作场景,有利于他们将来陕速适应职场环境。后进生对合作新闻写作正面评价的内容显然要空洞许多。虽然他们也承认合作写作总比一个人单独应对写作能够给予更多心理上的支持,但受制于有限的知识储备以及不足的学习动力等因素,后进生从合作学习法中获益不多。
访谈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见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沉默螺旋”效应。
其实,只要存在集体合作,“沉默螺旋”的效应便很有可能出现。这—现象在优等生组以及中等生组表现极为明显。一名来自优等生组的学生这样评论,“我们经常对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争论。一名同学对我们争论的问题总是显得欲言又止。虽然我们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但她总是欲言又止,可能是个性原因吧”。
其二,意见冲突。
对合作学习者来说,成员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解决出现的分歧。从笔者的研究对象来看,当小组成员之间因意见分歧出现僵持局面时,他们采取向任课教师请教的方式加以解决。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选取的三个写作小组做访谈分析,本研究认为,合作式新闻写作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填鸭式”教学所产生的问题。该方法强调模拟真实的写作环境,长期接受这种教学法训练的学生将来势必可以更快地适应职场环境。
但是,实际的写作情境千差万别,教师还需要根据实际教学隋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更有学者提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改变了媒体从业者对信息的挖掘方式,施教者应该尝试构建大数据与新闻写作有机结合的模式,使大数据服务于合作写作行为。